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世界什么样
9个探索主题 文明 第 4 课
这是童行学院第
95
本绘本推荐,推荐
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展开。
 周三
知识 📓
本文共计4436字,阅读需要8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为什么有人吃不饱肚子?
物质能带来持久的幸福吗?
跟随童行学院,一起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战争摧毁了我们的家园,房屋变成了瓦砾。我们失去了拥有的一切,两手空空地逃了出来。我们一直往东走了很远,来到了另一个国家,那里的夏天很热,冬天很冷。那个城市里的房子是用粘土,稻草和骆驼的粪便造成的。四周是尘土飞扬的大草原和灼热的太阳。
我们和一对不认识的夫妻住在一个小房间里,我们睡在泥地上。我没有玩具,没有书,最糟糕的是也没有食物。有一天父亲去集市买面包。到了黄昏他还没有回来。母亲和我又饿又担心,天快黑的时候他才回到家。他的胳膊下面夹着长长的一卷纸。他得意的说:“我买了一幅地图。”
“面包呢?”母亲问。
“我买了一幅地图”,他又说了一遍。
母亲和我说不出话来了。我一肚子火气,我想我永远不会原谅父亲了
我饿着肚子去睡觉,而那时和我们住在一起的那对夫妻正在吃着少得可怜的晚饭。他们嚼东西的声音实在太响了,好像那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我只好用被子蒙住头,这样我就听不到他开心吃饭的声音了。
第二天父亲把地图挂了起来,它占据了整整一面墙。我们昏暗的房间顿时变得五彩缤纷,我开始迷上了这幅地图。我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盯着它看,研究它的每个细节。
我还花了很多天的时间把地图画在我能找到的纸片上。我从地图上找到了很多奇怪的地名。他们的带有异国情调的发音让我着迷。我用它们编成了一首小小的押韵诗。我一遍又一遍的念着这首诗,它像魔咒一样吧,从没离开过房间的我,带到了遥远的地方。
我降落在滚烫的沙漠里。我奔跑在海滩上,感觉沙子在脚趾间流淌。我爬上了雪山,那里的寒风舔着我的脸颊。我看到了奇妙的寺院,那里的石雕在墙壁上起舞,还有五颜六色的鸟儿在屋顶上歌唱。我来到了一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数着数也数不清的窗户。还没有数完我就睡着了……
我就这样度过了许多魔法般的时光,远离了我们身处的饥饿和痛苦。
我原谅了我的父亲,毕竟他是对的。
📖 推荐理由
✨ 感人至深
绘本中的故事是作者的真实经历。1935年,作者在波兰华沙出生,不久,波兰遭受空袭,作者一家只好逃到哈萨克斯坦的一座城市里,在那儿生活了六年。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作者四五岁时,和很多小读者差不多大。相信作者的遭遇能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共鸣。
世间有战乱和和平,贫穷和富有之分。但孩子的好奇、专注和想象是不变的。
🌏 地理启蒙
绘本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示了一个陌生的国度——陌生的街景、自然风光、服饰、食物……给孩子最好的地理启蒙,不是告诉他们许多地理的死知识,比如最高的山是什么、哪里的人信仰什么宗教等等,而是把一个异文化全景式地展现在他面前。
这本绘本就是这样一本启蒙书。
科学锦囊
📝 科学好问题:为什么有人吃不饱肚子?
