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希望我分析一下油价、粮价,乃至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我今天就简单说说。
  这三个东西,都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非常重视的。好像有很多影响因素,很难分析。
  一般来说,这种看法是对的。越是基础、大宗商品,或者越是人们经常用的,比如钱,关心的人肯定最多。但这些人们最普遍使用、消费的东西,反而更难研究。就像打麻将,或者打扑克,看似规则很简单,但要打好,一点都不容易。
  不过,在现在这个阶段,如果用逻辑来研究一下这三个东西,反而很简单。
  请注意,我说的是“在现在这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可不是这样。
  嘿嘿,现在是个什么阶段呢?
别嫌我啰嗦,我还是先从逻辑说起吧。
  很多人的脑袋,看似很聪明,很精明,其实是一盆酱紫。
  举个例子。
  比如你请了个做菜师傅,给你烧菜。既然如此,你肯定得对他好点不是吗?否则,他在做菜的时候往菜里吐吐沫是轻的,总之他不给你好好做,让你处处不舒服,是肯定的。

  有人说:这好办,把他解雇了不就完了?换个师傅。
  没错,可以换个师傅。但是下一个师傅来了,你对他还是不好,他也会做同样的事。
  所以归根结底,你首先要对师傅好。
  比如,给师傅的工资比较高,超过平均水平,或者给他更多休息时间,平时也要和颜悦色,总之是要对他好。没错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碰到不懂道理的一个二百五师傅,踩着鼻子上脸,就把他解雇,这也没什么,你总会碰到懂道理的师傅,给你好好干的。
  有人说,你丫说得也忒简单了,这道理谁不懂啊?
  嘿嘿,这么简单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不懂。
  拿科研来说,都说科研重要,可是一个公司,真的会善待科研人员吗?
  真正善待科研人员的,很少。
  真正拿出真金白银做科研的公司,很少。
  很多人都是嘴上重视科研,但行动中根本不重视。
  顶多就是把科研人员当成仿制别人产品的人。
  科研人员的待遇不好,升不上去,在公司里没有话语权,谁给你好好干?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公司缺钱,只能暂时委屈科研人员,等有了钱了,就会重视研发。
  但是,99%的公司即使有钱了,也会乱投资。很少有人会深耕自己的领域,重视科研的。
  所以,钱虽然是万万不可缺少的,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最关键的因素,是公司的机制。
  科研人员也不是没有长远眼光。现在没钱没关系,只要科研人员感觉自己受到公司的重视,对行业前景有信心,对公司有信心,暂时没钱也没关系,先苦后甜,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所以,关键还是机制,是公司老总到底重不重视科研。
  这种重视,不是嘴上说说。耍嘴皮子谁都会,要落实到行动。而能否落实到行动,时间一长,傻子也能看出来。
  技术大牛能否有高收入,在公司能否有决策权,至少是技术方向的决策权,时间一长就会明白。
  实际上,长期来看,最赚钱的公司,一定是重视科研的。
  这道理大家都懂,但做到的能有几家呢?
  所以我说,这么简单的道理,其实很多人都不懂。
  这是公司,现在说说国家,说说外汇收入。
  外汇很重要,买石油,买粮食,都需要外汇。
  我们国家,曾经是很缺外汇的。
  所以在1980、1990年代,都鼓励出口创汇。
  我国的外汇收入,2000年以后才有爆发性增长,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黄金时期是2000年以后,尤其是2003年到2013年,因为在这11年,我们的“净外汇收入”,也就是外汇减外债,很高。
  或者说,这11年的“债务率”很低,如下图所示。
  这让我们国家,有了雄厚的外汇储备。
  为什么那段时间那么好?
