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招牌街景不只是为了怀旧,这些传统的设计和工艺智慧其实也可以在当代学习、使用。”
香港街道上大大小小的招牌,颜色各异。它们构成了香港的街道风景,不仅吸引游客观览,也吸引不少摄影师、电影导演拍摄取景。
△ 电影《环太平洋》曾在招牌林立的香港街头取景。图片来源 | 豆瓣
但是,这样的景象却在渐渐消失。2009 年,香港“小型工程监管制度”生效,许多招牌被视为“僭建物”,香港屋宇署有权向招牌主发布清拆令,要求拆卸不符合规定的招牌。
△ 2002 年的香港油麻地。“小型工程监管制度”生效后,图中过大过长、超出街道中线的招牌均属于“僭建物”。今天,香港的合法招牌至少要离开马路中间线 1.5 米,伸出式招牌由外墙最多伸出 4.2 米。图片来源 | 麦憬淮
另一方面,时代更迭之下,香港不少老店面临结业,其旧招牌也随店铺关停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
香港建筑师冯达炜、麦憬淮留意到了这个变化。走在中环街头,他们曾看到一块被拆下的老旧招牌,当下将其带回公司收藏。几年后,他们在参加街灯装置设计比赛“旧城中环”时,想到可以通过重现招牌街景讲述社区历史,这一设想不仅令他们在比赛中胜出,也催生了招牌保育组织“街招”(StreetsignHK)。
△ 冯达炜及麦憬淮的参赛作品“旧街投影机”。2018 年,因得奖胜出,两位得以实现自己的设计方案,在香港荷里活道 17 支街灯上安装招牌样式的镂空装置。夜晚街灯亮起,带有旧街特色的招牌图案被投射到地面或周围建筑物上。图片来源 | 街招
街招成立于 2017 年,属于非盈利的公益组织。除了冯达炜、麦憬淮两位创办人,街招还有一位主要成员及几位义工,他们共同收集、维护招牌,举办展览。
街招成员在收集招牌时,并不向店主收取或支付费用,但需要征求店主的同意,表明招牌仅用于教育和展览。“我们一般选择保留更能反映社区或店铺历史,更具文化和字体、工艺美学价值的招牌。”冯达炜和麦憬淮这样介绍街招的筛选标准。
起初,找寻这类招牌仅靠街招两位创办人上街“偶遇”。之后,他们开始利用报纸上的店铺结业消息有目的地寻找。渐渐地,有关注街招的市民通过社交媒体向他们报料,也有招牌承办商主动联络,告诉他们待拆招牌的消息。
△ 香港裕民坊 83 岁的补鞋匠郑少帆将自家店门口的直立式胶片招牌赠予街招。2019 年,这一区域的业权被交予香港市区重建局,裕民坊面临重建,许多平民小店逐渐搬出。图片来源 | 街招
今年 4 月,铜锣湾老店“蛇王二”因租约到期结业,一位负责清拆该店招牌的乐声光管公司员工联系街招,“这位先生和店家熟识,想着店铺有机会重开时,能不浪费地再次使用招牌,就让街招负责义务暂存。”
△ “蛇王二”的霓虹灯招牌,写明这家老店“蛇羹专家,烧腊炖汤”的特色。图片来源 | 街招
这是街招首次完整保存整块大型招牌,根据他们在 Instagram 上留下的记录,成员及义工们“拆得满面灰尘”。他们对着店主承诺:“这只是暂时保管,很快就还给你们继续用!”,店主和店员也支持配合,共同完成店面的收尾工作。
街招收集而来的招牌主要被保存在两位创办人自己租用的仓库。由于招牌本身就在户外使用,经历日晒风吹,因此不需要特别的保存手段,“除非是旧式木质招牌,需要针对湿度及虫害做特别保护。”
对于这些因为店铺结业而拆除的招牌,保留实体、等待机会重新使用,是一个“拯救”方法。但是对于那些尺寸不符合规定的招牌来说,因为过大或安全质量过低,它们重新启用、回归街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 更早之前,“蛇王二”的招牌偏长,新的建筑条例生效后,店家曾根据尺寸标准重制招牌,这块新招牌最终因店铺结业而被拆除。图片来源 | 街招
实体招牌无法永续,招牌上的书法字体却可以保留。两位建筑师想到数码化的保育方法——他们将旧式招牌的文字扫描,转化为可以任意放大缩小的矢量图型。这样一来,店铺不仅可以等比例制作尺寸合规的招牌,还能将这些字体印在包装袋、单据等印刷品上,统一品牌形象。
△ 街招为“志力机电”制作清晰的招牌矢量图,可以用于贴纸、包装袋的印刷。图片来源 | 街招
这类与书法字体有关的保育活动,常有来自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字体设计师的帮助。街招通常以采访的形式,邀请这些相关从业者介绍招牌字体的设计特色、艺术价值,并通过社交媒体发文,传达给更多人。
△ 旧招牌书法价值的分析常常需要书法家的帮助。讲述“昌兴文具纸号”老店及招牌的故事时,街招邀请书法研究者李建明辨认招牌文字工艺,发现这些字体是 1990 年代初台湾切割软件自带的“神雕粗神”体,因年代久远显现出毛笔手写的质感。图片来源 | 街招
今年,街招从采访交流,转为与书法家合作举办展览。6 月 7 日至 20 日,街招与香港书法家团体“抒发”合作,在尖沙咀举行“重遇·重创”展览,联合展出旧招牌及“抒发”的书法作品。
△ 街招创办人麦憬淮(左)、冯达炜(中)和“抒发”的年轻书法家在展览现场。图片来源 | 街招
这不是街招首次展览活动。在参加“旧城中环”比赛时,还未成立街招的冯达炜和麦憬淮因得奖胜出,有机会将参赛的设计方案实体化,并展出三个月。这个经历让他们认为展览能增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是说故事的理想方式,也让他们结识了许多之后共同保育招牌的同伴。
