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世界什么样
7个探索主题 时间 第 1 课
这是童行学院第
85
本绘本推荐,推荐
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展开。
 周三
知识 📓
本文共计4122字,阅读需要6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我们的身体里也有钟吗?
为什么要守时
跟随童行学院,一起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时钟王国里,有一个时钟国王。国王的脸上,有两根指针嘀嗒、嘀嗒、嘀嗒、嘀嗒……不停地走着。长针,一个小时转一圈。短针慢慢地,半天转一圈。每天都走得非常准确。
王国所有的时钟都跟着国王的时钟走。每到一个整点,王冠里的鸽子就钻出来报时。在时钟王国里,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不遵守时间的人要被关进监狱。
可是,时钟国王却是一个非常懒散的人。早上不愿意起床,该读书了却还没有玩够。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取下短针藏了起来,这样,时钟报不了时了。
时钟国王将短针藏起来后,时钟王国的时钟都坏了,城堡里乱成了一锅粥,士兵们在王国里开始寻找短针。而这时候,时钟国王却很开心,他睡了个够,走了个够,玩了个够,点心吃了个够。
时钟国王很快就吃了苦头,他肚子饿了,但厨师因为不知道中午的时间,没办法做午饭。于是他悄悄地将藏起来的短针放在了走廊上,等仆人们找到了,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将短针装到脸上,并对准12点。厨师开始做饭了,时钟王国又恢复了老样子。
时钟国王经过这次教训再也没有取下过指针,但贴出了一个新的布告:不遵守时间也不用进监狱
📖 推荐理由
⏰ 习惯培养
守时对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习惯,也是很难培养的习惯。孩子总想多玩一会儿,就像绘本中的国王一样。怎么培养守时的习惯呢?这本绘本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那就是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守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庭、社会的事情。一个人不守时,会打乱周围人的节奏,最后让自己尝到苦果。
📚 寓意深刻
《时钟国王》不仅是一本实用的习惯培养读物,也是一个寓意深刻,值得大人、孩子深思的好书。比如,为什么国王自己就是一个钟?为什么他是钟,却很懒惰?为什么整个国家的钟都跟着国王的钟走?为什么国王一开始下令,不守时就要蹲监狱,最后又废除了命令?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玩味。
科学锦囊
📝 科学好问题:我们的身体里也有钟吗
绘本里,国王的脸上是一面钟,它规定了国王和全城的百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其实啊,我们的身体里还真有这样一块钟,告诉我们时间,指导我们生活,它就是生物钟
钟表才发明出来几百年,人类却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史了。那么,在钟表发明之前,人们是怎么计时的呢?人们怎么知道几点该起床,几点该吃饭呢?”
可能他们看见太阳就起床,肚子饿了就吃饭。不过啊,除了太阳告诉人们时间。人的脑袋里也有个能报时的钟表。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钟表,它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该做什么事情。比如说,天亮了就会醒来,天黑了就会犯困。我们之所以有这些反应,就是因为脑袋里的钟表在提醒着我们:喂,时间到喽!这个钟表的名字啊,就叫做“生物钟”。
生物钟长什么样呢?它是一个由一群细胞控制的、看不见的钟表。人的身体里有成千上万个细胞。科学家们做实验,发现人的生物钟,就与大脑深处的一小群细胞有关。是它们帮我们默默地计算着时间。
这个细胞群比豌豆还要小一点,由20000多个细胞组成。它们规律地跳动着……哒、哒、哒,就像秒针规律地在走动一样。细胞们每跳动一下,都会释放出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就像一位小邮差,把哒、哒、哒的节奏传递给身体的其他部位,让它们也感觉到时间。
生物钟不只有人类才有。动物、植物,甚至微生物的身体里,也都有生物钟。
比如说吧,扁豆、合欢草、含羞草的叶片会在白天张开,到晚上闭合。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当地人把这种树叫做“活树钟”。再比如说,月亮花在晚上10点开花,而夜香仙人掌在午夜会开花,像钟表一样准时,因此有人将它们称为“花钟”。
不但植物有生物钟,动物也有。最常见的当然就是公鸡。公鸡一到清晨就会“喔喔喔”地打鸣,猫头鹰的体温恰好在夜里十二点最高,蜘蛛会在半夜会结网。还有,鸟类每年会从南向北,再从北向南迁徙。
想不到吧,大自然给这么多生命都装了钟表!
关于生物钟,有的人也有过疑问:是不是我们看见了天亮才会想到起床、看到天黑才想到睡觉呢?有可能是眼睛提醒了我们时间,而不是生物钟的功劳。
那么,怎么才能分清是眼睛的功劳,还是生物钟的功劳呢?我们可以把眼睛蒙住,让眼睛看不到白天黑夜,看看生物钟还能不能叫我们起床。
为了搞明白这件事情,法国有一位地质学家西佛伊在一个洞穴里住了两个月。洞穴里面一点儿阳光都没有,也没有钟表。西佛伊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知道是几点钟。
做每件事的时候,他都会打电话告诉外面的科学家自己在做什么,让他们记录下来。过了一个月,科学家发现,西佛伊的生活并没有混乱。仍然是早上起床,夜里睡觉。从第一天睡觉到第二天睡觉,仍然是二十四小时。你看,没有太阳提醒,我们人照样生活得很有规律。这说明,人的身体里有生物钟。
除了这个实验,科学家也在动植物身上做了实验。两百多年前,一位科学家想知道,如果植物一直待在黑暗的环境中会怎么样呢?他发现,没有光照,植物仍会按照24小时的规律打开叶片、收起叶片
这些实验都证明了,人和动物身体里有个生物钟。无论看不看见太阳,它都会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不过啊,生物钟也会受到影响。比如说,小朋友假期很喜欢睡懒觉。可是,开学以后,每天早早被闹钟叫了起来,会养成早起的习惯。这就说明,生物钟也是会变的。
再开个脑洞,要是没有生物钟,会怎样呢?想象一下,假如现在你变成了一只小鸟,小鸟是吃虫子的。但是虫子们呢,只有一大早才会从土里钻出来。等太阳高照,它们就又躲回地下去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没有手表。要是没有生物钟的帮忙,不小心睡过点儿了,那岂不是就要饿肚子了?
