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世界什么样
6个探索主题 城市 第 2 课
这是童行学院第
82
本绘本推荐,推荐
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展开。
 周三
知识 📓
本文共计3975字,阅读需要6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未来的城市长什么样?
风中之城真的存在吗?
跟随童行学院,一起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风中有什么?
科学家告诉我们:风中有花粉、有种子,有微尘,有水滴,有云,有光。
但是,《风中之城》给了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这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故事。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座很小很小的城市。
有一天,这座城市突然刮起一阵大风。风把城里的男女老少像羽毛一样地轻松卷上了天。
刚开始,人们还很害怕会跌落回地面摔个粉身碎骨,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他们竟然可以在空中行走。
从此,一个奇思妙想国出现了:他们用风中从世界各地吹来的东西建了新的家园——风中之城!
风中的生活非常有趣:他们跟着风周游了世界,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朋友。他们把热带水果带给了因纽特人,把冰激凌带给了热带雨林中又热又渴的动物们。他们还乘着风做陆地居民的信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风中之城,把全世界的人和动物们联系在了一起。
📖 推荐理由
🏆 大奖作品
《风中之城》一经出版,即广受好评,斩获大奖无数。它曾获得1993年德国文化部特别奖,2002年土耳其大奖,爱与心灵成长国际大奖图画书等等。
🌲 富有想象力
《风中之城》之所以获奖无数,其中的非凡想象力是一个重要原因。故事里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既陌生、匪夷所思,又觉得亲切。我们不禁会问,天上的这座城市,指的是什么呢?现实中真的有这样一座城市吗?未来,我们可能住在天上吗?在接下来的科学锦囊和哲思锦囊部分,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科学锦囊
📝 科学好问题:未来的城市长什么样
风中之城,像是一座未来的空中城市。那么,未来的城市可能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先来看看科幻作家怎么说。
在科幻小说《三体》里面,就讲述了在离地球很远很远的地方存在一个名字叫做“三体”的世界。这里有三个差不多的“太阳”,而且,太阳的运动轨迹并不像我们在地球所感受到的这么规律。所以,三体人的生活情况十分糟糕,他们经常要面对接近太阳时候的燃烧和毁灭。所以,他们就想尽办法要移民到其他星球,例如生活环境不错的地球。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三体人来到地球的时候,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就不够用了。这时候,人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地下空间
为了有更多的生活空间,大部分人们搬到了1000米以下的地下生活,人们生活的城市就像那些向着地心在生长的树一样,形成一片支撑在天顶和地面之间的巨型森林,每根树干上都伸出长短不一样的树枝,而城市的建筑就像叶子似的挂在这些树枝上。
而且,在树形城市里还可以立体出行。每个人都有很轻巧的空中飞行器,人们可以驾驶这样的飞行器从这棵树飞行到另外一棵树。人们在不同的层面里飞行,而且又不会又撞车的危险,而且也不会经常有堵车的情况发生了。
不仅仅是这样,如果我们都生活在空中的不同层面,那么不同层面的空间都可以被利用。我们用来建高楼大厦的材料越来越先进,那么大楼想建多高就可以建多高,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位置种树种草了。
如果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线路上行驶,完全是机器在控制,而不需要人来驾驶的话,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假如我们坐的飞机在这个空间里面,受到了其他力量的牵引,并且力量比地球的吸引力还大的话,那么飞机飞累了想停下来休息,也不会担心掉下来了,飞行起来会更加安全的
此外,我们可以开着飞机去火星、金星、还有土星。也许在这些星球上,城市里的生活会有不同的样子。比如在月球的居民,也许生活在一个地下的城市;而火星的居民呢,也许他们的城市里天空是有界限的,像被扣了一个透明的罩子一样,居民们在罩子的里面生活;而金星上的居民,也许走路是不需要挨着地面的,他们都像风吹起的沙子一样在空中行走。
小朋友可能很好奇,这样的未来城市能实现吗?也许我们今天的想法,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现实哦!