在“重遇·重创”展览之前,街招团队更多的是受邀参展。2019 年,他们受香港建筑学会交流展览策展团队邀请,带着港式招牌参与伦敦建筑节的香港展单元。招牌作为当代建筑设计的补充,可以展示出城市的日常生活背景,它们“有时比香港建筑更让人有深刻印象,还能带出许多生活化的城市故事。”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街招联络收集的招牌出现在伦敦建筑节。图片来源 | 街招
事实上,这些展览不仅让街招的保育成果得以展出,也在帮助这个非盈利民间组织持续运营。目前来看,除了两位创办人自掏腰包之外,“短期、偶然的有资金支持的展览合作,算是较合适的资金来源”。
今年的“重遇·重创”展览比较特别,除场地由地产商 District 15 赞助外,全由街招自资自主策划、布展,不再受制于其他单位的主题要求。现场贩售书法家手写的文字帆布袋、街招团队拍摄的香港街景照片等纪念品,所得收入除了填补布展和展品制作上的开支,其余将继续用于日常的保育工作。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街招 2019 年在油街的“城街·招牌”展,其中有布满霓虹招牌的“无限镜房”装置,表现香港街道曾被招牌包围的感觉。此外展期内还有工作坊,让包括小朋友在内的参观者体验“一个招牌的诞生”。图片来源 | 街招
资金不是唯一的困难。对于冯达炜和麦憬淮来说,最无奈的是一直留意的招牌无声消失,有时只是一两天没有关注,就错失了保留一块招牌的时机,“使我们连尝试救回基本字体部分的机会也没有”。
招牌来不及“抢救”,有街招人手、时间不足的原因。同时,许多老店店主对规例及清拆令太过恐惧、了解不足,也导致不少招牌因为店主害怕罚款,被匆忙拆卸。
身为建筑师,冯达炜和麦憬淮也在社交媒体上介绍建筑条例,为店主们提供建议,探索保留招牌的可能性:“例如是否可以通过检核计划保留招牌,或先拆下字体留待新招牌安装、把霓虹灯放到室内作装饰等,也会向店主讲解新条例下如何建造合法安全的招牌。”
△ 街招在 Instagram 上发布的建筑条例图示。除了帮助人们直观了解建筑条例,街招也提议部分店家通过招牌检核计划保留原件。根据该计划,向屋宇署核证安全性的招牌可被保留 5 年,期限结束后需重新检核。图片来源 | 街招
根据 Facebook 主页的介绍,街招以“推动实现招牌街景为都市文化遗产”为目标。但两位创办人都觉得,如果公众和城市规划的建筑保育理念过时,不能及早主动保护现当代建筑及其部件,那么街招离这个目标就还很远。
好在除了街招,还有其他群体关注着城市景观的变化。有市民在街招的 Instagram 和展览留言簿中评论,感谢他们尽力保留街景和城市文化。2019 年年底,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开始对 1950 年后落成的建筑评估评级,研究其历史,“不同团体近年的推动,许多人明显已从几年前视招牌为‘僭建物’,渐渐转为欣赏其视觉、文化和历史价值。”
△ 三联书店(香港)出版图书《霓虹黯色》,专门记录香港近 500 多个霓虹招牌,研究各行业招牌的视觉、工艺特色,已筹备发行第二版。图片来源 | Facebook
这其中还有来自建筑行业的支持。伦敦建筑节期间,一些参展的公司及协会找到街招,交流招牌保育和城市文化,对于冯达炜和麦憬淮来说,“这算是我们首次把招牌保育带回建筑行内讨论,也是我们作为专业建筑师(而不仅作为民间团体)想做的突破”。这之后,街招得到香港建筑学会的支持,开展为期一年的建筑招牌条例历史研究。
△ 工人师傅为伦敦建筑节展出的港式招牌调整霓虹灯管。图片来源 | 街招
在香港,招牌清拆和招牌保育都在持续。负责清拆的屋宇署下设招牌监管小组,截至 2018 年年底,该小组共有 42 名专业及技术人员,负责招牌的识别、检核和文件审查;招牌的检核情况、清拆进度、资费使用情况,须向立法会汇报,接受其监督。
△ 2016 年香港豉油街的招牌群。新建筑条例生效后,其中最显眼的“碧泉桑拿”招牌群被拆除。图片来源 | 街招
来自民间的街招也仍在策划新的活动。在冯达炜和麦憬淮的眼中,新旧交错是香港的文化特色,理发店、旧布行等老店及其招牌代表着香港人过去的生活方式,记录了电脑化和连锁店年代前的多样人情味。
△ 香港侨冠理发店因搬迁结业,街招成员正处理该店的蓝色招牌字。他们在社交媒体中写道:“如果我是七八十岁的熟客,附近最传统的理发店结业后,真的不知再到什么地方剪头发。”图片来源 | 街招
“如果我们的目标可以实现,香港的街道将重现民间由下而上加添的生活化特色,而非只是一味变得全球化。”冯达炜和麦憬淮告诉未来预想图:“这样,日常街道所承载的文字、设计、工艺价值也能得以提升,起到生活化文化教育的作用。”
目前,街招共收集了大概 50 间店铺的约 90 个招牌。他们在 Instagram 上透露,今年 10 月,街招可能还将有新的展览。

延伸阅读


文:肖涵予 | 编辑:赵慧
校对:李起光 | 微信编辑:吕姝琦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点个在看吧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