所以呢,生物钟对我们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多亏了生物钟,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祖先就知道白天出去打猎,更容易打到猎物;晚上回家里睡觉,避免在外面遇到危险。生物钟这项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本领,就一代又一代地传到我们这里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爸爸妈妈和老师总告诉你,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因为规律的生活,其实就是遵守生物钟的安排,不去破坏它。定时吃饭、睡觉,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
插图选自绘本《时钟国王》
可以做:
绘制我的家庭“生物钟”
家庭就像一个小王国。你的家庭每个钟点都在干什么呢?快快绘制你的家庭“生物钟”吧!
哲思锦囊
📝 哲思好问题:为什么要守时?
🎨 可以问:
1、王国里的人几点钟做什么事情?
2、国王为什么要把时针拔掉?
3、拔掉时针以后,一开始国王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4、国王为什么要重新安上时针?
5、你觉得人应该守时吗?为什么?
🎬 可以讲:
为什么要守时?
小朋友有时会像国王一样困惑:为什么要守时、守规矩呢?
国王拔掉了时针,生活不仅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少了很多束缚。就好像,孩子有时候贪玩,忘记了回家,或者在家里“大闹天宫”,似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过,很快国王尝到了苦果。因为整个王国的钟都和国王的钟对齐。国王的钟乱了,全国的百姓也就乱了。他们不知道几点钟,该干什么。市场上的人不知道把食物运进王宫,王宫里的厨师不知道几点钟该做菜,于是,国王只好饿肚子。读到这,小朋友发现了,自己的生活和很多人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自己不守时,不守规矩,就会扰乱别人的安排,扰乱整个家庭的秩序。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自己。
插图选自绘本《时钟国王》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家里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乱套了”的局面呢?比如孩子晚上突然想买一样东西,爸爸不得不出去买,耽误了公司里的事情,周末就可能要加班来处理工作。本来计划好的家庭周末出游也就泡汤了。
说完了家庭,再来看看大自然。绘本中有个有趣的设定,那就是整个王国的钟表都和国王的钟表是一致的,大家遵守同一套时间,就像千军万马听从一个哨声的指挥,才能步调一致。结合前面科学部分说到的生物钟,其实,所有人,甚至是自然界的动植物,也都遵循着一面钟的指挥,这面钟是生物钟,也可能是太阳,或者月亮。有了它们的统筹,看似不相连的万物才能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一样,奏出美妙的乐章。
插图选自绘本《时钟国王》
🚲 可以延伸:
国王为什么要废除命令?
故事的最后,国王再重新安上了时针,也废除了不守时就要蹲监狱的命令。国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故事里的王国叫“时钟王国”,可以想象,时间是这个王国里最重要的事物、最普遍的纽带;遵守时间是最重要的法令。因此,国王一开始下令,不守时就要坐牢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整个国家机械地运转着,连作为立法者的国王都觉得烦闷、无聊。于是,他做出了件极端的事,就是消灭时间,让王国乱了套。
我们可以看到,国王从实行酷法的极端,走到了废除法律的另一个极端
实际上,这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们立了一个flag(计划),刚开始极度自律,忍受不了后又开始极度放纵。再比如,在学校、公司里,施行了一项严格的制度,压得大家喘不过来气。于是,人们开始私下破坏制度,最终的效果反倒“过犹不及”
插图选自绘本《时钟国王》
如果国王的政策能够有一些弹性,臣民就不会像钟表一样机械地运转,自己的生活也会有一些弹性。或许就不会做出拔掉时针的蠢事。
这个故事能给父母一些启迪。父母,其实就是家庭这个小王国里的国王。我们制定的规矩,就像是王国里的法律。我们要警惕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变成正义的化身,过于强调原则,打着给孩子养成原则意识的旗号,把家庭气氛弄得紧张,甚至让自己喘不过来气,最后自相矛盾。那样,我们不就变成绘本里的国王了?
相反,家庭应兼顾普遍原则和随机应变,就事论事,给予规则一定的弹性。规矩不是死的。相反,只有灵活的规矩,才有生命力。
正如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所主张的那样:律法必须是是普遍的,正因如此,它很难应对各种各样的伦理情境。因此,执行者要怀着一份道德的敏感,具体问题具体看待。
插图选自绘本《时钟国王》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往期伴读
已完结: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
更新中:第五辑
获取书单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童行学院”对话框中,直接回复“书单”,或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文章总汇」—「目录」—「伴读知识」,即可🔍查阅合集。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109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