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今天我彻底给大家讲清楚,贾跃亭为什么必然会惨败》点击量好低啊,也能理解,毕竟现在他已经不是热点了。现在写文章一定要蹭热点,比如我之前的《袁剑敏经营华盛昌的精彩人生,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
  不过,蹭热点的文章也就看个热闹,我准备回归以前的写作风格:不蹭热点,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文章。
  我不蹭热点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热点难蹭。
  很多热点,都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谈得浅不如不谈,谈得深又容易被和谐。有些人写文章,几句话的事能写几千字,还绕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累不累?所以这种热点,我就不蹭了。
大趋势都在那里,根本用不着一惊一乍地长篇大论。
  好了回到贾跃亭,本篇接上篇,谈谈怎么经营乐视才能成功。
  题目平淡无奇,但都是干货,给想认真学的朋友们看
  说到怎么经营乐视才能成功,各人肯定有各人的看法,而且都是假设,已经不可能实施了。
  我就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2010年以前,乐视的各项业务规模都不大,无所谓犯不犯错,但是到股市融资之后,应该首先做好“一软一硬”。
  硬的,是乐视超级电视;软的,是电视的软件平台。
  这是因为:
  1、乐视彩电的口碑始终不错,也是乐视系最好的产品。贾跃亭在这方面确实有独到的见解,乐视彩电的很多功能让人眼睛一亮。
  但是,乐视彩电要走高端路线,不要和传统彩电厂商陷入惨烈的价格战。因为硬件是个苦力活,资金庞大,长期来看利润没多少,乐视的根本目的和长远目标,是把彩电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工具,为企业赢得美誉度,做好软件平台,更好地和广大彩电厂商合作。
  这就牵涉到软件了,但我还是先说完硬件。乐视彩电如果走高质高价路线,销量可能不太多,但绝对不会太少,因为有些用户是讲逼格的,就喜欢买高质高价的东西,就像买茅台或苹果手机一样,一度也大买三星手机。所以高质高价未必不能吸引顾客,必然有一部分销量。
  靠着这些销量,比如一年5万台,只要质量足够好,价格不算太离谱,5万台完全卖得出去,完全可以有利润。如果销量不小,比如10万台、20万台以上,利润可以很丰厚。
  但乐视要赚大钱,不能靠硬件,归根结底硬件只是个幌子,乐视不在意彩电销量,推广软件才是根本。所以如果真的很畅销的话,一定要继续抬高价格,限制销量。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彩电厂商放心:乐视彩电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就像谷歌做手机一样。谷歌做手机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推广安卓。乐视也应该这样:做彩电是为了普及乐视的视频软件平台和视频内容,目的是和彩电厂商更好地合作,而不是和传统彩电厂商竞争。
  2、当时乐视的软件平台很先进。
  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传统彩电厂商,长虹,康佳,TCL之类,根本没认识到宽带时代已经到来,他们只知道卖彩电,软件系统很糟糕。另一方面,优酷、土豆、六间房等视频网站,焦点都在电脑上,对彩电的开拓也不够。
  所以,在宽带时代已经到来时,乐视的基于彩电的内容播放、广告分发的软件平台,很先进。
  而且,当时乐视靠着贾跃亭低价购买的一大堆版权,内容也挺丰富。所以在乐视上市前后的几年,乐视彩电确实很有口碑,卖得也不错。
  乐视彩电的实际销量如何呢?
  2014年,乐视彩电的线上市场份额高达27%,全行业第一名。2014到2016年,三年卖彩电700多万台,平均每年250万台左右。
  但是乐视走到了一个误区,就是低价倾销彩电,贾跃亭一开始就这样,这是它畅销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卖了很多,却没赚到钱。相反,反而刺激彩电厂商自己做平台,还和其他视频巨头合作。而其他视频巨头的背后是BAT,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人家背后是BAT,烧得起钱,而乐视只能一轮又一轮融资。
  以乐视的小身板,在电视软硬件市场上和各行业的巨头们作战,毫无胜算。
  相反,当时乐视做好电视软件平台,以后靠这个赚大钱,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真正能长久赚钱、赚大钱的,就是平台,而不是什么具体产品。
  看看BAT,搜索、QQ、阿里巴巴,本质上都是平台。

  让厂商和下游客户们都来自己的平台,热热闹闹,收摊位费,根本不用投多少资,或者一次投资终生受用,已经有了巨大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隐在背后收钱,才是赚大钱之道。
  BAT都是这样。
  而在2010年前后,BAT的宽带视频平台做得也不好,也没有充分重视电视这一块。而电视是个大屏,当时流量还不够,有什么实况转播,人们还是愿意看电视,所以这是个蓝海市场。
  具体地说,基于大屏的宽带内容管理和分发平台,当时只有乐视做得好,这是个极有前途的蓝海。只要乐视把这个做好,和彩电巨头广泛合作,成为事实上的标准,就能挣大钱。
