买房子的时候,我还没有二胎计划。生小孩这种事情,是随缘的。
不,应该这么说,我生活中绝大部分事情,都是随缘,不存在任何计划性,没钱出去租房子,有钱开始考虑买房。我知道有些人对生活规划得很仔细,会有什么五年换房计划之类,我拒绝这样的生活,更欣赏兴之所至,顺其自然。
跟中介去看房子,我妈意见最大,虽然她不住,但她总唠叨着,朝南的房间。
有些房子只有一间朝南的卧室,我和小陈觉得不错,她老人家很嫌弃:不好,总是要两间朝南的。
小陈没觉得不好,儿子自从一个人睡,一直睡在朝北的小房间。去年租的公寓十分窄小,他的朝北房间大概只有十个平米,也住得开开心心。
但后来我们终究选了两个朝南房间的卧室,阳光透过绿叶的间隙,照在木地板上,那一刻我觉悟到了朝南房间的妙处,住在里面看起来很有希望,很受重视。
二胎是我们搬家后怀上的,完美沿袭了哥哥以前的命运,只有一间朝北的小房间留给它。
哥哥的房间阳光充足,里面有一套崭新的树屋床和书柜。老二的房间,有一套哥哥淘汰下来的床和衣柜,一开始没觉得什么不好,循环利用多环保。后来肚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觉得不是滋味。
第二个孩子,原来这么惨吗?
所有人都告诉我,二胎出生后,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老大的心情,婴儿什么都不懂,七八岁的小孩什么都懂。我努力地点着头,又觉得没道理,第二个小孩,就要什么都看老大的脸色吗?它就不能肆意妄为像老大小时候一样?
买婴儿用品时,看到有些小衣服上印着世界上最爱的宝宝,觉得真可爱,但是仔细想想,买了的话,老大会不会有想法?
算了吧,还是买没有印字的最保险,完全没有第一胎时,那种肆无忌惮掏心掏肺的父母之爱。老二的衣服才买两件,下意识里,给并不缺衣服的老大也买两件。
这回好像什么都要斟酌一番,时刻提醒着自己,哎,你可不能做得太过头,要给两个小孩,公平公正的爱。绕到这一点,每次进去那个朝北的小房间,心情不由自主蒙上一层愧疚。小陈还是不在意,他说,没关系,孩子还小,不会有什么感觉的。
对,可是孩子不是转眼就大了么?到时候它肯定不乐意,凭什么哥哥住大房间?
朋友家有两个小孩,同样只有两个朝南的房间,目前倒还不用操心谁住朝北的小房间,因为四个人一起睡在大卧室里,两个孩子谁也不愿意放弃爹妈自己睡。等他们大了怎么办?
朋友说,嗯,最近想给老二买一套房子,以后总要都给一样的。
看她带两个小孩,很有意思,出去旅行的时候,老大和老二手里都拿着一罐一模一样的糖,我说很大一罐,可以分着吃啊。她急忙摇头:那不行,会打起来的。
什么东西都要一样的两份,尽管如此,大的和小的还是没少打架。
两个小孩,到底怎么实现公平?
大姚父母生了三姐弟,她是最大一个,听着我唠叨朝南的房间,她哈哈大笑说:我从小就住家里最大的房间。
我这才意识到,其实压根没有所谓的公平公正,这也是小陈从来不像我这么在意的原因。他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姐姐,小时候没少为了零食跟姐姐打架。
不可能公平的,只有我们这种独生子女,才武断地想要一碗水端平。
因为怀孕不能出远门的时候,我经常想起我们一家三口在路上的日子。一家人会被自动安排到一排的位置,通常儿子坐最里面,他喜欢看窗外天空的变化,小陈坐中间,我坐外面。
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多一个小孩,那该怎么坐?谁变成那个坐在后排,或者隔着走道位置的人?
订酒店怎么办?两个小孩的话,就不能随便订个大床房或者双床房了吧?以前通常是这样的,进房间放好行李后,小陈开始手机搜索附近的便利店或者小吃店,没几分钟,小孩欢呼雀跃跟爸爸一起出门逛逛。留我一个人在房间,啊,真是旅途中最放松的一刻。
一次在日本海滨小城八户,办理入住后匆匆在酒店面包房买了两个面包,进入房间我就宣布,今晚不出门了,晚饭也可以不吃。父子俩找了家居酒屋,儿子点一堆贝壳海螺,爸爸连续被吧台上的男人请啤酒喝,理由是一个人带小孩,可真够不容易的。
我在很多国家都干过这样的事,一个人在房车里写文章,俩父子去超市买菜吃晚饭。在巴黎的小旅馆里独自酣睡,小陈带着因为时差不睡觉的小孩去附近公园闲逛。一家三口,在旅途中总能找到这种微妙的平衡。可是四个人的话,就没办法这么轻松了吧?
尽管小陈拍着胸脯说,两个也没问题。我想至少有一段时间,一家人焦头烂额,少不了要吵几架。我母亲说,老二还是很幸福的,你儿子出生的时候,你们那么穷,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现在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
想了想,儿子的确吃过很多苦,几年前什么也不懂,光带着他在国外看急诊就有好几次。他就像是一对新手父母的试验品,茁壮地长大了。然后呢,他会有一个小跟班,我至今记得在美西的房车基地,一个人孤零零玩着的儿子,我忍不住想,如果有个二胎就好了。
搬家后,我母亲有一次问他:在新小区,有没有交到朋友?
他摇摇头说:没有,不过我马上要有妹妹了,妹妹会陪我玩的。
三间朝南的房间,暂时放在梦想手册里好了。
有两间朝南的房间,但是住小房间的老二,也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命运啊。
- 往期文章:
- 我的新书来咯!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