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知识星球找老齐的读书圈,每天10分钟语音,
一年为您带来50本财经类书籍的精读和精讲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听后续内容,请下载知识星球APP,找老齐的读书圈。
【两个群分别运营 不要走错了】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1:从小就喜欢倒买倒卖!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来到老齐的读书圈,听老齐说书,今天我们还是讲投资,找来一本书叫做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约翰聂夫是一个杰出的投资家,他掌管著名的温莎基金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远远超越市场基准的9.4%,30年总收益,超越市场基准一倍还要多。他一开始也迷失过方向,后来总结经验教训,才经受住市场考验,最终成为一代大宗师。
这本书就通过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走进温莎,写的是约翰聂夫童年以及求学过程,直至他加入温莎基金的历程,第二部分是永恒的法则,是对投资者最有意义的一些投资原则,第三部分是他的战绩,有成功案例的总结,也有对失败案例的反思。我们可以先来概括一下约翰聂夫的绝招,基本就是7条,1低市盈率,2,基本增长率超过7%,3收益有保障,4,总回报率,相对于支付的市盈率两者关系绝佳,5,除非从低市盈率得到补偿,否则坚决不碰周期股,6成长行业中的稳健公司,7基本面良好。这些你大概有个印象就行了,后面我们还会详细的解读。
简单来说,约翰聂夫的投资,追求的是低估与成长的结合,他要找的是那种,可以控制的增长率,而不可以去做那些纯粹的高增长。约翰聂夫还是个逆向投资者,他习惯于寻找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行业,从而通过左侧的逆向布局,去获得市场超额收益。追踪约翰聂夫的业绩,我们就会发现,他通常在牛市里落后市场,越是到牛市后期,就越是落后,而在下跌的时候,他又能遥遥领先,回撤远小于市场。这才造就了温莎基金赫赫威名。
约翰聂夫跟彼得林奇也很像,两个人都热衷于通过逛商场的方式去做调研,选择股票。他将股票分为4类,高知名度的成长股,低知名度的成长股,慢速成长股,周期成长股,他认为高知名度的成长股要回避,因为大家都知道,都看好的东西,即使真的好,价格也一定很贵了,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低知名度的成长股。这才符合他的投资原则。而那些特别知名的成长股,他一般只等到跌落泥潭了,别人都不要了,他再去捡,但也依旧会有所节制。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也正是这本书出版之时,约翰聂夫就提醒投资者,他说目前市场市盈率高达28倍,收益率只有1.1%,这是我见过估值最高的市场,此时虽然他已经退休,但他依旧关注着市场的变化。半年后,人们发现约翰聂夫又对了。疯狂地人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所有的关于投资的问题,都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再说的详细一点,价格非常清晰,而价值却非常模糊,你怎么估算的价值,这就决定了投资的成败。有人问约翰聂夫,低市盈率,和逆周期买入,这个东西大家一般都知道,怎么能算是你的投资秘诀呢,而约翰聂夫一般都是笑着回答,人们虽然都知道,但是极少有人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他还说,一般当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师劝说客户观望的时候,就是他开始抢先建立仓位的机会。他要做的就是永远领先别人一步。在别人不敢买的时候先买,在别人不舍得卖的时候先卖,仅此而已。
约翰聂夫最讨厌的就是漂亮50,热,因为这一度让温莎基金的投资风格,受到冷遇,直到漂亮50崩盘,温莎的业绩才逐渐转好。不过当时约翰聂夫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72年底道指冲上1000点,但是到了74年,道指只有577点。也就是说几乎跌了一半。温莎净值也大幅回撤。投资人很不满意,让约翰聂夫也如坐针毡,差点就被撤换,但是挺过去之后,就柳暗花明了,在70年代末的时候,温莎基金的涨幅,超过标普60%。但这还不是老先生最惨的一次,最惨的是他91年买了花旗,成本33美元,结果股价跌到14美元,而市场传言,花旗即将破产,但他依旧不信邪,接着买,一共持有了5亿美元市值,但是很不幸,最后连银行委员会的人都出来说,花旗已经技术性破产,股价跌到了8块,甚至花旗银行遭遇到了挤兑。而约翰聂夫仍然豪赌花旗,不卖一股。最后92年,93年连续两年大涨。不过老齐觉得,他还是应该感谢自己的投资人,要是在咱们这,早就慌得一笔了。骂你都是轻的。说你老鼠仓,用谣言投诉你,也不是没可能。
