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和字节跳动应该是中国企业里全球化做得最好的两家,如今都面临非常艰难的时刻。美国当前执政团队的打压是直接原因,带来的深远影响可能包括中国诸多企业全球化目标的改变。
现在许多中国企业其实都面临一个选择,未来要以“内循环为主”还是要以“全球化为主”。
昨天,字节跳动公开回应,表示要“坚守全球化愿景”。坦率的讲,这么多年全球各国关于Globalization的争论,中国很少有人关注,也很难有智库学者去提供足够的背景分析。但只有我们充分理解目前欧美民粹主义运动对所在国的影响,大概才能理解反对过往“全球化”的其实不只是部分欧美政客。民粹主义首先反应了相当部分民众的声音,政客只是把这些声音释放、扩大或扭曲了。如果我们不能从内心承认曾经的“全球化”出了严重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主要国家的民粹主义兴起进而“再次”成功的反建制(无论是从议会层面还是行政层面),那么就很难理解继续喊“坚守全球化”的口号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如果深度参与全球化近40年的中国无法深入理解前一阶段全球化存在的问题,那如何奠定沟通的前提,又如何去施加对自己有利的影响呢?
尽管大部分国内外比较冷静的分析都指出了全球化虽然遭受挫折但全球化本身难以逆转,但欧美许多分析其实是在深入讨论过往全球化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国内缺失的。国内宁愿花大量时间去讨论目前是否属于“新冷战”。“新冷战”是一种惰性思维,如果选择这种思维,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自我强化和自我实现,重现当年的美苏之争。
对于Tiktok,昨天我们在小范围讲了两个观点:一是美国历次民粹主义运动都有反大企业的传统,二是美国右翼民粹主义在历史上一直有排外传统。昨天在民粹主义如何改造美国——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一)一文中,我们已经展示了美国在1870年代的民粹主义浪潮是如何对当时的大企业产生影响的,后面我们还将陆续展示在1930年代、1960年代以及2000年之后美国历次民粹主义浪潮的影响。有压力的仅仅是Tiktok吗?其实美国国内关于分拆美国互联网巨头或向其征收巨额税收的声音一直络绎不绝,这种声音曾经出现在美国历次民粹主义运动时期,最终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字节跳动和华为都碰到了美国“右翼民粹主义”执政这个艰难的时期,既反大企业又排外,能被快速锁定的目标其实是有限的。我们还可以先讲一句,如果认可Trump是右翼民粹主义者,那目前其实是美国历史上右翼民粹主义首次获得执政权力的时期,这一点在之后“美国民粹主义系列”文章中会进一步讲到。
为什么目前看起来单纯的“遵守美国法律”并不能带来“安全”?中美“新冷战”对立当然是一个国内流行的观点。我们提供的另一个观点是:美国历史上之所以会多次出现民粹主义浪潮,正是因为既有制度无法平衡国内利益,进而需要打破传统分配体制,主要的方式就是“变法”(修法或制订新法)。这其实对在美国的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些企业必须具备越过当前阶段去判断未来的能力,简言之,你不能只关心自己或当前的美国制度,你不能只是听中介给你介绍目前的情况,你必须要对历史的发展脉络有足够的方向感。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不具备的。
我们可以简单用两句话讲讲二战后德国和日本企业是如何度过美国1960年代民粹主义浪潮的:一是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企业共同选择了在美国本土投资去解决美国的就业;二是德国和日本企业共同走了利基市场(行业细分市场)这条路,避免与美国粗放通用型产品产生直接竞争。最终德国企业走得比日本企业更好,这也就是德国产生大量“隐形冠军企业”的原因。德国和日本能靠“内循环”吗?国内市场容量不允许。所以它们被逼出来一条路。
什么是全球化?或者,什么是更合理的、未来的全球化,这不但是官方要思考的,也是企业要思考的。这个世界不是“你把我打趴下”或者“我把你打趴下”这种二元选择,也不是只有中美这两个国家。全球市场不只是分割现状,还可以细分创造。
中国企业在这一轮全球化中遇到的挫折是“毁灭性”的吗?根本不是。当此之时,不妨多看看历史,再想想未来。
以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