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读书看世界 亲子伴读课程
哲思领域 我在哪里
第2个探索主题 地球 第 1 课
这是童行计划的第
21
本绘本推荐,推荐
龄组阅读,

但知识本身并不分龄,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展开。
本文共计2792字
阅读需要4分钟
提供超过30分钟的高质量陪伴时光
孩子将了解↓
地球里面有什么?
你觉得“挖地球”是个好主意吗?
跟随童行计划,一年阅读50本好书,思考100个好问题,带孩子一起童行读书看世界。
绘本推荐
这本书非常有趣,很容易抓住孩子的心。挖呀挖呀,一直挖到地球对面去,这样的想法可能我们小时候都有,但很少看到有绘本表现出来。这本书的设计十分独特,挖着挖着,书自然倒转过来,象征着人在地球另一面上下相反。这会很大程度上引起孩子的好奇。地幔和地底埋藏物的画面,也是科普的好时机。

《挖地球》封面图
📍推荐理由
  • 故事有趣:绘本把“挖地球”这个很多小朋友都有过的想法变成了现实,满足了孩子穿越地球的梦想。
  • 科学启迪:通过“挖地球”这个故事,生动有趣的科普了原本生硬的地球知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鉴定下了良好的基础。
  • 蕴含哲理:面对问题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检验,不要轻易就因为大人们的话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也不要看到别人做到了就认为自己一定也可以做到。
本期我们将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跟着故事探索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可以↓
1. 第一次读,可以专注于故事本身,跟随小强和小伙伴们一起来一场“地球探险”。
2. 读完之后,跟小朋友一起聊聊,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而大人们都觉得不行,你会怎么做呢?
科学锦囊
科学好问题
地球里面有什么?
  • 地球好像一颗鸡蛋,我们站的地面,是最表面的硬硬的鸡蛋壳,叫地壳(读作dì qiào )
  • 地壳下面一层软软的黏乎乎的,叫地幔,就好像鸡蛋的蛋清一样。
  • 在地球的最中心,是一颗很小很烫的蛋黄,叫做地核。因为太烫了,没人去过地核。
左边图中的地核,黄色部分是外核,灰色的部分是内核。
故事里的小朋友穿过了硬外壳和软蛋清,挖到了地球的对面。他们之所以斜着挖,就是怕被中间滚烫的馅儿烫到。
📍
拓展问题
1、地底下埋着的都是什么?
地底下有动物的骨架变成的化石,还有很多古代器物。古时候的人和动物死了,骨头会埋进地里,慢慢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后来的土壤又盖在上面,一层一层,埋得越深的东西,年代越古老。古代的瓶瓶罐罐也是这样。
考古学家通过从土壤里挖出来的东西了解古代世界,我们对恐龙的理解,都是从化石而来。
恐龙化石的形成与发现过程
2、小朋友为什么会从美国钻出来?
故事里的小朋友来自日本,日本是中国的邻居,在地球的东半球。美国在美洲大陆,属于地球的西半球。
请爸爸妈妈在地图上指出中国、日本、美国的位置。
美国和中国、日本刚好在地球的两面。美国是白天的时候,中国和日本是晚上;美国是晚上的时候,中国和日本是白天。
还记得中国、日本、美国在地图的哪个位置吗?请指出来吧。
接下来是最难的挑战:在运动的地球上,你还能找到中国、日本、美国在哪里吗?
你有没有发现,当中国转到正面的时候,就看不到美国了;当再次看到美国,中国早已经转到了背面。
3、为什么地球对面的人是倒着的?
小朋友可能也注意到了,这本书看着看着就倒过来了,也就是说,书里的小朋友从地底下出来的时候,变成了头下脚上倒着站着。
为什么地球对面的人倒着站着也不会掉下去呢?那是因为,我们地球对所有人都有强大的吸引力,能把所有人牢牢地吸在地面上,因此无论到地球的哪一边,脚丫都能贴在地上,不会掉下去。
在地球的各个大陆上都有人居住,我们看他们是头朝下的,其实他们看我们也是头朝下的。
景芳给女儿晴晴讲地球👆
哲思锦囊
哲思好问题
你觉得“挖地球”是个好主意吗?
📍
可以问
  1. 小强和小伙伴为什么要挖地球?
