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停滞,实则在为一场深刻的孕育暗暗蓄力。适时回归自然,才能找到重新出发的起点。
2020 年转眼已经过半。一向急于更新的时装世界,在疫情的禁锢之下趋于滞缓。自然成为人们寻求疗愈与慰藉的出口。而向往如此「归园田居」的生活,并不是没有来由。
打开疫情期间的社交网站,往日各色各样的摩登生活,正在被散发泥土芬芳的自然图像与园艺生活片段逐渐填满:不少摄影师和设计师的个人主页,变成了疗愈功效极高的园艺成果展示;以「回到大自然」为标签的内容正在成为点击率之源。
女儿(吕雯熙):
Ms Min 外套、半裙
母亲(宋志颖):
Miu Miu 上衣、半裙
曾被诟病与可持续时尚观念背道而驰的设计师 Victoria Beckham 从平日里一丝不苟的都市职业女性变成了柔软的「园艺妈妈」,同时被带动的还有她的球星丈夫。美国版《Vogue》主编 Anna Wintour 在长岛拥有自己的花园,她将花园交给了来自英国的景观设计艺术家 Miranda Brooks。在过去 20 年间,这座占地 40 英亩(16 万平方米)的花园常年繁茂,从不辜负种植者的期待。而国人更熟悉的,展示乡村耕种生活的视频博主李子柒,通过对田间四时生活的记录,获得了令人惊叹的网络关注量,甚至凭一己之力将农耕图景作为文化输出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共鸣。全世界的园艺爱好者一时间发现,归园田居的不仅有英国的 Monty Don,还有中国的李子柒。
人们对恬静乡野生活的向往被加倍放大了。生活在其中,货真价实地播种劳作,自给自足,似乎是与脚下的土地、与头顶的世界产生深刻关联最积极的方式。以园艺(gardening)为主题的社交内容,平日虽然不乏关注度,但作用于特殊时段 —— 如当下 —— 更多符合的,是人们面临短暂创伤后寻求更好解答,并试图满足「被关怀」欲望的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
想要解释自然世界对人与时尚的疗愈和抚慰,得先从心理学这个大命题说起。自然予人以永恒的补给,不仅关乎物质,更直击精神和心灵。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与人的主观能动(主动寻求)和心理作用(潜意识暗示)不无关联。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逐渐意识到,对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在解释当下人类选择何种生活方式的问题上有着撬动作用。宏观层面的社会及自然环境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对生态心理学的关注直接解释了人与自然的双边关系 —— 即个体和社会生态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彼此塑造的关系。当外部环境不可抗拒地发生震荡,人类自身的应激机制就将开启。「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中,只有「衣」是装饰在外的附属品,满足的是人类在自我欣赏和对外交流时的愉悦心理。如今,对外需求锐减,对内的欣赏和认同需求则开始加重 —— 这也能解释在隔离期间,以 #ootd(outfit of the day)为标签的全身造型自拍越来越多的现象。
Gucci 帽子、丝巾(用作头巾)及斗篷
外部条件的「恶」,是激发真实环境与理想生活矛盾的导火索。截至今年 6 月底,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超过一千万。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则预言,感染人数从一千万到两千万的过程,将用时更短,势态更猛。更糟糕的是,人类本身也在「制造」并「加剧」骚乱。6 月以来,全美「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抗议运动愈演愈烈。疫情不减,纷乱再起,每一个人都在见证历史,未来何去何从不敢预期,普通日常的珍贵开始被不断提及。无疑,人类文明被真实的病毒和意象化的病毒凶猛地撕开了一角。
更多的人被迫回到室内。与此同时,在生态心理学的作用下,普通人对自由山野间的向往因被动的压抑而更加饱满。法国画家 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 说,他的绘画从他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 —— 表面上,这是指他的绘画风格向写实主义靠近,然而在他生存的时代,目不忍视的更多是什么?答案是动荡的革命与战乱。19 世纪 30 年代末的法国,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严酷的革命运动不断,社会进步思潮低落。人们希望能寻求一片能安顿心灵的绿洲。在巴黎东南方向的郊外,以枫丹白露森林以及巴比松为代表的农村景象,为画家们的现实生活提供了乌托邦。「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应运而生,而 Corot 本人就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
