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博的路程已结束,2020年考博的路程便接踵而来。
当下,一些高校,如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已经发布了2020年的博士招生简章,其中主要以申请考核方式为主。
因此,了解并熟知申请考核的流程,对于考博的你来说,至关重要。
01、做好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简单的几项内容,着重让报考导师通过简历大致了解到你的学习态度、学习经历和科研潜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联系电话、邮箱、英语水平、学习经历、科研成果、个人荣誉等。
需注意的是简历最好做成一页内容,不可冗长。
模板如下:
02、联系报考导师
申请考核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莫过于联系报考导师了
报考导师在申请考核的初审和终审环节,拥有绝对的生死大权。各位考博的朋友希望要在这个环节上重视起来。
参加今年下半年申请考核的你,联系博导的时间最晚不要超过今年9月份
参加明年春季申博的你联系博导的时间建议不要超过2020年1月份
选择博导的标准因人而异,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如行政、科研或者其它)进行选择,可参考的依据有:学校官网、博导所带本硕博学生评价、知网等检索工具所发表论文、其他同学和老师评价等。
和博导第一次联系时,如果不是硕导或熟人推荐,尽量选择邮件方式取得联系。
在这里需要强调三点:
第一,尽量选择163、126等办公邮箱联系博导,避免通过QQ邮箱联系。此外,建议邮箱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姓名,不要起一些特别非主流的名字。不然,博导很有可能会把你发的邮件当成垃圾邮件自动屏蔽或拉黑哦。
第二,发送邮件时,一定要注意邮件的格式。千万不要一句“老师,您还有名额吗?帮我留一个吧,谢谢老师。”等之类的超直白话语,尽量以一种较委婉的方式咨询老师。当然,也不需要叨唠许多。
第三,发送邮件的频率需要注意。如果发送邮件超过一周博导未回,可以尝试再发送一封;如果博导回复较为积极,往后可以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向报考博导汇报自己学习及备考情况,保持良好的联系,后续可约见面详谈等。此外,发送邮件的时间要结合报考博导的生活习惯选择,一般在工作日的上午或者双休日的晚上发送。
联系博导的邮件模板如下:
03、撰写攻博科研计划书
拟攻博科研计划书是报考博导初审和面试时参考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每个院校规定不同,有些院校会有自己的模板,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有些则没有固定格式和字数要求,但其主要框架基本包括:拟研究的题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研究框架及参考文献等,基本上是参照论文开题答辩时的思路来,字数在5000-6000字左右。
04、准备好论文复印件
虽然把这部分放在这个位置,但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关系着申博的成败,基本上80%-90%的可能依赖于此方面。
论文的撰写及发表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这点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
建议有申博想法的同学可以提前1-2年准备高质量论文的发表。
发表论文的刊物等级越高,你考上的几率才会越大。
除了发表论文的质量,论文发表的数量有时也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帮助你顺利通过申博。
当然,一些学术圈内公认的垃圾期刊,建议还是不要往简历上写,理由你懂的。
最后,建议提交这部分材料时,打印一个科研成果清单放在最前面,把具体发表论文的目录、正文等内容放在后面,这样有助于报考导师更好评阅你的报考材料,衡量你的科研能力及潜力。
05、整理硕士毕业论文
这部分对于应届硕士们来讲,或许不是特别重要,除了部分院校要求提交论文初稿之外,一般要求提交论文摘要就行。
但是对于往届硕士生们,这部分内容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同第四部分发表的论文同样是衡量你的科研水平及潜力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在提交毕业论文时,建议对论文仔细修改,确保论文目录、参考文献、一级、二级标题等内容的学术规范性。
06、 提交本硕学习成绩单、英语成绩单
基本所有高校都会要求考生提交本硕学习成绩单原件。在这里强调的是报考院校需要的一般是成绩单的原件,这对于已经毕业回学校不方便的同学有点麻烦。
建议考生可以通过师弟师妹等渠道拿到成绩单原件,以免后续麻烦。此外,英语六级成绩单、雅思、托福、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成绩证明也是申博必备的材料之一,复印件和原件提前准备好。
07、 两封专家推荐表
一般要求正高或副高(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两名专家亲自签名的推荐表,有些高校要求必须有硕士导师或者报考博导填写。这个根据自身情况,建议选择学院较有威望或者与报考博导有些许关系的教授等专家书写。
08、其他辅助材料
个人荣誉、参加社会实践等情况可以辅助证明。建议按照国家级、省级(区级)、校级奖励的顺序整理成一个个人荣誉表,让导师组一目了然。
申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通招考所带来的备考压力,但并不是代表了你不要去复习。申博不易,对于出身不好的同学们或许更是一个机会。假如初审通过,也万不能高兴太早。务必踏实备考,认真准备专业答辩,以便在终审环节脱颖而出。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