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4624 字,阅读时长约 13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作 者 | 刘胜军
今天是华为受难日:在缓冲 120 天后,美国 5 月 15 日下发的华为芯片管制升级令于 9 月 15 日正式生效,台积电已停止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高通、三星及 SK 海力士、美光等都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
01
芯痛如绞
继疯狂围剿华为之后,最近美国又把枪口对准了中芯国际:美国政府正考虑将中芯国际(SMIC)列入实体清单。特朗普政府的赤裸裸无耻程度虽然令人神共愤,但并不令人意外
• 芯片是中国最大的短板,而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
• 2020 年 7 月 16 日,中芯国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科创板首家回归 A 股的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12 英寸芯片 SN1 项目”,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 14 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生产线
• 中芯国际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建设一条不含美国设备的 40nm 芯片生产线,并计划于三年内研发更先进的 28nm 制程产线。
“芯片战争”俨然已成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前沿战线。美国之所以选择这一战线,一是因为芯片是现代制造业的“心脏”,一是因为美国乃芯片领域的灭霸。
• 过去四年间中国大陆半导体厂商采购设备金额囊括全球四分之一。中国大陆 2019 年芯片进口高达 3000 亿美元。由于芯片的特殊重要性,其实际影响远远超过“比石油更高的第一进口产品”这句话本身
• 去年美国在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份额达 55%,远远领先于排名第二的韩国(21%)。全球 10 大芯片设计企业中,美国占据 6 席。更重要的是,美国具有“携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芯片企业也不敢“违逆”美国的意志,这就赋予了美国发动“芯片战争”的能力
02
切忌病急乱投医
芯片之痛,令国人震撼。
建立强大的“中国芯”,已经不是有无必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定的问题。
但面对这一世界级难题,我们不仅需要强大的决心,更需要强大的理性
急则乱,乱易错。我们已经有很多的教训:
• 盲目砸钱急于求成:号称总投资 1280 亿的武汉弘芯项目运行近三年后,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项目已投入153亿元。雄心勃勃进军 14 纳米及 7 纳米芯片制造的弘芯,大概率会成为“烂尾工程”。武汉弘芯大股东为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从公开资料来看,北京光量并无相关行业背景。
• 重赏之下必有骗子:2000 年 5 月陈进在上海交大组建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仅仅 16 个月“汉芯一号” 就宣布研发成功,鉴定专家组认为,“汉芯一号”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06 年“汉芯一号”造假曝光:造假手法粗暴到刷新了人们的想象。陈进从摩托罗拉购买芯片,雇民工打磨掉其 Logo 后,再刷上汉芯的 Logo ,就宣称为自己的成果。吊诡的是,如此重大丑闻,竟然没有人对造假负责或道歉,更没有人受到处罚。
此时此刻,我们应该不难体会到素以清醒著称的 90高龄的吴敬琏“反对不惜代价搞芯片”的真正含义:投资当然是有风险的,但无意义的浪费不是投资。
华为在5G的成功,任正非最感谢的人是土耳其数学埃达尔·阿勒坎(Erdal Arikan)。任正非呼吁:
• 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03
美国经验
在如何发展芯片产业上,我们必须向芯片产业最发达的美国学习。
美国无理打压中国,中国自然会敌视美国,这是人性,无可厚非。但是不喜欢美国,不等于“不能学习美国”。能否虚心学习敌人的优点,是一种最高境界的考验
邓小平说:
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家任正非指出:
美国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动力等方面的先进性,会使美国这个国家继续繁荣。美国在过去几十年,在先进技术上是最强势的先进,未来几十年美国继续会保持这种优势。向美国学习的决心不能改变,不能因为我个人受到磨难就改变。华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其实就是因为向美国学习的“开放”哲学,我们不会因为和美国产生冲突利益,从而变成反美的思维方式。
中国突破核心科技是必要的,但千万要记住以下几点:
• 美国顶尖的科技公司没有一家是国企。原因很简单,科技创新风险极高,而国企的体制却是“风险厌恶型”的。当年中国通讯领域一度有四大巨头: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如今,巨龙和大唐已经不见踪影。而民企华为成了唯一的希望。
• 芯片,作为技术领域的“皇冠明珠”,离不开三要素:巨额投入、耐心和好的机制大手笔砸钱最容易,耐心和机制最难。搞核心科技,不是靠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就能解决的。关键是理顺体制机制,不然就是“竹篮子打水”。
• “鱼”不如“渔”。关键要学会创新的体制机制,而非某一项技术、产品。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即使突破了芯片,还会有其他的核心技术。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显示:32%的关键材料领域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高端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超过95%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因此,我们必须搞清这样一个问题:美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成就了源源不断的核心科技?