  2. 他们为了挖地球做了些什么准备?
  3. 当他们挖出地面发现了什么?
  4. 你觉得“挖地球”是个好主意吗?为什么?
  5. 猜猜看,从日本挖地球去美国需要多长时间?
📍可以讲
你觉得“挖地球”是个好主意吗?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告诉大人们,你想“挖地球”去地球的另一边,他们一定会觉得这不可能,这是个疯狂的坏主意。
大人们可能还会告诉你土壤底下就是地壳,地壳又厚又硬,用铲子根本不可能挖的动;而且地球那么大,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挖的完。总之,大人可能会告诉你各种各样的困难,告诉你这根本不可能,是个疯狂的坏主意。
如果听到这样的话,你会不会怀疑自己的想法,觉得很灰心?你会不会相信大人的话,改变主意,认为挖地球是个坏主意呢?
其实偷偷的告诉你,全世界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们,都有过想要“挖地球”这个似乎不可思议的想法。
故事里日本的小朋友们有了这个想法后:
  1. 认真的查了资料;
  2. 计算了路线和角度;
  3. 专门避开特别热的地心;
  4. 制定了斜着挖的计划;
  5. 而且想好了挖出来的土存放的地方;
  6. 还解决了吃饭喝水的问题;
  7. 准备了各种需要的工具。
最后终于实现了挖去美国见朋友的想法,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冒险!
这个故事也帮助很多小朋友们实现了自己挖地球的梦想!真的是一个让人开心鼓舞的故事。
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可能挖一条长长的洞到达地球的另一边呢?我们应该相信书里小朋友的故事,还是应该相信爸爸妈妈的说法呢?
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就因为大人们的话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也不要看完故事立刻认为自己一定也可以做到。因为这些想法和故事都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我们需要自己检验一下,相信自己的思考,这一步可不能少。
所以,建议你先好好想一想,去查一查地球内部结构的资料,让爸爸妈妈帮忙算一算挖土的速度,仔细计划一下还需要什么工具,好好想想看这个主意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可能?
总之,经过自己思考和检验的想法才应该相信哦。
📍
可以做
创作一个你自己的“挖地球”冒险故事。
  • 鼓励孩子们在听完这个故事后,创作一个自己的“挖地球”故事,可以画出来,也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
  • 可以结合自己查到的资料和计算,重新制定挖地球计划和所需要的工具,确定自己的挖掘地点和到达地点,以及挖掘角度,设想在地底下会遇到些什么,经历怎样的冒险.......
  • 爸爸妈妈还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地心历险记”等科幻故事,给孩子更多的灵感和想象空间。
童行tips
1 无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回答,不要强迫孩子非要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当孩子对某一问题失去兴趣,也不要强迫孩子再回到问题上来。这些问题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决”的,而是在多次的阅读中慢慢“消化”的。当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视角,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探讨。
2 孩子可能不会跟着我们的设想提问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在同孩子问答的过程中,我们要表现出的是对他的提问和猜想的重视,对他勇于表达的赞许,对他探索的支持。
3 在跟孩子的问答过程中,我们也会被问到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这也很正常,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这种时候,勇于对孩子承认“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阅资料、询问专家,也是开放的求知态度。
这是童行亲子伴读课程的第26篇智慧分享。
让我们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给小小的人儿~
童行计划开课啦!
童行书单伴读课,5大哲思领域,25个探索主题,100本精选绘本深度解读,关注即可免费跟随学习!到公众号页面点击 计划→计划体系 可了解全部详情。
童行万物启蒙音频课,由不到30岁当博导的浙大教授王立铭倾情讲授,带孩子跟着最会讲故事的科学家爸爸全景看世界,喜马拉雅平台正在发售!
智能时代的家庭教育指南课,雨果奖得主郝景芳携手重量级大咖、领域导师、运用前瞻思维,让你的孩子赢在未来。限量版《赢在未来童行知识礼盒》京东热卖中!
从双脚到汽车:给孩子的交通启蒙课,童行儿童通识启蒙学院,从交通工具开始,打开孩子认知世界的大门!正在热销中!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想走在现实之前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理念
伴读
很多朋友都在咨询如何买书,我们暂时不会组织团购,大家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里面的购买链接,一键购买今天的推荐绘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