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我在哪里
第4个探索主题 宇宙 第 1 课
这是童行计划的第
29
本绘本推荐,推荐
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展开。
本文共计3822字
阅读需要6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宇宙里都有哪些星星?
你的记忆是什么颜色的?
跟随童行计划,一年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宇宙掉了一颗牙》是一本关于记忆和承诺的绘本,用20来页讲述了一个75年的约定,脑洞大开又充满温情。
在这个故事里,换牙期的小男孩被爸爸带去看哈雷彗星,梦中和哈雷彗星第一次相遇,哈雷彗星说自己是宇宙掉了的小乳牙,在宇宙里旅行,人们对星星说的话、许的愿,都会变成记忆让星星们闪闪发光。他们分别时约定75年后再次相见。这样有趣又温暖的书,相信孩子们看到名字就迫不及待想读一读。
《宇宙掉了一颗牙》封面图
📍推荐理由
绘图优美:绘本以文字作者郭奕臣的蓝晒摄影底图为基础创作,红色气球、深浅不一的蓝色天空、大海、梦境,用色富有层次感,构图充满创意。
科学有趣:宇宙也会掉牙?哈雷彗星为什么要75年后才能相见?本书充满想象力,用有趣的故事把身体、记忆、宇宙联结在一起,引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思考和进一步了解彗星、宇宙的兴趣。
充满温情:爸爸给小男孩的秘密惊喜,人们说的话、许的愿变成星星发光的记忆,哈雷彗星和小男孩的约定,看似普通、平淡的瞬间都被赋予了弥足珍贵的温馨和诗意。
互动性强:书后的哈雷彗星见面时间表和签名,书脊边可以放置掉落乳牙的小瓶子,让绘本变成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书。
本期我们将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跟着故事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可以↓
1. 第一次读,可以专注于绘本本身,看看小男孩的神奇之旅,都遇到了哪些好玩又有趣的故事?
2. 读完之后,可以跟小朋友聊一聊,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有意思的记忆呢?那些记忆都是什么样的?
科学锦囊
科学好问题
宇宙里都有哪些星星?
每当夜里仰望星空,我们会看到好多闪亮的星星,它们好像都只有一丁点儿大,淡黄色,就那样挂在天空上一动也不动。听说这些星星距离地球非常远,也不知道它们会不会孤独。
图片中有夜空里的银河(右)、繁星、以及噪点
在所有星星中,我们能看到的数量最多的是恒星,恒星就是像太阳一样会自己发光的星星。
比如在夏天的夜晚,头顶上经常有一颗特别亮的星星,叫织女星。它大概长这样:
织女星、牛郎星、太阳的大小比较(图片没有被拉伸,织女星的确是扁扁的)
为什么织女星实际上比太阳还要大,却没有太阳亮?因为实在太远了。
太阳光从太阳出发到达地球,只要用8分钟,而光从织女星出发照射到地球上,要用25年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也会在天空中看到一些特别亮,而且几乎不闪的星星。它们是地球的兄弟,叫做行星。中国古代人用金木水火土给我们常见的行星起了名字。
发生在2008年12月的双星伴月,金星、木星和一弯新月刚好组成了一个笑脸
有两种星星会拖着长长的尾巴,一种速度特别快,唰的一下就从天上掉下来不见了,它们叫做流星
摄影师抓拍到的火流星
还有一种不常见,飞在天上像一个蝌蚪,又像一把扫帚,也像别的星星一样不太动弹,它叫做彗星
彗星非常难得一见,因为它们绕太阳一圈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时间。比如著名的哈雷彗星,上次见到它是1986年,下次再见要等到2061年。
那个时候,你是多少岁呢?
图为1996年夏天的海尔-波谱彗星,有些爸爸妈妈们或许还记得
这些就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夜空中的星星。宇宙很广袤,还有很多星星我们需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看见,有时候,甚至连望远镜都无能为力。
📍拓展问题
1、 彗星是什么?
彗星是由冰块、尘埃和小岩石组成的一团松散的天体,它和地球一样,也绕着太阳转。
彗星没有固定形状,只能大致分成彗核、慧发和彗尾。
最有意思的就是彗星的尾巴了,它在离太阳近的地方才会出现,却总是躲着太阳。
彗尾是被太阳风吹出来的,所以都是背离太阳的方向。
虽然都是绕太阳转,但地球还有其他行星绕太阳的轨道基本是圆的,但彗星轨道是个很扁而且很长的椭圆。
难怪彗星转一圈要那么久,因为这个椭圆实在是太长太长了
2、哈雷彗星有什么故事?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些记录都是同一颗彗星。
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上的彗星图
直到17世纪末,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在他的好朋友哈雷的帮助下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天体运行的奥秘也藏在其中。
哈雷对照以前的彗星观测数据,套用公式,发现有一颗彗星每隔76年就能被看见一次,于是他预测这颗彗星将在1758年底或者1759年初再次被看见。
1759年4月,当人们真的如期观测到这颗彗星时候,哈雷早已去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埃德蒙·哈雷
3、小行星是什么?