04
里根革命
美国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美国真正走上创新的康庄大道始于里根。在2005年美国电视节目《最伟大的美国人》票选中,里根超过林肯和华盛顿位居榜首。
在里根之前,美国经历了野蛮发展的镀金时代、大萧条、二战,在罗斯福的推动下,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美国政府越变越大。70 年代的中东战争导致油价飞涨,令“车轮上的国度”美国陷入“滞胀”泥坑。
在学界、政界、企业家都充满迷茫的时候,伟人登场了。演员出身的里根有惊人的直觉和判断力,深谙国家强盛的根本。里根在 1981 年的就职演讲中说道:
政府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这句话引发了美国的思想革命,帮助美国重回正轨,“里根-撒切尔”组合也在 80 年代引领了全球范围内的思想革命。
里根这句话,翻译成中国式表达,就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那个金句:
• 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里根知行合一,果断采取四大改革:
① 大规模减税,税率降低 30% ;
② 大幅度减少政府管制,推动自由化(deregulation);
③ 大幅度减少政府投资,告别凯恩斯主义;
④ 坚决控制货币超发。
所谓里根革命,其本质就是给企业减负松绑,激活“企业家精神”。
“小政府,大社会”,这是美国创新的制度根基。
美国“小政府”并不是说政府真的很小,而是审批权很少,真正做到了“法无禁止即即可为”
美国创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民主党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共和党总统里根:
里根是在以尼克松、克林顿无法办到的方式改变了美国的发展轨迹。他直截了当地触及到了大众期盼的透明和乐观主义。
05
美国核心科技背后的 3 大秘密
细看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最具代表性的是硅谷模式。几个年轻人在自家车库里折腾,居然成就了英特尔、惠普、微软、思科、苹果、谷歌一个个科技奇迹。
车库创业的乔布斯
除了“小政府、大社会”这一制度根基,美国创新奇迹背后是三大底层因素,也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方:
⑴ 自由的教育
当今几乎所有的顶尖大学均被美国囊括,美国一个国家的诺奖得主占全球超过 1/3。仅哈佛大学一所学校诺奖得主就高达 151 人,超过了排名第二的国家英国
自由,是美国大学的灵魂,也让美国大学在吸引人才方面进入了良性循环:美国大学中,有7所位列全球物理学科排名前十,有6所位列全球数学学科排名前十,有5所位列全球材料学科排名前十。基础科学强大的统治力,成为美国半导体公司汲取力量的源泉。
2015 年,哈佛校长福斯特在清华演讲时说得掏心掏肺语重心长:
新知识来自无尽的探讨、辩论、思考和一种怀疑精神。每条道路都可能通向新的答案。因此,大学应该是任何一个题目、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的地方。大学必须培养这种讨论,因为唯有在自由的思想探索中才能有新发现。这些才是世界最好学府的核心标志和共同价值。
马云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钱颖一说:
如果一个国家,教育只是致力于灌输知识,而不注重于培养能力,特别是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可以在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表现出色,但很难进入引领世界的地位。据说去年有几位来访的美国大学校长与我国教育界高层领导会见,当被问到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大学中表现的优缺点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基础知识好,但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那句话很伤人:
如果中国留学生想来这里学莎士比亚和《联邦党人文集》,这是他们需要来美国学习东西,他们不需要来美国学习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
反华先锋科顿参议员
8 月 31 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正在考虑限制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笔者一直呼吁落实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学去行政化”,让教育回归本源,走出“钱学森之问”。最近爆发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虽已平息,但却提醒我们:“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一历史痼疾仍未得到真正破解。
⑵ 自由的资本市场