约翰聂夫自己也告诫投资者,他的投资风格,可以在长期内给投资者带来比较稳定的高收益,但前提是你得承受更高的波动性,如果你承受不了股价过山车,或者你太过于性急,那么最好还是老老实实把钱放在枕头底下。这句话,老齐也要借花献佛,送给各位。我们在市场赚钱,靠的就是,知识,耐心和理性的判断,如果这三个你并不具备,那么投资市场,并不适合你。你不但赚不到钱,还可能赔掉很多钱。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约翰聂夫的成长之路,1955年1月,这一年约翰才23岁,刚刚大学毕业,他搭车来到了纽约找工作,当时是林登约翰逊政府时期,这时候美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大萧条,不过华尔街依旧不温不火,甚至要被人遗忘,此时的股票交易,还要通过股票经纪人才能完成,而这些经纪人,也基本都为富人服务。或者他们本身就是富人。经过了29年的股灾崩盘,经纪人都十分的保守,不敢轻易购买股票。大部分养老退休基金,和机构投资者也都在买债券。或者最安全的股票。此时还根本没有共同基金。
那个年代,极少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大家要看股市行情,只能靠报价纸带,不过这个东西要滞后许多。整个市场交易并不活跃,每天成交量都不到500万股。连现在的一支股票的交易量都达不到。
华尔街最有实力的机构就叫做经济商行,也就是今天的投行,当时他支配了华尔街的运转,其中又以美林银行最为突出,他只要点评推荐的股票,通常都会遭到市场的疯抢。
之所以介绍时代背景,就是告诉大家,约翰入行的时候,其实也是逆向思维,当时没人愿意去华尔街干这份受累不讨好的工作,最优秀的人才,都愿意去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但约翰却只想当一个股票经纪人。所以其实他的运气很不错,这时候入行,他几乎研究什么都是对的,因为市场在低点,所以买什么在未来都会涨。
当时经济越来越好,股市也创出新高,道琼斯达到400多点,伯利恒钢铁,通用汽车,柯达,杜邦这些公司,股价节节攀升。此时也正是证券公司扩充业务的时候是,所以他的面试也没遇到什么困难,最后他选择了克利夫兰国家城市银行,不过得到的工作是证券分析师,而并非是股票经纪人。这里面多说一句,其实约翰是个外行,只是听过两门金融课,在海军服过役,还卖过男装,当过销售员,所以他并不是科班出身。不过他刚上班,就遭遇到了打击,美联储调高股票保证金,造成市场大跌。
约翰的幼年经历也不完美,在一个村子里长大,他父母离婚了,他跟着母亲,全家都靠着外公,最早外公还在一家煤气公司上班,因为大萧条,竟然让这些公用事业公司也倒闭了。最后只能去卖保险,维持生计。
约翰从小好斗,就是喜欢跟别人争论,哪怕对方是权威,他也依旧如此,他母亲说他适合做个律师。这其实养成了他,要跟市场较劲的性格。
后来他的外祖父去世了,他的外祖母没能明智的投资,而是把外祖父的存款都用来投资给他的舅舅开超市,他们的家族确实之前出过成功的企业家,也建立过连锁超市,后来分家了,也就逐渐没落,而他的舅舅非要逆潮流而动,去找他的外祖母利用亲情,拿到启动资金,重操旧业,不过后来还是逃不过业绩下滑的厄运,他舅舅开始酗酒,最后饮酒过度而死,公司也破产了。小约翰很早就领悟到了三个教训,1一旦涉及金钱,情感的纽带都是幌子,2一个公司不行了,再投钱下去也是于事无补,3过渡饮酒肯定不好。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接触过股票,一个是他学习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另一个是当时在小孩子圈流行篮球卡片,有的卡片非常稀缺,所以要其他四五张卡片才能换一张,此时其实就出现了交易心理,有人高价买入,但他想的其实是,如何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人。那么这种小孩子的游戏,会给约翰带来怎样的感悟呢?
本内容节选自《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本书已经知识星球播出
收听完整版+音频说书内容欢迎下载知识星球
欢迎来到扫描下方二维码知识星球找老齐的读书圈,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两个群分别运营 不要走错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