  我们都知道,这有两点原因。第一,2000年加入WTO,我们逐渐成了世界工厂。第二,民企环境总体宽松,可以源源不断地挣外汇。
  我们可以看看2019年的情况。根据2020年1月14日海关总署副署长邹志武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字,2019年:
  民企进口4.58万亿元,出口8.9万亿元,净出口4.32万亿元。总体外贸占我国的43.2%。
  相比之下,外企占比39.9%,净出口0.59万亿元。国企占比16.9%,考虑到当年我国的贸易顺差是2.92万亿元,所以国企的净出口是:
-1.99万亿元。
  所以,在出口创汇这一点上,外企是打酱油的,而国企是亏钱的。
  这也正常,国企主要负责大宗商品的进口和对外投资,是花钱的。
  因此,无论是国企在外面花钱,还是我国的对外援助,实际上都靠民企挣外汇。
  国企如果有竞争力,何必改革开放?国企如果有竞争力,我国的创汇主力,也不可能变成民企。
  所以,一旦民企挣不来外汇了,我国对外的各种宏伟计划,又靠什么呢?
  更何况,民企还解决了至少80%的人的就业问题。
  所以,无论是为了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还是考虑到国内就业,都必须善待民企。
  要让民营企业家有信心,敢于把利润转化为再投资。要在国内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这道理很简单吧?
  可是,最近几年民企的再投资在大幅度减少。网上有个表,显示了截止到2019年4月份的情况。
  可以看出,2015年以来,民企和外企的利润转为净资产的比率大幅降低,2018年以来更是跑路。也就是不断从企业抽取利润,不再投资了。
  所以我们越来越靠国企来投资。
  2019年以来的情况我也没工夫整理,但所见所闻,应该是越来越差的,看看现在多少民企大老板都卸任CEO或法人就知道了。

  而民企不再大规模投资,产品和技术必然越来越丧失竞争力。这对于中国的出口创汇,长期来看绝不是好消息。
  为什么国家好像出台了很多善待民企的政策,但民企却在不断跑路?
  这至少说明,那些政策并不能给民企以实际信心。
  所以如果大趋势不变的话,中国的实际出口创汇能力,可想而知。
一方面要大规模走出国门西行,这都靠外汇支撑,另一方面又不能让民企获得信心,民企正在失去创汇能力。这种深刻的矛盾性,实在是令人不解。
  怎么着,也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吧?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供应链问题,谁拿捏谁的问题。
  我国处于全球产品供应链的中下游,所以是“世界工厂”,上游主要还是欧美日控制。凭着“世界工厂”的地位,确实可以拿捏别人一把。但是,既然核心技术主要在别人手里,如果宁可遭受巨大损失也要迁出,那怎么办?
  对于上游国家来说,是损失大小的问题。而对于下游国家来说,是有没有的问题,是能不能继续学习的问题,这能一样吗?
  所以,凭借下游的巨大制造能力去要挟上游,我总想不通到底为什么。
  可以想象,这么下去,民企的技术能力只能越来越低,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也只能越来越低,换取外汇的能力,也越来越低。
  不多说了,总之,民企未来的创汇能力,实在堪忧,而这将对未来的国策和全球能力,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民企不行了,大量人口的就业怎么办?
  所以,国内人群未来的经济前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货币政策还不好说,但至少,国家将不得不采取日益激进的财政政策。
  实际上,货币在政策也将越来越激进,因为存准率、利率,这几年的趋势一直在走低。
  所以汇率的长远趋势,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如果创汇日益艰难,我国拿什么购买石油和粮食呢?