崩坏的现实背景是驱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宁静的加速器。无论文学、音乐、绘画,甚至建筑的发展到达何种高度,自然总是作为人类叙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以「相助」的形式出现,带给人灵感和补给。一如源于 17 世纪的自然文学(Nature Writing)
自然文学不同于西方文学史上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它诞生的背景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亟待蜕变。自然文学作品多以散文或日记的形式来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第一人称将观察娓娓道来,用「我写即我看」的方式来描述「我」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体验。
一百多年前,美国自然文学先驱作家 John Burroughs 的著作《醒来的森林》(Wake-Robin)问世,Burroughs 被称作「美国乡村的圣人」。他不仅确立了自然文学的写作标准,也向人们昭示了一种贴近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活方式,并使之成为一种「时尚」。Burroughs 的书写是把人送往自然,而当下重提自然文学,则是为了评估自然的意义:其中蕴含的包容与大度,慈爱与平等,是万物共同体式的达观。
平阳县金盛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内饲养的山羊幼崽。
通俗来讲,自然文学主张现代文明应当重新唤醒人类与土地的联系,以及与整个生态系统的联系,并从中找出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当下「自然派」代表性时装设计师组合 Luke Meier 及其伴侣 Lucie Meier,为 Jil Sander 糅入了根植于记忆深处的大自然 —— 时装文化中也包含着自然文学式的书写。
作为意大利时装品牌 Jil Sander 的设计师之一,Luke 17 岁之前的记忆都与温哥华这座海滨城市息息相关。雨水不断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滋养着城市周边的森林和山田。群山在不同时间段里,会随自然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浓度和质感的绿。山坡绵延穿过云层,延伸至太平洋 —— 他至今都深深记得这幅画面。Lucie 也是被大山哺育的「精灵」—— 正如她的设计呈现的那样富有灵气 —— Lucie 是在瑞士小城 Zermatt 长大的。那里四面环山,水流和空气一样透明:「当大自然就在身边,你不会对她特别在意。她在你身上留下了什么,只有当你离开她之后才察觉得到。」Lucie 曾这样说道。
这话不假。在这对设计师组合的手中,通透的呼吸感,成为 Jil Sander 最不可替代的特质。Jil Sander 从不执迷于紧身线条,而是习惯为流动的韵律留出展示空间;也从不会让购买者因为追求一时的「流行」而兴奋得忘乎所以,因为优美、考究的衣服,它的生命力值得被反复推敲,再无限延长。如果说 Dries Van Noten 是将花园中最独特的色彩调和至设计,使之拥有晕染观看视角的魔力,那么 Jil Sander 则是将森林中流动不止的风、清晨山间散不尽的雾,和凌晨五点冲破云层的晨光,在裁片与裁片的间隙中具象化,形成对一件设计作品而言最不可言说的「气」(aura)这种「气」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完全来自个人经验。而属于 Lucie 与 Luke 的个人经验,则是如母亲般亲切的大自然(Mother Nature)