最后我们还要说一下小行星。它们比八大行星要小得多的多,也围着太阳转,在太阳系内的数量超级庞大。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残留物质。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小行星带,我们发现的好多小行星都来自那里。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条小行星带和地球(位于第三圈的蓝色星球)还挺近,如果小行星乱飞的话,有没有可能撞到地球呢?
有。
关于恐龙灭绝的其中一种假说就是,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向了地球,引起了超级巨大的地震,促使恐龙灭绝。
但是请小朋友不要担心,发生这样事情的可能性特别特别特别小,几千万年才发生一次,人类可能没机会碰上了。
哲思锦囊
哲思好问题
你的记忆是什么颜色的?
📍可以问
  • 彗星是宇宙掉的牙,你的牙齿也像彗星一样会掉吗?
  • 你记得你的牙齿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吗?
  • 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 你对它的记忆有颜色吗?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记忆有颜色?
📍可以讲
1、为什么你不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事情了呢?
有的科学家做了研究,小宝宝们(尤其3岁以前)大脑长得太快,像大水一样把以前的大部分记忆“冲走”了。
还有的科学家认为,人们是靠语言来记住事情和再次想起来的,可是小宝宝还不会说话,或者说得不太好,他们不是通过语言来记住的,所以长大以后,很难把这些记忆想起来了。
也可能,小时候做的事情,长大了就不做了,比如你现在和以后都不吃妈妈奶了,就想不起来小时候吃过啊。
但是,不记得不代表完全忘记了,很小的时候看到下雪了,现在你不记得什么时候在哪里下过雪,但是再看到时,你会马上知道:噢,这是雪啊!
2、小男孩和哈雷彗星约定了75年后相见,他会不会忘记?人们为了不忘记发生过的事情和别人的约定,想了哪些办法呢?
“1、2、3、4、5、6……”75年真的太长太长了,很可能就不记得了。我们人就是会忘,但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记住”。
古时候的人会讲很多很多故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听,孩子长大以后再讲给他们的孩子听;还会“结绳记事”,把绳子打结或者把贝壳穿起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式代表不同的意思。
他们还会在墙上、罐子盆子上画画,在石头上刻符号,把发生过的事情记下来。
后来人们发明了“文字”,刻在乌龟壳、青铜器上,写在泥板、竹简上。
再后来发明了纸,这件事就变得更容易了,人们在纸上写字或者印字,变成“书”。
现在大家的方法就更多了,可以画画、写下来,也可以拍照、录音、拍视频。
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你觉得小男孩可以有哪些方法记住和彗星的约定呢?
📍
可以引导
1、我们脑子里能想起来的都是记忆吗?
“我昨天穿着加速鞋去追彗星了”,当你跟别人说这样的话时,他们可能会觉得你说得不对,这不是真的。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独立存在的事情,不管我们有没有在头脑里想,它都存在,比如星星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啊,发生过的事情啊,这些叫现实。
有时候,你们会把发生过的事情记错了,或者把做的梦、看过的动画片当作真实的事情,或者就是有各种奇思妙想,想帮我们去实现要做的事,这些叫想象。
有时候小孩子会把想象的事情当作是真的,这是因为你们的小脑瓜还在快快地生长,把想过的和做过的事弄混了。
想象出来的事物不一定就是不对的,虽然不是真实存在,但是我们的想象可以带来很多乐趣,我们可以和哈雷彗星说话,可以尝到月亮的味道,可以看到一园青菜成了精的热闹。各种各样的想象,让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想象说不定也能变成现实,古时候的人羡慕鸟,想要像他们一样长了翅膀飞起来,后来人们发明了飞机。也许,你以后就能发明出能追上彗星的加速鞋呢!
2、不好的记忆能忘掉吗?
你知道吗,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记在脑袋里,就是记忆。这些记忆各种各样,有开心的、甜蜜的、幸福的,也有生气的、伤心的、可怕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好事、顺心的事,也会遇到失败和困难的情况,没有人总是顺顺利利的。
对于让人生气的事、伤心的事这些不那么“好”的记忆,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没办法再去改变,可以想一些办法让自己心情好一些,比如听音乐、运动、吃好吃的,和爸爸妈妈聊天、和朋友一起玩,也可以看着天上的星星说话、许愿。
不管是开心的事还是难过的事,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发光的记忆,就像哈雷彗星说的,开心的话、难过的话,储存了越多,它的光就越亮!
📍
可以做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创作“牙齿的记忆”书:
1、找出小时候没有牙、几颗牙、刷牙、吃东西等等和牙齿有关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册子上。
2、孩子讲“牙齿记得”的事情(可以借助照片、视频一起回忆),爸爸妈妈帮忙写在册子上:比如:
开心的事:比如吃冰淇淋;
有趣的事:比如吃了黑芝麻糊,牙齿被染得黑黑的;
有点儿害怕的事情:比如看牙医;
难受的事情:比如长蛀牙(希望小朋友并没有长蛀牙!)、磕到牙齿了……
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可以!
3、孩子在牙齿照片和“牙齿记得”的每件事情旁边,涂上自己认为的颜色。
童行tips
1、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34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共享教育共享未来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理念
伴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