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汪洋正在珠海出差。忙完一天的工作,回到酒店,他在朋友圈写下两个字:十年。
短短两个字,勾起汪洋无数的回忆和故事。从2009年正式开始从事指数投研工作到他发朋友圈的2019年,他正好在中国数量化投资,特别是指数投资领域耕耘了整整10年。“我可以说是完整的见证了中国ETF从2.0到5.0的时代”。他说。
80后的汪洋从小就不太走寻常路。大学毕业后,他去美国留学读书,毕业后不少同学都选择去东西海岸发展,他却留在了中西部的一家银行当利率衍生品交易员,他想体验下没有华人超市,没有夜生活的“真正的美国”。那段经历很特别,他发现发了工资也没地方用。“周末开车,Downtown的街上经常一个人都看不到”。
在俄亥俄州寂寞的经历让汪洋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学习和独处。也是在那时,汪洋开始关注到美国ETF被动化投资的崛起。
ETF是一种跟踪市场指数、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买卖的开放式基金。最近20年,美国被动型管理基金强势崛起,ETF规模不断创新高。被动基金规模占到美国开放式基金的比重从1997年的4%,到了2019年已经正式超过了主动基金规模。
2008年汪洋从美国回到国内时,中国的ETF基金才刚刚起步。“2009年之前,市场只有个位数产品,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干嘛的。”
而汪洋的指数投资之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最近交易门有幸对话汪洋,回顾了这十年来他在ETF投资及市场推广中一些具有开创性的经历。
汪洋总将于6月30日为交易门读者分享线上分享“2020ETF年中回顾”,欢迎至文末报名。
对话汪洋
汪洋简介: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管理规模近百亿人民币。
Q:汪洋总您好,听说早在2012年和2013年,您曾参与了中国第一只跨市场ETF和中国第一套跨市场行业ETF的发行,能否就当时的情况给我们做一些介绍?
汪洋:2012年,就有传言证监会要批出中国第一只跨市场ETF,沪深300ETF。很快,沪深两个交易所,上海和深圳各批了一个标的。上海的给了华泰柏瑞基金,深圳给了嘉实基金。当时我正好加入华泰柏瑞基金,于是就完整的经历了这个产品的发行、市场推介和投资。事实上,这只ETF还创造了整个中国ETF的发行记录,当时,华泰柏瑞发了320多亿,嘉实190多亿。截止到目前,华泰这只仍然保持了国内最大ETF IPO的记录。(沪深300指数是具有中国市场代表性的宽基指数,有A股“晴雨表”之称,以其为标的的沪深300ETF是投资者投资中国最为有效、方便的选择之一)
2013年,又非常有幸的参与到了深交所第一套跨市场行业ETF的发行、上市及投资工作中,包括医药、消费、能源和金融,见证了行业ETF在中国的落地和开花。几年过去了,消费ETF现在也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类ETF产品之一。

Q:您2015年就加入了博时基金,刚到博时基金时,就参与淘金大数据100指数的发行。据了解,这是全球第一个电商大数据ETF。能否给我们做些详细的介绍?
汪洋:淘金大数据100指数是依据淘宝消费数据做为大数据来源,镶嵌到传统数量化多因子体系中,形成了一类新的超额收益来源。蚂蚁金服对这件事情非常上心,我刚来博时不久就去北京开了一场盛大的全球发布会,请了300多家媒体,其中不乏一些境外的媒体,隆重的发布这条指数。当时我们对外宣称是全球第一只电商大数据指数,也是第一次将大众消费者自己贡献的消费数据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收益再反馈给大众投资者。

Q:在博时基金还做了非常火爆的黄金ETF,能否分享一些当时的故事?
汪洋:传统来讲,普通老百姓买黄金,要么去银行,要么去实体金店买现货。我们当时是第一批拿到黄金ETF的批文。一共批了4家,上海2家,深圳2家,我们拿到深圳的其中一个。
博时和蚂蚁金服很早就开始了合作,有一次在闲聊的时候,他们提到说中国人对黄金情有独钟,希望在频道上做一个专门的黄金理财栏目,类似余额宝、基金频道这样的。后来大家头脑风暴出来一个创意,我们把黄金ETF包装起来,起一个互联网的名字:存金宝,文字直译大概就是,把金子存起来的宝贝。于是,围绕这个名字,我们一起做了大量的改造,甚至专门定制了一类份额,叫做I(INTERNET)类。这样的份额实现了不少改造,如申赎效率,费用及投资门槛等。
没想到,上线后效果非常好,很快,基金户数就从几千户达到100多万户。后来,在运营层面,我们一起想出了很多好玩的招数,比如送黄金红包,像在淘宝买衣服,到达一定金额就可以参与,奖励就是存金宝份额。
后来我们还想到了O2O,简单讲,就是线上买够一定份额的存金宝,线下就可以去实体店换小金块、小金饰。总而言之,想了很多和消费和投资场景相结合的活动,成功的把看似高深难懂的ETF投资转化成了大家一目了然的日常生活。很快我们从100万户到上千万户。即使存金宝现在下线了(监管要求),存量客户依然还有2000多万,足以证明这个创意是非常成功的。

