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
“丫丫港股圈”

根据消息,农夫山泉初步预计9月在港股上市,集资规模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
作为饮用水行业龙头,农夫山泉理应受到期待,但相对的是,媒体上出现的却多是质疑的声音。
无疑,公司于上市之前大手笔分红,甚至动用到贷款,这些都是事实。
然而,对于农夫山泉如今的地位,创始人钟睒睒确实是功不可没,基于这点来看待分红一事,似乎无可厚非。
而且,公司的分红行为在上市前夕屡见不鲜,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基本只能接受。
不过,农夫山泉是否还具备投资空间,也能让我们来分享未来成果,这才是重点。尤其公司身处资金抱团的消费长赛道,绝对值得我们去探究。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17-2019 软饮料全球零售额前10大上市公司中,农夫山泉的增速是最快的。
生意模式简单,高盈利、强渠道掌控力
每间公司上市的时候,均会交出亮丽业绩,而农夫山泉也不例外。
2017-2019年,公司营收从175亿增长至24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2%;经调整纯利从33.9亿增长至54.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7.1%。
相比下,同期中国以及全球软饮料行业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8%和3%。
数据来源:招股书
另外,在包装水行业排名第2、主打纯净水的华润怡宝,根据其于《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数据,同期营收和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8%和16.9%,而2019年的数字分别为104亿和8.6亿。
但值得留意的是,怡宝另有提到营业额及其增速,按此算下来,复合增长率约7.9%,而2019年营业额约148亿。
由于数据并不详尽,公司也没有提到报告中营业额和营收的实际分别,所以未必能反映其饮料业务的真实情况。
图片来源:华润怡宝
无论如何,对于农夫山泉能够远胜于行业平均以及行业老二,主要在于细分的包装饮用水领域,仍然保持着每年逾10%增长,高于软饮料约5.9%的增速。
其中,增长最快是天然水,为农夫山泉的重点产品。
图片来源:招股书
在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上,排名第1的农夫山泉领先优势也较为明显,其2019年零售额领先第2名逾1.5倍,因此更能受惠于行业增长的大背景。
天使投资机构青山资本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农夫山泉的市占率高达26%,其后是怡宝(21%)、百岁山(10%)、康师傅(9%)、冰露(9%)、娃哈哈(7%)。
图片来源:招股书
除饮用水外,农夫山泉于饮品领域的布局一直在持续扩张。
2003-2019年间至少推出了共19款产品,目前另有茶饮料、功能性饮料、果汁饮料3大主力产品,还有咖啡、苏打水等其它产品。
图片来源:招股书
于2019年,茶饮料、功能饮料、果汁饮料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3%/16%/10%,而前两者都有着50%以上的毛利率。
仍然,从体量和盈利能力看,这也比不过饮用水。
数据来源:招股书
两三块钱的一瓶饮用水最为赚钱,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低。
一方面,农夫山泉作为大自然的搬运工,其饮用水产品不需要添加成分,也不用过于复杂的生产流程。
因此,水源本身的花销有限,产品成本主要为瓶身以及包装材料,占总成本逾60%。
另一方面,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布局水源地,占据了先发优势。
农夫山泉通过在水源周边建立生产基地,这不但能覆盖全国市场供应,也能有效缩短运输半径,控制物流开支,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从近3年数据来看,整体销售费用占比都在不断压缩,尤其是运输费用,相信能够做的优化,公司都已经做了。
数据来源:招股书
同时,农夫山泉更围绕着这几大水源地进行了营销造势,进一步打造品牌形象,巩固市场地位。
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除了产品本身,销售渠道亦是饮料行业致胜的重要关键。
经过多年布局以及渠道经营,农夫山泉已建立了庞大的经销网络,如今共有4,280名经销商、1.2万名销售人员,覆盖了全国237万个以上的终端零售网点,贡献了其营收的95%。
同时,由于强势的渠道控制以及议价能力,农夫山泉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库存问题,也加快了现金流的回转。
过去3年,农夫山泉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不到4天,远低于行业平均。
存货方面,2019年农夫山泉的库存天数为63天,高于康师傅的26天和统一的41天,主要在于包装水的保质期相对其它饮料较长一些。
另外,农夫山泉的数据即使和全球龙头企业相比,也毫不逊色。
2019年,农夫山泉毛利率高达55.4%,净利率达到20.3%,甚至要好于百事公司。