小企业的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伟大的企业无不起步于渺小。创业之初,资金是最大的障碍。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 美国硅谷拥有极为活跃的风投机构,成为创新的助推者。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进行 IPO,风投套现然后去投资更多的初创企业。已经上市的公司则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茁壮成长,人才和资金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美国顶级的科技公司几乎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这一切背后的关键是:
• IPO 是自由的而非审批的,监管是严格的而非纵容的。
反观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受制于 IPO 审批制和“搔痒式”监管,资本市场孵化的不是创新公司,而是“乐视”、“绿大地”、“万福生科”、“康美药业”,是业绩变脸、高位套现、资产重组。
IPO注册制改革,对于创新创业太重要了。最近几年,中央大力推动科创板与注册制,这是一项重大的“枢纽性改革”。读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为何中央做出“金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论断了。
⑶ 法治与契约精神
创新是高风险的事业,但依然吸引无数精英前赴后继,是因为一旦成功就可以获得亿万身价,甚至成为世界级富豪。
因此,从激励的角度看,有两个关键: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家财产权的保护
法治的背后是契约精神。
下面这个故事生动告诉我们,法治和契约精神是如何炼成的:
• 1797 年 月 15 日,一个年仅 岁的孩子不幸坠崖身亡,孩子的父母悲痛欲绝,便在落崖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坟墓。
• 后因家道衰落,孩子的父亲不得不转让这片土地,他对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把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新主人同意了这个条件,并把它写进了契约100 过去后,这片土地辗转卖给了许多买家,但孩子的坟墓仍然留在那里。
• 1897 年,这块土地被选为总统格兰特将军的陵园,格兰特在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孩子的坟墓离美国 18 届总统格兰特陵墓只有不到 100 米。然而,孩子的坟墓非但没有因为要建设总统的陵园被挪走,反而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成了格兰特陵墓的邻居。
• 1997 7 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 100 周年时,当时的纽约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亲自撰写了孩子墓地的故事,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这段故事特别令人震撼,原因有三:
① 土地被多次转让,但没有一个人违背最初的契约;
② 契约的约束不因时间的流失而被淡化,百年如初;
③ 即使是美国总统、美国政府,也毫无例外,必须尊重这样一个简单的民事契约。
契约精神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精神内核,在于其与法治文明的同生共亡。如果契约不被遵守,法治从何谈起?
易中天说过,“国人拼血缘,西方人拼契约。”现代文明是陌生人交易为主的社会,随着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人与人的交易关系只能建立在契约之上。 
越落后的地方,越是熟人型、关系型社会。越发达的地方,越是陌生人型社会。能否借助契约精神升级到不必依赖“关系”的陌生人社会,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
一个社会能否建立契约精神,首先看政府,因为政府握有权力,是强势的一方。政府违背一次契约,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假如政府始终恪守契约,民间力量谁又敢不尊重契约呢?
政府心中无贼,则天下无贼。
毛振华亚布力雪地陈情
06
我们真正的短板
在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的钳制之下,中国应有危机感。但这种危机感的出口不是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的宣泄,而是冷静反思,知耻而后勇。
我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们真正值得焦虑的不是芯片,而是企业家精神的土壤。如果我们只盯着芯片,等我们搞出了芯片,科技一日千里,美国不知要搞出多少个我们看不懂的核心科技。
记住:我们真正的短板是:政府审批、教育体系、金融市场、契约精神。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