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们的故事千姿百态,幸福却大致相同。
作者 | 子不语
来源 | 医学界
“卢医生,我老伴儿腰突然不能动了,该怎么办啊?
上周日,家住上海杨浦区的徐老伯突然给家庭医生卢月婷发来微信。由于徐老伯和老伴儿已经年近八旬,二老日常独居,孩子不在身边,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找卢月婷。
卢月婷仔细询问了状况后,建议徐老伯赶紧带老伴儿到就近的医院检查、治疗。徐老伯从医院回来后,“为求安心”特地将片子发给卢月婷。卢月婷看后了解到情况不是特别严重,便告知了简单的处理方法,让老人安心养伤。
在上海,像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家庭医生签约超670万人。对居民而言,家庭医生不仅是医生,也是朋友和家人。家庭医生的的一个电话、一句提醒、一个安慰,都能让他们备有安全感。
4月22日,第五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评选正式启动,这不,投票通道刚刚开启,不少读者便在朋友圈、微信群组为自己喜爱的医生拉票,还有不少居民在留言板中表达了对家庭医生们的感谢和支持。
其中,获赞最多的一条留言,便提名了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卢月婷。投票启动后,越来越多的居民拿着手机、《新民晚报》等找到卢月婷,要与她签约;还有不少病人特地到中心询问其门诊时间。新晋网红“家庭医生”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她是怎样一位家庭医生?“医学界”第一时间与她聊了聊。
来源: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截图
一张“摆”了5年的家庭病床
5年前,陈伯在杨浦区租了一套房,还把92岁的父亲接来与自己同住。由于父亲年事已高,需要长期卧床,陈伯便找到卢月婷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并设了一张家庭病床,卢月婷每周会定期提供上门服务。在卢月婷的照料下,老人的病情一直很稳定。
后来由于房租到期,陈伯举家搬迁,不得已在新的社区服务中心签约,办了家庭病床。但两位老人心里总是挂念着他们口中的“婷婷医生”。没过几个月,他们又特意搬回延吉街道,重新与卢月婷签约,设置家庭病床。
如今,这张家庭病床已经“摆”了5年,这也是卢月婷做家庭医生以来开设时间最久的一张。如今,陈伯也年近七旬,他也想再找卢月婷加设一张家庭病床。有婷婷医生在,我们放心
眼前的卢月婷,一头利落的短发,一袭干净的长白大褂,眉眼带笑,言语爽利……谁能想到,这个85后姑娘,已经在社区工作服务十年了。回忆起这些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仿佛一切都在眼前。
2009年,卢月婷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本科专业毕业,恰逢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学校招聘,她便来了。刚到社区,卢月婷被分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科,主要负责辖区内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一干就是5年。从那时起,友谊新村社区便成了她的主战场,每次背着小包、走进社区,“都是一路打招呼打过去的。
2015年,卢月婷选择回归临床,开始看门诊,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家庭医生。有着5年跑公卫的经验和“群众基础”,卢月婷做得游刃有余。这一干,又是5年。
为什么会选择留在社区?毕竟医院收入要比社区高,学习培训和实践的机会也更多。卢月婷坦言当初并没有想那么多,就觉得到基层或许更能帮助到人
做素质全面的健康守门人
“但基层更需要素质全面的家庭医生。”多年扎根社区工作,卢月婷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
其实刚开始在中医科坐诊时,卢月婷也曾担心过病人不认可她这个年轻的“老中医”。为了提高诊疗水平,她经常趁空余时间,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年资的医生身边抄方、学习。此外,卢月婷还参加了杨浦区师带徒人才培养项目。2015年,代表杨浦区家庭医生赴台湾进修。2017年年底,她又通过层层选拔,入选了上海海派中医传承人才项目,师从杨氏针灸第三代传人杨容,开始为期三年的“杨氏针灸”第四代传人培养跟师。
从此,除了每天上午的门诊外,每天下午卢月婷都要从杨浦赶到周浦区,跟师学习。如今,已经持续一年多。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细心、耐心和专业,获得了居民的认可。
“卢医生,我女儿在外地突然头晕呕吐发热,医生让她做CT,会不会是脑梗啊?要不要紧啊?”
“卢医生,我有严重的痔疮,我想看中医,你有没有医生介绍啊?”
每一天,卢月婷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求助信息。除了耐心解答居民的困惑,她还会利用区内医联体和多学科转诊平台,为居民提供转诊服务
与大医院医生不同,家庭医生需要承担更多健康管家的职责,提早发现并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健康隐患”。
在为家庭病床患者的服务中,卢月婷发现,许多老年患者身患多种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但由于老年患者素有囤药的习惯,时间一长,有些药物过期了也不得知。加上独居、空巢老人居多,老人误服药或多服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在医院的支持下,她特地设计并定制了一批爱心小药箱,并命名为“月婷”药箱
每次走访家庭病床患者时,卢月婷都会送上小药箱,并且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摆放。并将药物服用的时间和剂量标注在外壳明显的位置,如有过期药物,能够及时发现处理。这套"月婷”药箱整理法得到了家庭病床患者及家属的热烈欢迎及好评,更获得了杨浦区先进工作法。
如今,卢月婷家庭医生团队已签约居民数为1928人,且人数不断在扩张每天上午的门诊,卢月婷的诊室门口总是特别热闹。在社区居民眼中,卢月婷就是大家心目中的“专家”。
“他们对我特别好”
经年累月的相处中,家庭医生与居民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却比亲人、朋友走得更近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愿意吐露更多实情。“这应该是基层医疗工作特有的优势。”卢月婷说。
之前社区有一位包阿姨,因为失眠前来就诊。起初,她的状态很不好,人也很焦虑。于是卢玉婷运用她的中医全科特长,实施针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包阿姨慢慢向卢月婷敞开心扉。原来,包阿姨从小便将孙子带在身边,如今孩子大了,儿子、儿媳要将孩子带回去上小学了,包阿姨很伤心。
卢月婷在治疗过程中,耐心地陪包阿姨聊天,在为其治疗的同时更是不断开导她,疏散心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包阿姨的失眠情况改善了,笑容也渐渐回到了包阿姨的脸上。
我想,这就是家庭医生的成就感吧”和包阿姨一样,很多居民来门诊找卢月婷看病的同时,更多地是希望能找她聊聊天。卢月婷对这些家长里短“照单全收”,既治疗疾病,也宽慰心情。
“这些居民就像自己的亲阿姨叔叔一样,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陪伴父母的时间。”卢月婷说,在社区工作的这些年,自己也“收获满满”:今天张阿姨织了一件毛衣,说是特地为卢医生的孩子织的;明天李阿姨带来两个苹果,叮嘱卢月婷不要忘了多喝水;刚怀孕那会儿,还有不少居民对卢月婷嘘寒问暖……
“他们对我特别好。
在做家庭医生服务的过程中,卢月婷做过红娘,成功为一位患者牵线。而卢月婷自己,也从家庭医生的工作中收获了爱情:在社区居委会一位阿姨的牵线下,卢月婷遇到了自己的爱人。
总有人说,家庭医生的故事大致相同——签约服务数千人、24小时开机、拥有大批“铁杆粉丝”、每周要坐诊、要在健康讲堂讲课,24小时开机……
卢月婷也是如此。
卢月婷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医生的一个缩影但即便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家庭医生们的汗水和苦心,仍然被记在了许多百姓的心里。或许,我们应该说,家庭医生们的故事千姿百态,但幸福却大致相同。
快点击“阅读原文”为你喜欢的家庭医生投票吧!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