平时我们在家,也有过饿肚子的时候,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头晕眼花,身子都没劲了。幸好我们不会饿很久,当我们饿的时候,很快就能找到吃的,把肚子填饱。
但是,在很多国家里,有很多跟我们的孩子一样大的小朋友,很多跟爸爸妈妈年纪差不多的叔叔阿姨,他们经常吃不饱,身体需要的各种营养也不够,甚至很多人会饿死
他们生活在亚洲的朝鲜、尼泊尔、巴基斯坦,南美洲的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非洲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国家。
世界饥荒分布图
他们为什么吃不饱肚子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想一想:我们每天吃到的饭菜是从哪里来的?可以回忆一下,爸爸妈妈平时在家里做饭之前,是不是都会先去菜市场,或者超市,把大米、肉、蔬菜给买回来?那么,爸爸妈妈在菜市场和超市买到的食物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朋友可能说,是农民伯伯种的。
没错。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种的。比如说,农民伯伯会在地里种出一种叫水稻的农作物,用机器把水稻的外壳像剥花生一样剥掉,就成了我们每天都能吃到的大米了。农民们会饲养牛、羊、鸡和猪等动物,给他们喂食谷粒、草、青菜、饲料,这些动物的肉就会放在超市货架上,卖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所以说,想吃饱肚子,就需要有人帮我们种水稻和蔬菜,养牛和猪。很可惜,这些饥饿的国家,全国的人都很难自己种出粮食来。
为什么种不出粮食呢?
比如说,埃塞俄比亚最贫穷的原始部落居住区位于沙漠地带。到了那里,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世界上还有人会缺少粮食。
小朋友在家里或者幼儿园里可能养过花花草草。如果想要花盆里的花花草草长得好,需要哪些条件呢?
需要水、阳光、合适的温度。这些都是植物生长的条件。种水稻和蔬菜也是一样的,需要有足够的阳光、雨水和合适的土壤、温度。
我们再带孩子观察一下这里的环境:是不是土地非常干硬、看不到草和树,天气又很炎热?这些国家生活的地方叫热带,非常炎热,很长时间不下雨,植物喝不到水,所以粮食都生长不出来,人们就只能饿肚子。
小朋友可能问,种不出粮食来,他们不能去超市买吗?
超市里是有别的国家种的粮食和其他食物,但不是谁想买就能买的。爸爸妈妈平时用什么来买东西的呢?没错,是用钱。去超市买食物是需要钱的
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这些地方都非常贫困,没有钱。他们的土地太贫瘠,除了种不出粮食,也没有其他宝藏,人们没有挣钱的东西,也缺少书本、老师和学校,没法学会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技能,赚不到钱,自然是生活得非常辛苦,他们的房子,还都是破破旧旧的茅草房呢。没有钱,哪有办法去超市买粮食呢。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呢?他们是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我们是不是不要管他们呢?
首先我们这样想想:一个人能选择自己出生在哪里吗?不可能的。每个人生在哪里,是纯属运气。你假设一下,如果你运气不好,生在了像埃塞俄比亚这种贫困的地方,该怎么办呢?也许你和现在一样,又聪明又可爱,但是吃不饱肚子,饿得瘦骨嶙峋,那你的生活会怎么样呢?你饿肚子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如果有人能帮帮我就好了?
我们所有人都是地球人,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不管外表和家庭差别有多大,我们在远古的时候都是遥远的亲戚,我们都是相似的人。今天有人富有,有人贫穷,有人运气好,有人运气不好,而其实都是相似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也许有一天,当我们有了困难也有人帮助我们,这会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我们生活中多出来的食物、衣服、书籍,都可以帮助那些吃不饱饭的孩子。由世界上很多国家组成的联合国,每年都会给这些吃不饱肚子的国家送去粮食,我们中国每年也会把吃不完的食物送一些给这些国家。除了粮食,联合国还派环境保护专家,帮他们改善土壤质量;让农业专家教他们怎样种粮食。
希望小朋友长大了,也能为全世界人的幸福贡献一份力量。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
可以做:
小讨论:如何帮助贫穷的人?
如果你就生活在绘本中小男孩的周围,条件不错,你会不会帮助他?你会怎样帮助他?
哲思锦囊
📝 哲思好问题:物质能带来持久的幸福吗?
🎨 可以问:
1、爸爸为什么不给作者买面包?是因为不爱他吗?
2、母亲和作者为什么会生气?
3、有了地图以后,作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4、你觉得有了地图以后,他变得更幸福了吗?
