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国力科学网博客 
作者:杨国力
考博,终于尘埃落定。
最近一直在忙,忙着论文,忙着答辩,忙着毕业,没有空出时间来好好总结一下考博的历程。今天,吃完晚饭,在湖边溜达,想了很多,关于毕业,关于这研究生三年,关于逝去的爱情,关于考博的经历,关于逝去的青春。回来,坐在电脑前,忽然有种想把考博的经历码出来的冲动,也算是一种纪念,和回忆。
考博,读博曾经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念想因此,读研之后就一直在为考博做准备,因为本校没有博士点,所以就在研二下半学期实验完成的差不多时,开始在网上搜集目标院校的考博资料,联系同学打听导师的情况,召集共同考博的战友,开始了前进的征程。
写这儿,先致谢一下,感谢好战友,好兄弟,赵彬和王汉峰。备考阶段,全是满满的回忆。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最难最累仍相互支持不言放弃。为了考博,没地方吃饭,我们自己做,峰哥的可乐鸡翅,彬哥的红烧肉,还有红红火火的实验室火锅;为了考博,我们在实验室过小年,年关才能与家人团聚,在家不到一周又得赶回来,继续奋斗;个中艰辛,只有我们能够体会,感谢你们的陪伴与共同的奋斗。218永远的回忆!
言归正传,希望我的lose经历,能够给后来者一些经验教训,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下面仅是一家之言,供借鉴!
关于备考前的准备。备考前准备分为三种准备:
一是心理上的准备。要有坚定的决心,否则就不要考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生命,有这时间,还不如干点其他有意义的事。
二是联系导师的准备。在这里,特别说明,一定要联系好导师,有关系尽量利用上,能省不少事,但是也不要迷信关系,还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初试不过,再硬的关系也是白搭,三分靠关系,七分靠努力。另外,联系导师,一定要揣摩导师的意向,如果自己感觉希望不是很大,就不要去考了,去了也是炮灰,这种揣摩的感觉要靠自己体会。
三是要备考材料的准备。一定要借助网络工具,同学关系,搞到考博的材料,特别是历年真题。这里就不赘言了,研究生都有一定的搜集情报的能力。
另外,备考前,还有一个拜访导师的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访老师,让老师知道你的考博意向和能力,只有面对面的交谈,老师才能确定你这个人如何,只用E-mail交流,导师不知道你是谁。所以有机会一定要登门拜访。关于,拜访带礼物的问题,礼尚往来,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带点家乡或所读地方的特产,一定要有特色,礼物不要贵重,重要的是让导师知道你很重视这次拜访面谈的机会。之后,逢年过节给老师发个祝福短信,其他时间就不要去烦老师了。
备考过程中一定要结伴学习,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战友,不要单独作战,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是不会坚持下去的。另外,要耐得住寂寞与诱惑,确定了目标,就要一往直前,不要看着别人找工作,就眼热也去找。对于备考,一定要认认真真学习英语,特别是对理工科。在整个考博过程中,再怎么强调英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每年,多少人是因为英语不过线,与博士无缘。今年两次考博,都是折在英语上。所以,一开始就要重视英语!专业课根据学校的要求复习,多做做真题都没问题。
最后就是考试了,考前一定要把学校要求的材料准备全,现在有些学校实行申请考核制,所以材料的重要性就不强调了。考前提前一周去学校,一是熟悉环境,二是有机会再去拜访老师,告诉他你来考试了。考试,有的学校笔试和复试在一起,有的学校笔试考完出分数线,再复试。但是不管是哪种,复试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开始是英语或汉语的自我介绍,再就是对硕士课题的陈述,最后就是问一些问题,没有什么特别的加项,按照套路认真准备就行,关键还得看你初试的成绩,面试只是个参考。
经历过考博,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变了,比以前更加稳重,心态也更加平和,对于得失功利看得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我学到了什么,这个经历有没有让我更向前一步,如果都有,那我就是有收获的。借用莫言老师一句话:“人生四然: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此花不开彼花开,路还得继续走,只要心怀感恩,心态平和,前进的道路都是光明的!
本文来自杨国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59863-689982.html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