现在很多高科技公司正在研究,把城市里面生活的设施变得更加聪明,他们会用到很多先进的技术。比如,一些高科技公司计划在加拿大开发的一块未来社区,在这里,有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行人出现在人行横道就会被红绿灯识别;冬天会自己加热的自行车道不会因为积雪、结冰而不好骑车,还有会通过地下管道来运送货物的机器人,这样就给地面的人们留出更多的空间啦!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明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它是人们研究出来的机器人,懂得很多很多人类的喜好、想法,我们把这些叫做“大数据”的东西告诉这些机器人,那么它们就也会像人类一样去思考了,自然也会懂得怎样驾驶汽车,怎样去挑选人们喜欢的东西,甚至,它也许会比人类更加了解自己呢。
这样的机器人也会代替或者帮助人们工作呢。比如,如果有会自己开车的机器人,那么我们很可能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出租车司机,只要告诉机器人我们要去的位置,它就会开车带我们去了。
如果有一个机器人很了解你平时喜欢吃什么,那么如果你和这样的朋友一起去吃饭,也许不需要你开口说话,它就会知道你想要吃什么口味的食物啦!这样,它就可以帮你预订出每一天每一顿,你喜欢吃,又健康营养的食物。
还有非常令人激动的事,如果我们开始使用5G网络,这种网络是全球各个角落都可以用的,不仅仅你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聊天,交朋友。而且,人和机器人,还有我们用的电子设备都可以连接起来。
美国曾经举办过一场“寻找红气球”的比赛,谁能最快最准确地找出在美国里事先放好的10只红气球,谁就获胜。一个大学研究小组利用网络连接了很多他们的朋友,以及他们朋友的朋友,最终花了不到9个小时,就找到了全部的10只红气球。
如果在5G时代呢,不仅人与人会有联系,所有的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都是联系起来的。到那个时候,所有的摄像头都会帮我们一起来找红气球,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啦。是不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我们整个社会都在用这个技术,那么很多事情都会在机器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
哲思锦囊
📝 哲思好问题:风中之城真的存在吗?
🎨 可以问:
1、绘本中展示了两种城市,是哪两种呢?分别有什么特点?
2、风中之城的人们给地面城市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3、风中之城的人们心情经过了哪些变化?
4、你的身边有人住在风中之城吗?有人在城市、国家之间穿行吗?
5、没有这些“风中之城”的人们,你的生活会有少了哪些便利和乐趣呢?
🎬 可以讲:
《风中之城》的故事充满想象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这个故事是完全虚幻的吗?它有没有什么现实的根据和意义呢?
风中之城存在吗?
起初,所有人都生活在地面上,生活在小镇里。他们过着安稳的小日子,不知道南边有热带雨林,北边有因纽特人,甚至是邻近的小镇,也少有来往。
这让我们联想到,在原始时代,地球上虽然已经布满了人类的足迹,可是,人们生活在不同的角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连接也很少
不知从何时开始,有些人“飞了起来”,他们飞离了世代居住的土地,探索外界的世界。他们带着家乡的特产,和远方的人们交换物品。货物、文化、礼物,就这样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动了起来
插图选自绘本《风中之城》
后来,飞起来的人们越来越多,他们在马背上,在路上行走,没有固定的居所。要问他们的家是什么?可能就是一座“风中之城”吧!
就是这些穿行在风中的人们,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远处的商品,收到远方的来信。我们的生活半径扩大了
到了今天,靠着快递员,我们能收到国外寄来的包裹;靠着外卖员,我们能吃到好几公里以外的食物。在有些消息闭塞的村落,有了邮递员,他们才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在一个遗世的小岛上,船夫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这些人都生活在风中之城里,有了风中之城,地上城市里的人们才能彼此连接在一起
风中之城、地上之城,就在我们身边。
插图选自绘本《风中之城》
🚲 可以延伸:
风中之城的生活,和地面之城有什么区别?
我们可以继续和孩子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风中之城和地面之城的生活分别有什么乐趣和麻烦呢?
地面之城是我们熟悉的。我们生活在固定的家里,不用担心吃不饱饭,睡不安稳。坚实的房屋,为我们抵挡住了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以无论下雨还是烈日,冬天还是夏天,我们都能生活得很舒适。
简单来说,地面之城的生活稳定,却也少了一些变化,惊喜。
相反,风中之城的生活不太稳定。我们人类毕竟不是鸟儿,世世代代生活在陆地上。当我们被悬置在空中的时候,难免觉得不踏实。很多漂泊异乡的人,这一点体会的很深刻。漂泊之中,我们要应对更多的意外。第二天醒来,我们已经不知道被风带去了哪里,难免心中失落。
插图选自绘本《风中之城》
不过,在风中飘荡也有好处。
第一点是新鲜,我们可以认识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一旦你看过不一样的风景,便可能迷上了漂泊的感觉,有些人会坚定地漂下去,哪怕颠沛流离也愿意。
第二点是有意义。人不仅追求安定,也追求意义。绘本中,风中之城的人们帮助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吸引了更多的人们加入进来。这样的成就感,是安稳度日的人体会不到的。就像是一位快递员,哪怕烈日与寒风再无情,哪怕路上不安全,哪怕受到许多客户的不理解,可是,当他们想到自己把世界各地的包裹送给一个又一个人的时候,那种成就感超过了许多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们。
插图选自绘本《风中之城》
可以做:
加入风中之城
你想体验一下在风中之城生活是什么感觉吗?请你发现身边那些风中的人们,了解他们是做什么职业的,体验一下他们的职业。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往期伴读
已完结: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
更新中:第四辑
获取书单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童行学院”对话框中,直接回复“书单”,或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文章总汇」—「目录」—「伴读知识」,即可🔍查阅合集。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105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