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教是华族的根,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
近日,
马来西亚92岁的华裔老人黄迓茱,
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积蓄,
近70万林吉特(约合人民币116万元),
成立教育基金会,
帮助贫困学子圆“求学梦”。
援助目标,
是当地独立中学的高中生,
基金会将全额赞助学子3年的高中学费。
黄迓茱。(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很多人不理解,
92岁了还捐出所有的钱,老太太图什么呢?
老人说,自己不为名不为利,
“我希望受惠的学子能饮水思源,回馈社会。”
老人的学历只有小学五年级,
年轻的时候从事房地产代理,
并不富裕,但始终心系华教。
“除了生活开销所需,我把剩余的钱都存下。”
这并不是黄迓茱第一次为华教捐款。
早在2015年,她就卖了一套房,
把所得的11万林吉特,
全捐给了华人筹办的新纪元大学学院,
还将自己名下的商店和正住着的房子也转让给了学院。
近期,她的三位同样热爱华教的好友陆续离世,
老人想到自己也年事已高,
就做出了捐款的决定,了却自己一桩心愿,
“人会老,树会倒,现在宣布将毕生财产全捐出去,让自己清心、平静。”
“除了现在所捐出的款项外,我离开人世后若有剩余,也会全数捐献。”
财产全捐了,家里人没有意见吗?
令人敬佩的是,
几个儿女也都充分尊重和支持她的决定。
基金会将在明年启动,并开始援助学生。
(黄婆婆的故事感动了许多网友)
在异国他乡,
坚持学习中文,守住华人文化之根,
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马来西亚有许多像黄迓茱一样的人,
毕生默默奉献,
守护着华人的文化根脉。
马来西亚另一位华裔老人郭宝珠,
已经八十岁了。
小时候,日子苦,家里人不想让她读书,
她努力抗争,12岁才获得上学的机会。
一边上学还要一边赚钱,
每天凌晨2点起床,
先去橡胶园割胶,再去学校。
有时还要把老师的衣服带回家洗,
周末给人除草赚钱。
这样一直坚持到读完高中,
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了,
只好放弃了大学梦,出来工作。
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
郭宝珠对教育事业特别有同理心。
结婚后,她和丈夫一起开了一家印章小店。
多年来,
每当遇到当地学校筹款建校或其他方面需求,
只要有能力,她就会联系校方,
让他们到她的小店拿捐款支票。
听说当地中学要建新宿舍,
她准备了1万林吉特,通知校长来拿,
校长把她的善举贴上社交媒体,
没想到感动了很多人,郭宝珠还成了“网红”。
“我希望年轻人多念点书,因为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命运。”
校长感谢郭宝珠(左二)捐款。(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郭宝珠奶奶还有个老朋友,
“草根阿婆”谭东英,
也默默为华教奉献了一辈子。
谭东英一生省吃俭用,
经营自己的小菜园,
住在月租金350林吉特的房子里,
开一辆残破的小货车。
但是,
听见有华校举办义卖活动,她一定会义不容辞参与。
后来,因身体原因,
她不能再自己去参加,
但她一直提供蔬菜,让慈善团队拿到现场义卖。
2018年8月,谭东英因肠癌去世,
临终时还不忘嘱咐儿女,不要忘掉华教。
当年的“林连玉精神奖”遴选委员会想要提名谭东英,
(林连玉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先驱,“林连玉精神奖”的设立旨在维护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表彰为之奋斗且成绩卓著的个人或团体。)
她的家人本来想婉拒,
因谭东英生前为人低调,
家人不想因提名奖项而过于高调。
但最后,家人还是决定接受奖项,
 “希望能以‘草根阿婆’的精神,唤醒社会人士对慈善的关注。”
资料图:谭东英生前有自己的菜园,但每日大部分的收入都用作慈善。(马来西亚《中国报》胡传成摄)
这些默默奉献的人,
可能一生寂寂无名,
但另外一个人的命运,
也许就会因为这一点小小的帮助而改变。
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浩瀚海洋,
让我们向这些平凡的“守护者”致敬!

素材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马来西亚《中国报》等
作者:李明阳

编辑:曾小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