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世界什么样
2个探索主题 荒漠 第 3
这是童行学院第
67
本绘本推荐,推荐
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展开。
 周三
知识 📓
本文共计3346字,阅读需要4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袋鼠如何在荒漠中生存?
不想跟妈妈分开,怎么办?
跟随童行学院,一起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袋鼠妈妈有一个小宝宝,她非常爱他。她指指天,让他看一只小鸟和一朵漂亮的云。她说:“你想做一朵云吗?一只鸟呢?一阵风呢?”
可是,无论妈妈说什么,小袋鼠什么也不愿意做,他只愿意做一只躺在妈妈袋子里的小袋鼠。 
袋鼠宝宝最喜欢妈妈的袋子,他不想出去。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小袋鼠觉得在袋子里能听见妈妈的心跳,出去就不能了。后来,妈妈说她的心在胸膛里,蹬蹬腿爬上来就能把耳朵贴在心上。这样,小袋鼠才试着爬了出来,离开那个温暖而熟悉的袋子,并跟着妈妈在柔软的沙地上奔跑。
每个孩子大概都能从小袋鼠身上发现那个上幼儿园时嚎啕大哭的自己。因此,这本书也非常有教育意义。它教给了孩子,什么是分离,给予孩子与父母分离的勇气。在哲思部分,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分离”。
另外,作为荒漠主题的绘本,在科学锦囊部分,我们将要去澳大利亚看看。澳大利亚的大部分都是干旱的草原和荒漠,袋鼠又是如何在那里生活的呢?
📖 推荐理由
📚 充满诗意
这本书句子很短,袋鼠妈妈和宝宝你一句我一句,节奏明快,非常流畅。
另外,这本书里饱含诗意。比如,小袋鼠不想变成风、鸟、云,这些意象,象征着离开妈妈后漂泊、孤单的生活状态。袋鼠妈妈的心跳,则象征着母亲对孩子永恒的爱。而孩子的心跳,则是对于母亲的情感最天然的回应。
与直白的道理相比,诗意的语言更能浸入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诗一般柔软的泡泡中,渐渐停止哭泣,熟睡,入梦。当他们对于分离已不再焦虑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
💡 哲思启迪:
这本书包含了很多个可以延展的主题,例如“爱”“自立”“成长”“分离”“依恋”等等。而这些主题,都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反复遇到的。
因此,《袋子里的心》是一本适合一读再读,并且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亲子讨论的书。
科学锦囊
📝 科学好问题:袋鼠如何在荒漠中生存
01
袋鼠生活在哪里?
袋鼠生活在地球南边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除了袋鼠,还有考拉、鸸鹋、鸭嘴兽等神奇的动物。
那么,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那么多神奇的生物呢?
澳大利亚是地球南边一块孤独的陆地,就像一座大大的孤岛,周围都是茫茫的大海。其它地方的动物过不来,那里的动物也出不去。成百上千万年来,那里的动物们都过着自己的日子。
澳大利亚
爸爸妈妈可以让小朋友想想,如果把他放在一座孤岛上几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呢?可能会穿着树叶做的衣服,留着长头发,说着自己发明的语言吧!爸爸妈妈一定认不出了。
其实,动物也是一样。两种动物就算以前是一家人,如果住在不同的地方,时间久了,也会长成不同的样子。很久很久以前,澳大利亚跟地球上的其它大陆都连在一起,上面生活着同样的动物。
鸭嘴兽
后来,地球上的陆地四分五裂,就像大冰块裂成了许多小冰块。澳大利亚的动物们也就和兄弟姐妹分开了。
就这样过了成百上千万年,那里的动物和其它陆地上的动物也就越长越不一样了。我们看到那里的动物,也就觉得新鲜、奇怪了。

02
袋鼠如何适应干旱的环境?
从绘本里可以看出来,袋鼠生活在干旱的荒原上。澳大利亚到处是低矮的灌木丛、沙漠,还有零零星星长着几棵树的草原。这些干旱的地方,就是袋鼠最喜欢的地方。
荒原上的袋鼠
不过,我们不用担心袋鼠会热死、渴死。袋鼠有许多特殊的本领,在干旱的地方也能活得很好。比如说,袋鼠喜欢吃草、树叶。从植物里头,它们就能获得足够的水分。而且,袋鼠还长着一对神奇的肾脏,它们能把水分尽量留在身体里,排出的尿液又少、又浓。就像是一个非常省水的马桶,只要一点点水,就能把脏东西冲走了。
而且,袋鼠还会不停地舔自己的手,让自己凉快下来。就像人洗澡、游泳一样。人洗完澡,或者游完泳以后,身体上会沾着一层水。风一吹,就把水带走了。水飞上了天,把我们身体上的热气也一起带走了。我们的身体当然就会凉下来。
舔爪子的袋鼠
袋鼠舔自己的手,也是一个道理。袋鼠用口水,给自己的手洗个澡。风带走了口水,也带走了袋鼠身上的热气,袋鼠也就不怕热了。
03
袋鼠为什么有个袋袋?
