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木虫论坛
作者:huzui
今天,我无意中看了一个博士退学的故事,忆起自己读博期间的点点滴滴,在此闲聊几句,以供后来者共勉。本人于2011年入学,2015年底答辩毕业,2016年初外方奖学金全额资助出国交流半年,现已回国工作。看到别人退学的理由,我想到自己的经历,很想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希望对仍处在迷途中的童鞋有所帮助。
一、读博动机
我选择读博,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并不是有很大的抱负和宏伟的计划。本人小硕毕业时进了一家三流地方二本院校,由于小硕士刚毕业时年过30,急忙结婚成家生子。老婆没有工作,没有学历,再加上夫妻两人均来自农村,经济状况非常吃紧,赶上三聚氰胺事件,最严重的时候用信用卡透支买进口奶粉,然后用下个月的工资来还上个月的透支,生活十分清苦。看到身边的博士同事有安家费,还能解决家属工作,于是我决定考博。几经周折,终于如愿。
二、研究方向
我硕士毕业后至上博期间,四年内仅发表了几篇中文核心的论文,拿了1项省级课题,而且从事的研究已经偏离了硕士时的GIS软件开发,转成了人文地理。上博后,导师偏爱DEM,于是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前面三年,转型一直没有起色,没有得到BOSS的认可,反而是从事的人文领域拿到了2项课题,发了几篇文章。
三、博士论文
由于转型不顺,我第一次申请关于DEM方面的题目进行博士开题被BOSS否决,直接延期,内心非常郁闷。第三年半的时候,换成了自己几年来一直从事的人文地理领域的题目开题,为了说服导师,在原来的DEM方向上写了近100页的博士论文初稿,艰难通过。
开题之后,写了一版博士论文,在第四年初的时候申请预答辩,被一顿狠K,当时心灰意冷,决意只给自己3个月时间申请第二次预答辩,如不成坚决退学。这之后,自己突然病倒,打针吃药一个月才恢复,错过了第二次预答辩的申请时间。然后找老板修改论文,突击了几个月后,终于赶上了年内最后一次预答辩申请并通过,论文顺利送外审。老板擅长的DEM领域的选题没有顺利完成,反而是自己选择的人文领域选题顺利答辩通过,做了人文地理与GIS交叉的研究。
四、已有成果
四年半攻博期间,我一作发了大小10多篇论文,一级学报3篇,SCI 1篇,期间还拿了青年基金。
五、后续成果
在攻博期间完成的DEM方面的论文初稿,尽管没有获准开题,但是当时我完成的实验工作,自己想的点子,后来都扩展成为了小论文,现在都陆续发表或投稿了。其中发了国内行业核心期刊4篇,国外源刊1篇。目前,还有1篇投了个SCI 1区期刊正在审稿中。总体感觉是,尽管当时的想法或许不成熟,实验设计也许不完美,但假以时日持续深入,依然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发现。
六、心得体会
我想和正在攻博的童鞋说:博士只是一种令人难忘的磨炼,只是一种人生经历;有人站得很高,但是不需要去仰望,只要做好自己就行。很多时候,你距离博士学位仅是内心的咫尺,坚持是制胜的法宝!最后,祝各位正在经历博士磨难的童鞋得以修成正果。因为,从目前的行情来看,博士学位在三流的地方二本的院校还可以值上20到30万RMB,这可以解决你家庭生活的燃眉之急,值得你为之坚持不懈!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