5、如果只能二选一,你愿意拥有一张地图还是一块面包呢?为什么?
🎬 可以讲:
爸爸妈妈不给我买玩具,是不爱我吗?
绘本中,作者的爸爸是不爱他吗?不在乎孩子的死活,忍心看到他饿肚子吗?
一开始,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当他回过头来,看到地图给他带来的快乐和改变,才发现误解了父亲。
原来,父亲面临着一个残酷的两难抉择——如果买面包,只能买得起一小块,大家还得饿肚子;如果买一张地图,则可以让孩子看到无比广阔的世界。
插图来自绘本《我怎样学习地理》
于是,父亲给他买了一张地图。
在现实中,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不会遇到吃不起粮食的问题。不过,相似的问题依然存在
孩子的身边,总有比自己条件好的孩子用上了更高级的玩具、文具,去更高档的餐厅吃饭,更梦幻的地方旅行。有了互联网之后,孩子能看到更富裕的地区的孩子的生活。他们就像绘本中作者羡慕邻居有饭吃一样,羡慕那些孩子。
那么,爸爸妈妈不给他们更丰厚的物质,就是不爱他吗?
孩子恐怕免不了这样认为。因为就算孩子明事理,人心底的那种攀比、嫉妒,对成年人都是个氤氲不去的魔咒,就别说对孩子了
插图来自绘本《我怎样学习地理》
家长可以借着这本书,和孩子聊一聊。
首先,不给孩子买更好的玩具、东西,可能是真的因为买不起。而买不起,也可能不是因为爸爸妈妈没出息,不努力工作,而是有很多机运、条件的原因。比如绘本中的一家人是因为战争才逃亡国外的。而战争不是我们能左右的。类似于战争的,还有天灾、运气、出身等等。
其次,不给孩子买更好的东西,可能是因为再好的物质也没法给孩子带来持久的幸福。因为追求太好的物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真切地需要它,而是因为攀比。而世界上总有比自己条件好的人,所以攀比是永无止境的。靠比别人优越来获得幸福,是永远也得不到的。
因此,作者的父亲在两难的岔路口,买回家了一张地图,而不是一块面包。他带着孩子,走向了另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插图来自绘本《我怎样学习地理》
🚲 可以延伸:
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绘本中,拥有了地图的主人公就是幸福的。
“我降落在滚烫的沙漠里。我奔跑在海滩上,感觉沙子在脚趾间流淌。我爬上了雪山,那里的寒风舔着我的脸颊。我看到了奇妙的寺院,那里的石雕在墙壁上起舞,还有五颜六色的鸟儿在屋顶上歌唱。我来到了一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数着数也数不清的窗户。还没有数完我就睡着了……”
他沉浸在求知和想象中,甚至饥饿也不能将他打败,这就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呢?
在这里就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来谈谈。
插图来自绘本《我怎样学习地理》
亚里士多德认为,像是金钱、荣誉等等都是外在的善,不是最高的善,也不是人活着最根本的目的。而幸福是最高的善,最终极的目的
关于幸福,亚里士多德有很多定义,比如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灵魂做它该做的事情,并且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享受其中,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那么灵魂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灵魂最高级的功能就是沉思、思考。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像哲学家一样过沉思的生活是最幸福的
对于幸福还有其它定义,比如“正常品质不受阻碍的实现活动”。意思差不多,比如你有音乐天赋,那么你让这个天赋发挥出来,沉浸在音乐当中,就是幸福的。
插图来自绘本《我怎样学习地理》
我们当然不要给孩子讲这么抽象的定义。讲这些的目的是让大家看见,亚里士多德如此抽象的定义,其实反映了很朴素的、菜市场的道理。
幸福是什么?
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沉浸其中,去做、去思考。这就是幸福。
就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往期伴读
已完结: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
更新中:第五辑
获取书单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童行学院”对话框中,直接回复“书单”,或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文章总汇」—「目录」—「伴读知识」,即可🔍查阅合集。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122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