今年 5 月,由 Dan Thawley 主编的独立杂志《A Magazine Curated by》迎来了第 21 期。这本每期邀请不同设计师担任客座主编,继而策划整本内容的经典时尚读物,当期主编便是 Lucie 和 Luke。翻开杂志,依旧是熟悉的呼吸感。以影像为主的记录,从两人 20 年前相爱的佛罗伦萨开始,到如今生活中的日常景观,以及包含 Jil Sander 本季在 Sisly 半岛上拍摄的系列片段。杂志以百分之百可回收的意大利环保纸印刷,串线装订成册。仿佛艺术收藏品一般的封面拍摄对象,是来自日本能登半岛(Noto Peninsula)的和纸艺术家 Kazuyuki Tomi 制作的野生花和纸(Washi Paper)。Thawley 希望通过 Jil Sander 的特殊意义让自然的本质命题回到读者面前,尤其在如今,脱轨的世界似乎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回归自然是人寻求母爱般慰藉的本能,正如这期杂志主题「Human Nature / Mother Nature」一样。
Dior 斗篷
由此,或许可以给「时装自然文学」下个定义:从现实生活中来,但仍可孑然一身,回到自然中去。设计师以制衣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激励人们去寻求一种轻盈高尚的精神境界,同时鼓励人们更耐心一点,践行一种既有利于身心健康,又造福于后人的生活方式。
大自然允许我们予取予求。但我们何曾做到真正的反哺?可持续的时尚口号与环保理念在当下愈加深入人心,消费者与制造方都应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接受环境保护的理念,同时付出真正的行动。动人的时尚能够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信仰,但这样的信仰并非只存在于对「新一季」的不断炮制,和短暂的华丽之中。
疫情期间,我被 0fr.Paris 书店账号发布的照片深深吸引。这家来自巴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辍影响力的独立出版物书店固然拥有第一时间囊括出色出版物的特权,令人意想不到的则是主理人 Michael Lee 在隔离日记中透露的私人生活片段 —— 令人心驰神往的原生态魅力 —— Lee 用相片记录了他与家人在法国乡下「采菊东篱下」的乡村隔离生活。
在采访中,Lee 告诉我,他所居住的这幢石头房子位于法国东部的小城 Bourg,在一处民居聚集的中心。他并没有开辟一片专属的花园。但如果说有花园,就是围绕在房前屋后的大自然。房前的小路一直延伸到河边,坡道被树冠构成的「天花板」遮盖着,两边是无尽的田野、森林和花草。在这幢房子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圣地亚哥 - 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The famous pilgrimage of Saint Jacque de Compostelle),那是成千上万虔诚朝圣者的终极目标(据记载,中世纪的朝圣者沿着这条路穿越法国,以寻求拜访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圣殿)。同时,这个村落也是考古学家发现史前人类洞穴绘画的地方,是史前文明的诞生地。而一些零星的脚印,是罗马占领时期留下的痕迹 …… 这些遗迹被当地村民在意又没那么在意地保护着 —— 在意是因为文化遗址的珍贵,而不在意则是他们就生活在文明之中。一切到现在都没变过。
女儿(吕雯熙):
Ms Min 上衣、半裙
母亲(宋志颖):
Fendi 上衣、半裙
「在乡村的自然生活会变得简单。空气有着不添加任何滤镜的透明度,我甚至可以不用戴眼镜阅读,这在巴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Lee 非常笃定地相信植物对艺术的影响力:「我们在乡村会做一些艺术节性质的活动。0fr.Paris 每年都会举办 100 场左右的艺术活动。我们的家 —— 就是这幢石头房子,会用作艺术家驻留地。他们会回馈以创作。我特别相信,在这样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会改变你对事物的看待方式、工作方式,教你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Lee 相信植物与自然的治愈力量。自然包容着生命,同时也包容着精神的延续。
由此为灵感,我希望把对自然的理解和精神的延续,也再现于视觉的呈现,找到一种让读者像熟悉自己的亲人一样感到亲切的自然景观。于是,我特地请摄影师回到她的家乡 —— 浙江省平阳县的三杆桥村,以及不远处的溪坑店村的羊圈取景。同时我邀请了一对当地的母女作为素人模特。5 岁的小女孩吕雯熙和村里的草木羊群一起长大,她的妈妈宋志颖经营着一家裁缝铺。针线活儿是她的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传给爸爸,再由爸爸传给子女。家里人注册了一个商标,名为「舜胜老裁缝」,开了几十年。「舜」「胜」分取爷爷和爸爸名字的一个字,意为家庭与家族的传承。
在一定程度上,上一辈的传承,就是下一辈赖以生活的「自然」。这一过程的孕育缓慢、悠长,无声但伟大,就像我们与自然母亲的关系一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