读了绘本,小朋友可能觉得,袋鼠妈妈的袋袋一点也不好。有了袋袋,袋鼠宝宝就不自由了。其实,刚出生的袋鼠宝宝只有花生米那么大,跟一条毛毛虫一样长,还没有一枚硬币重。根本没办法独自生活,就别提自由了。
刚生下来的时候,小袋鼠要努力爬到妈妈的口袋里,紧紧地含住一个乳头,吮吸奶水。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小袋鼠要一直睡在妈妈的育儿袋里,喝奶水、长个子。小袋鼠越长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经常溜出去,到地面上玩。不过,外面一旦有危险,小袋鼠又会一个前滚翻,躲进育儿袋里。
小袋鼠要到一岁多才能断奶。等到小袋鼠长大了,可以自己玩耍了,袋鼠妈妈又会生出一个小宝宝。这时候,我们会看到袋鼠妈妈身边带着大孩子,育儿袋里装着小孩子。就像人类的妈妈一样。
刚出生的袋鼠宝宝vs长大后的宝宝
可以做:
画一画:温暖的袋袋
小袋鼠长什么样呢?它在袋袋里面做什么呢?袋袋里又长什么样呢?快来画一画吧!
哲思锦囊
📝 哲思好问题:不想跟妈妈分开,怎么办
🎨 可以问:
1、在袋鼠妈妈看来,成为云、风、鸟儿,有什么好处?
2、在袋鼠宝宝看来,成为云、风、鸟儿,有什么坏处?
3、袋鼠宝宝想离开妈妈的袋袋吗?为什么?
4、袋鼠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于是小袋鼠愉快地离开了袋袋?
5、你想离开爸爸妈妈吗?你觉得小朋友长大了,应该离开爸爸妈妈吗?
🎬 可以讲:
01
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
小朋友第一次强烈得体会到离开妈妈的“育儿袋”的心境,大概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
那么,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呢?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从小袋鼠的话语中,分析出原因。
小袋鼠不愿意变成风、云、鸟儿,因为“风不知道要去哪”“云没办法停下来睡觉或者做梦”“鸟儿的家没办法移动”。
插图选自绘本《袋子里的心》
从这些理由中,孩子可以感觉到,自己迷恋爸爸妈妈和家庭的原因。
首先,家庭是稳定的,不像风一样四处漂泊;
其次,家庭是安全的,自己可以控制、指挥,不像云儿一样,没办法随时随地停下来做想做的事情;
最后,家庭与孩子是不可分的。鸟儿扇动两下翅膀,便会飞离鸟巢;可是小袋鼠却能在妈妈的育儿袋里,游览全世界。
也就是说,家庭让孩子独享一份稳定的爱
接下来,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家庭,上幼儿园呢?
这是因为,离开家庭,去上幼儿园,就像是离开育儿袋,变成了云、风和鸟儿一样。那样的生活,没有家庭的稳定、专属于自己,以及不可分离。孩子也就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02
不想上幼儿园怎么办?
怎样克服分离焦虑呢?
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尝试如下几个办法。
例如,入园以前可以进行渐进式的分离练习
爸爸妈妈短暂出门一段时间,并且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出门买东西,半个小时以后回来。你要像小袋鼠一样,离开妈妈的袋袋一会儿。你可以学习小袋鼠,和地上的野花、蝴蝶一起玩耍,等着妈妈回来。”
再比如,可以在每天上学出门和放学回家的两个时间,建立和孩子的专属仪式感
出门前,可以和孩子拥抱告别,祝福他在学校里有收获,过得开心。回家后,第一件事是欢迎他回家,问问他幼儿园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孩子得到父母大方的告别和直白的示爱,就像是小袋鼠听到了妈妈的心跳一样,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的连接以及父母的爱,让他们消除分离的焦虑,勇敢地说再见。
🚲 可以延伸:爱为什么要分开?
我们可以进一步和孩子讨论一个问题,爸爸妈妈爱孩子,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和自己分开呢?
表面上,这是矛盾的。因为如果爸爸妈妈爱孩子,就不应该在孩子嚎啕大哭的时候,依然坚定地送他们去上幼儿园,或者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情。
我们可以先讨论一个近似的情况。如果我们在野外抓住了一只漂亮的蝴蝶,有趣的昆虫,非常喜欢,该怎么做呢?如果把它留在身边,那样我们会获得短暂的快乐,可是昆虫、蝴蝶却会离开它们的家,很快就会死掉。相反,如果我们跟它们说再见,然后把它们放生,虽然我们会短暂地不舍,不过蝴蝶、昆虫却会快乐地生活。
这么一比较,小朋友会如何决定呢?
其实,爸爸妈妈面对孩子,也有类似的心情。爸爸妈妈也不舍得离开孩子,想永远拥有孩子的陪伴。可是,孩子如果永远待在父母身边,对他们并不好。
我们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永远待在父母身边有什么不好。
比如说:无法看到精彩的世界、无法独立地生活、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因此,天底下的爱,大概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相聚,而是以分离为目的。而正是以分离为目的,才彰显了父母之爱无法比拟的伟大。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往期伴读
已完结: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
更新中:第四辑
获取书单合集
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分享和收藏童行的过往书单推荐,我们将童行学院全部推荐书单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读课程,还有景芳、童行教研团队翻箱倒柜搜索的好书 📖
由于内容涵盖面广,数量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罗列,如果对书单推荐感兴趣,可以在我们的公众号“童行学院”对话框中,直接回复“书单”,或点击公众号菜单栏的「文章总汇」—「目录」—「伴读知识」,即可🔍查阅合集。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86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