虽然从营收规模来看,农夫山泉的体量仍然显得非常弱小,但饮用水作为其基本盘,竞争格局稳定,很大程度确保了盈利稳定性,能在此基础上寻找更多机会。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来港上市的目的和意义
一般来说,公司上市只有两个原因,不是集资补充流动性或是扩产,便是有旧股东想退出。
根据招股书披露,农夫山泉重点计划对位于3个生产基地进行扩产,但事实上,这些投资额加起来不到30亿,低于公司1年盈利。
而且,消息指出公司集资规模约78亿港元,这数字同样是九牛一毛。
图片来源:招股书
从使用率来看,公司大部份饮用水及饮料生产线介乎于30%至60%之间,而鲜果榨汁生产线更不足10%,数据上也看不出需要扩产的原因。
同时,从2017-2020年Q1期间,虽然公司共分红了112亿,令到借款增加至22.5亿元,但截止今年3月31日,公司手上还有20.8亿现金。
这意味着,即使大额派息了,甚至计划扩产,单凭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持有现金,是没有集资需要。
至于另一个原因,旧股东退出,相信也不是主要原因。
农夫山泉上市前,大股东锺睒睒持有股权约87.4%,家族成员持有6.4%,管理层持有0.6%,而其他个人股东约有5.6%。
在公司股权非常集中下,应该不存在机构股东退出的压力。而且,公司是一只现金牛,实在想不出有更好的退出理由。
图片来源:招股书
因此,农夫山泉选择赴港上市,大机率盯上的是上市地位以及上市后带来除金钱以外的的社会资源。
例如,公司能通过港股这个窗口,接触海外投资者,从而寻求海外扩张的机会。
事实上,农夫山泉虽然近2年保持逾17%的营收增速,但它也有自己的瓶颈。
目前,占营收约60%的包装水业务,仍然是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侧面印证,即便公司一直在扩张饮料布局,还是取代不了包装水的地位。
数据来源:招股书
主要原因在于,饮料产品有着明显的口味差别,竞争性较大。
以茶饮料和功能饮料为例,公司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推出「农夫果园」和「尖叫」针对这两个领域。
而经过十多年的推广,2019年农夫山泉在两个市场的市占率分别为7.9%/7.3%,还是远低于包装水的20.9%。
由此可看到,即便包装水能帮助公司旗下其他产品拓展渠道,但还是解决不了这个瓶颈问题。
无论如何,农夫山泉的饮料布局是成功的,但想依靠它,从而实现进一步的突破,难度还是较大。
何况,近年新式茶饮的兴起,包括农夫山泉在内的饮料企业,正面临着比过往竞争更激烈的局面。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一下康师傅和统一,两者2019年的饮品业务营收分别增长仅0.8%和0.9%,低于农夫山泉饮料业务的12.4%。
即使农夫山泉能抗得住品牌老化以及其他推陈出新的饮品,但长期来看,它还是需要寻找另一个市场来维系自己的增长,而海外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里说的不是以“农夫山泉”的名号进军国际,而是通过海外并购,形成更多元化的品牌和产品种类。
正如可口可乐一样,过去数年也一直在收购各类饮品品牌,包括樽装蒸馏水、有气水、功能性饮品,甚至咖啡,去年便完成了以51亿美元收购Costa Coffee。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
简单来说,对于农夫山泉来说,来港上市有两个好处以及必要性。
一方面,上市进程会推动农夫山泉进行股权结构调整,让家族企业管理现代化。
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股权激励形式,吸引人才,也能利用股票作为工具进行并购,帮助公司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上市是公司提升品牌的过程,能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从另一角度看,公司先将国内现金全部分红,那也就有正当理由在香港集资,获取海外资金,未来用于海外并购、建厂等投资的话,也更为方便。
结语
当然,农夫山泉成为全球性的饮品公司只是一个憧憬,而且,如果真的进军国际市场,一定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只是,抛开憧憬,只看国内市场,农夫山泉仍然是一个香悸悸的资产。
首先,包装水行业的格局稳定,在口味分别不大的情况下,销量取决于渠道,盈利取决于水源成本。因此,农夫山泉拥有的优势难以动摇,而行业未来亦保持着10%增速。
其次,在饮料布局上,农夫山泉的茶饮料、功能性饮料、果汁饮料3大产品,在市场上也占据一席位。
其中,农夫果园、水溶C100、尖叫更是已运营多年以上的大单品,盈利虽不及包装水,但同样是稳定的现金牛业务。而且,在包装水带来的渠道优势下,也能为新品开展打下基础。
但说到底,公司估值应该不会便宜。
参考行业平均,如果以25-30倍市盈率去定价,农夫山泉总市值或可达到1,500-1,800亿港元。
而考虑到其包装水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以及公司整体的成长性,这数字或许会更高也说不定。
以前,大家都是用博弈的眼光看待白马股,但近年来,这心态明显在逐步转变,拥抱核心资产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原因只有一个,确定性高的核心资产,即便短线估值过高,但长期来看,时间能消化它的高估值,不少资金还是愿意长线持有,很多例子也都摆着。
而且,以农夫山泉的市值,说不定一上来就能够快速进入港股通,也是另一个股价催化剂。
简单来说,对于很多长线基金来说,农夫山泉可能是宁可买贵,也不愿错过。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