Q:您在博时还参与发行了非常火爆的标普500ETF。这给您的启发是什么呢?
汪洋:标普500ETF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在客观条件,如QDII额度极其有限及紧张的情况下,自己茁壮成长为一颗大树的成功案例。
可以看到,现在我们每天场内的成交金额,有90%都是真实市场成交,做市商贡献的占比极低。对于渠道来说,产品的稀缺性和真实需求更为突出。这只标普500初期就是一些海外回来的私募在玩,做为一个标的配合期权、期货、衍生品来做。后面很多私行主动找上门,问能不能多留下一些额度。私行代表着高净值客户,代表着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
现在这个产品,做投顾的互联网平台问得最多。标普500作为全天候组合或者出海组合,都能起到很好的分散风险作用。

Q:2019您参与了博时发行的两个央企类ETF项目,这个ETF的发行有什么故事吗?
汪洋:国资委对央企有一些要求,比如要做市值管理。市值管理说白了,就是股价低的时候买一些,股价高的时候卖一些。结合这些需求,能不能通过一个金融工具便捷的实现?后来我们发现ETF可以。
ETF有实物认购的功能,可以用股票来认购。一般基金都是拿钱买,但ETF可以用股票来买。举个例子,成分股里有中国建筑,正好我手里有中国建筑,我就可以用中国建筑来参与认购,这是非常独特的进入方式。最关键,ETF能起到流动性增强的效果,比普通股票流动性强,对二级市场冲击更小。
如果让央企用自己的股份来认购ETF份额,通过ETF来做市值管理,就非常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后来在交易所的协调下,我们在2019年初发行成功了央企结构调整ETF,当时发了260亿,加上其他两家,一共500亿左右。同年底,又发行了一只央企科技创新ETF,这一次几家合计发了400亿左右,我们占了160多亿。
这两个产品在去年引起了不小的市场反响。这个本质上解决的是实体企业和基金之间的渠道,原来有壁垒,但我们打穿了,所以大家发现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

Q:听说您是国内最早参与ETF投教的讲师,在这个过程中您也做了上百场的分享,有什么感受?
汪洋:我从2013年参与到中国最早的交易所ETF和指数投资投教工作,最早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他们发现ETF的户数非常少,股票可能有上亿户,但ETF只有几十万户,所以希望借着交易所平台做大量投教。投教受众很明确,针对证券公司的一线投资顾问和营业部经理。最早我作为汇添富的代表讲师,从第一期上海开始,围绕中国转了好几圈。后来深交所也开始做,加一起讲了差不多有上百场。
这几年投教成为了我工作中很重要的部分,后来领导给我加了个标签,“投资大使”,意思是投资里最懂销售的,或者说销售里最懂投资的。

Q:在您看来,中国ETF发展有哪些主要的方向和趋势?
汪洋:这两年渠道请我讲课,我一般都会讲中国ETF的5.0时代,可以说,除了最早的一代没有经历过,从2.0开始,我完全经历了整个过程。
5.0更多代表的是产品层面,我认为,5.0有3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企业类,就像刚才提到的央企ETF,它打通了实体和传统公募基金。我们相信,除了央企之外,还有大量的国企、民企都有类似需求,这一块反映的是巨大的实体与金融相结合的方向。
还有一个方向是债券类。由于中国债券市场结构的特殊性银行间及交易所间的互联互通,以及在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指数类产品将得到蓬勃发展,比如近两年密集发行的政策性银行类指数,还包括待上市的证金类ETF都是在这一框架下的产物。
第三个方向是SMART-BETA。我们看到,海外近几年ETF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SMART-BETA,但中国的SMART-BETA是不是美国的SMART-BETA,这需要打一个问号。美国的SMART-BETA比较标准化,标准的单因子,标准的复合因子。但对于中国来讲,这些标准是否适合中国市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除了产品的5.0,市场和渠道的变化也很多。第一互联网渠道对传统渠道的冲击,第二券商全面转型做财富管理,第三基金投顾牌照加速发放背景下的被动投资机遇。凡此种种,都是被动投资在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欢迎继续阅读交易门深度研究《全球主动投资神话陨落》

汪洋将于6月30日(下周二晚8点)

与交易门读者分享线上分享

《2020ETF年中回顾》

本次活动免费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报名

(1891682199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