  做平台,这方面最“贼”的是马云。各位看看,马云1999年做B2B的阿里巴巴,就是个平台。赚了钱之后做淘宝,还是平台,支付宝,表面上看是个支付工具,后来也是平台。物流,马云投资的具体物流公司失败了,但他的菜鸟物流体系成功了,还是平台。阿里的钉钉,聊天工具吗?也是个仿照微信和QQ的平台。
  瞧瞧人家马云,一直在做平台,在赚大钱。虽然有时候也试摸一下具体产品,但都是小规模投资(和阿里的体量相比),失败就失败了,一点都不伤筋动骨。
  也就是说,在2010年前后,乐视的首要目标是“一软一硬”,但硬件(彩电)只是一个样板,根本目的是把大屏视频软件平台做起来。和彩电厂商广泛合作,把大屏用户都抓到手再说。
第二步,缩减视频业务,和视频巨头建立广泛合作,为乐视软件平台提供充足的内容。
  这完全可行,因为只要乐视不再疯抢版权,和其他视频巨头就不再是竞争关系,引入别人的内容当然可以,而且也有利于降低版权价格,其他巨头的日子也好过。
  如果乐视做到这一点,以后每年节省几十亿版权费,根本用不着和BAT直接支持的视频巨头直接对抗,反而可以借力打力,让别人亏钱支持自己发展。
第三步,大力发展乐视体育。
  乐视体育一直是我极为看好的,2016年也融资了80亿,吸引了一大批精英,完全可以做起来。
  但是,乐视大力做体育,时间太晚了。应该在2012年前后,在大屏市场上站稳脚跟,赚了钱(我说的是真正赚钱,而不是通过做账),有了足够的合作伙伴之后,当时大力做体育节目,完全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而且,贾跃亭根本不重视乐视体育,他把乐视体育当成了提款机,转走几十亿填充其他亏钱的业务去了。他的管理也始终很差,乐视体育没有懂行的人在管理,好不容易来了一两个懂行的,也因为内部管理的混乱而离去。
  这也能理解,毕竟那时是2016年,乐视大厦早就千疮百孔了,贾跃亭只能东挪西借。乐视体育好不容易骗来80亿融资,得赶紧用到其他地方堵漏,根本顾不上体育了。
  如果乐视体育频道做得好,乐视成为一个赚钱的公司,是完全有可能的。
  体育的范围很大,乐视完全不用抓住所有内容,只要抓住最多两个热点就行。比如,抓好英超、西甲、德甲、意甲、NBA中的最多两个,做好做精,就足够了。
  只要做好两个热门联赛,再始终注意引领彩电的软硬件发展,和彩电厂商、视频巨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乐视极大概率会成为一部赚钱的机器。
  只要乐视把手里的一两个联赛做好做精,能吸引大批观众,其他联赛反而会求着乐视,因此乐视将成为强势一方,不会陷入价格战。乐视甚至可以拿其他联赛的价格来压价,比如某方代理了西甲,但观众量不行,费用自然不会太高;乐视就可以拿西甲的价格来压英超。

  总之,乐视不必贪大求全,也让国内其他巨头抢走几个联赛,就不会掉入资金黑洞,反而可以左右逢源。
  2010到2014年,乐视就干上面几件事,稳住阵脚、做好内部管理,稳赚钱,完全没问题的。
第四步,2014年当手机视频时代即将来临时,乐视可以把软件系统升级换代,扩展到手机领域,并仿照做彩电的路数,“乐视超级手机”
  因为经过几年,只要乐视彩电和软件平台能引领潮流,必然在用户心中形成“新潮”的印象,此时乐视再把视频软件平台扩展到手机,自己再做又潮又酷的样板手机,高质高价,目的是和手机厂商建立广泛合作,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在手机视频领域,乐视甚至可以和BAT建立真正的合作,因为假如乐视已经是电视平台老大了,BAT没有理由不看重它。此时,乐视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BAT的海量用户。
  其实这些海量用户,很多本来是乐视的,因为当时很多人还得看电视。尤其是广大中老年人,都是“被迫”用智能手机的,他们首先是乐视的用户,其次才是BAT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乐视在BAT中完全可以合纵连横,甚至最后可能成为“四巨头”,也未可知。
  有人说:万一在2010到2014年,乐视在电视领域没有成为事实上的平台呢?
  那就在电视领域继续深耕吧,别那么着急搞手机,或者做个手机APP,和其他巨头合作,别花太多钱就行。先把一个领域做好再说,如果做不好,别着急跨界。否则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就像真实的乐视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执行力不够,或者遇到了更强有力的对手,总之,上述任何一步都有可能没做好,没有达到目的,那就只能修改计划,做好了再说,不要着急大规模进入新领域。
第五步,2016年以后,和短视频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或者入股短视频平台。
  比如抖音、快手什么的,他们烧他们的钱,乐视如果赚了钱,想入股或自己搞个小的,也不是不行。但乐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核心业务,始终是大屏(乃至扩展到手机的)视频软件分发平台,吸引用户,掌控流量,以后靠做广告赚钱。
  所有的彩电、手机硬件厂商,所有的视频巨头,所有的内容提供方,都是乐视的合作伙伴。
  乐视也做内容,比如乐视体育,但目的不是和其他内容巨头竞争,而是突出自己的特色,也要凭这些内容吸引相当数量的用户,的是和其他巨头合作,吸引更多用户。
  怎么样,上述思路还行吧?
  肯定行。“乐视乐视”,就是让老百姓乐于观看的,它就是以大屏为基地的视频平台巨头,在BAT之外的一个新巨头,而且人畜无害。
遗憾的是,这和贾跃亭追求全方位覆盖的封闭系统、疯狂投融资的思路完全不合拍,和他吹大泡沫然后巨额套现的思路,更是不合拍。
  于是,乐视只能成为一个巨大的泡沫,以崩溃收场。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关注本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