  2019年,我国进口了50572万吨石油,同比增长9.5%,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按每吨大约420美元(每桶60美元)计算,进口额是2100亿美元。
  2019年,我国净进口粮食1.1亿吨,大约390亿美元
  这些钱,都得靠外汇挣啊。
  不过这里有个好消息,由于我国早已变成了世界第一石油购买大国,所以如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量购买石油的话,加上沙特、俄罗斯、美国正在为市场份额打得你死我活,所以以美元计价的话,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里,国际油价将长期徘徊在低位。
  具体多少钱不好说,我的预计是最高不会超过40美元。
  每桶。

  粮食,按美元计价的话,也很乐观。
  因为现在这个新冠病毒,已经蔓延到了全世界。不管怎么说,新冠病毒必然会大幅减少人们的出行和交往,减少人们在外用餐的比率。而上饭馆吃饭实际上是很浪费的,不管是请客还是自吃,一般都会浪费很多。如果改在家里吃了,就不会浪费那么多了。
  所以,粗略估计,全球粮食的消耗量,会降低5%左右。
  而粮食产量,实际上并不怎么受新冠影响。
  这是因为,西方早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比如美国,有24亿亩耕地,是全球第一粮食出口大国,也是全球第一农业国,每家农民种成千上万亩地,都是机械化运作,不受新冠病毒影响。
  24亿亩是个什么概念呢?我国一直要保18亿亩红线,养活14亿人,所以美国自身的耕地,如果满负荷生产的话,不仅可以养活美国3亿多人,而且也能满足全球的出口。
  所以,一方面是新冠将明显减少服务业,减少粮食消费,另一方面全球粮食产量基本不变,粮价也会降低的。
  我说的是以美元计算。
  不过,新冠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现在西方国家在比着印钱,救济老百姓。所以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都会比较糟糕,在这种情况下,粮价也不会下降多少,可能也会略有上升。
  但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粮价是比较稳定的。
  OK,分析到这里,我们已经可以得出结论:
在可预见的未来,油价将徘徊在低位,而粮价也比较稳定。
  我说的是以美元计算。
  如果换算为人民币,要看汇率的情况。
  但是汇率这个事情,中短期真的不好说。因为国家控制汇率的手段很严格,也受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
对于我国来说,粮食消费还有两个利好。
  第一个利好是,我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的粮食,就能养活2亿人,但现在不用浪费了。
  至少不用浪费很多了。

  如果餐饮业大受影响,人们减少在外吃饭的频率和次数,大幅减少浪费,省出10%是绰绰有余的。
  这显然会压低粮价,压低基础农牧产品的价格。
  第二个利好是,实际上现在人们对粮食的消费,大米、白面虽然占比最大,但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都是加工后的食物,如饼干、蛋糕之类的各种点心。人们也会消费很多酒,啤酒白酒之类的,而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消耗基础粮食的,算是二次或三次加工后的食品,要消耗更多粮食。
  比如生产白酒,基本上是三斤粮食一斤酒,当然也看度数。
  蛋糕、火腿肠、罐头等食品,也要消耗很多粮食、食用油、白糖、肉类,也就是基础农牧产品。如果这些东西的消费量明显降低的话,就会明显减少对基础粮食和农牧产品的消耗。
  而人们就算少吃蛋糕和火腿肠,多吃基础粮食,多吃一点肉,也会总体上减少对基础粮食的消费。
  这就是第二个利好。
  更何况,人们很可能会适当减少吃肉。这对基础农产品的消耗,更是利好了。
  也就是说,基础农牧产品的供应会相对充足,这当然会适当压制价格。
  现在我国还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个。
  外储,在2014年春达到过4万亿美元的高峰,目前长期徘徊在3万亿美元出头。
  考虑到上面分析的大趋势,外储要想恢复增长,估计很难了。“盘久必跌”,我们现在要关注的是,以后它的下跌速度会怎样。并且,汇率和外储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我最近在研究计量经济学,考虑到最近五年的汇率走势,或许可以提出一个(兑美元的)汇率和外储的经验公式:
y(汇率) = 5 + 6/x (外储,单位万亿美元)
  例如,外储是4万亿美元时,汇率是5 + 6/4 = 6.5;外储是3万亿美元时,汇率是5 + 6/3 = 7。
  我承认这个式子非常简单,非常粗糙,未必有什么适应性,而且没有考虑“扰动项”,所以权作一笑吧。
 但是,至少今年,外储不会有特别大的下降,所以我们对粮价、油价都不需要有太大的担心,对粮食供应也不需要有什么担心。
  至于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关注本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