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当前很多院校招收博士都采用申请考核制。相对于传统的考试制,申请考核制下普通院校的学子除非在科研方面表现突出,不然在现有的申请考核制下很难进入复试阶段,更别说顺利考取名校了。当然其中的重要因素为部分院校对学生的本硕院校进行了限制,如要求985、211、双一流院校;部分是对非名校学子的科研成果、专业课提出了特殊要求,如要求非名校得有一篇核心期刊论文;部分是很多学子之前没有注意提升英语六级的成绩,而报名时只能仰天长叹,毕竟那时候只追求过六级,而没有考虑到当下不少院校要求六级500分以上。
其实除了上述申请考核制带来的困境之外,经过观察我们还发现不少学子面临如下难题:
1.很难找到合适教授出具推荐信
可能对于名校学子来说,找教授出具推荐信并非难题,但是在很多普通院校的教授人数有限,更别说报考学科下的教授了。另外对于很多普通学子来说,其往往一次考不上,已经离开校园,如果平时没有注意与老师搞好关系,加强联系,那么出具推荐信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2.不知道如何联系导师
现在诸如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规定报考前请与导师联系并征得导师同意。因此相比之前,很多考生面临着更尴尬的局面,即自己根本无法满足报名要求。不少人其实报名之前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跟哪位导师,毕竟在当前很多学子除了超级知名的博导,其他外校博导了解的非常少。
3.普通招生规模正在快速缩少
以下我们以部分刚公布的招生计划为例,简单分析以下当前的形势。当前博士的招生途径主要有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直博生、普通考试制4种。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其实当下直博生的招生名额以及很多了。上海财经大学规定,全校直博生指导性计划为50名左右,各二级学院相关专业直博生的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学院招生计划的20%。厦门大学正积极推进研究生招生改革,进一步扩大直博生招生专业和数量,并提高直博生的相关待遇。中国科学院大学仅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就招收直博生26人,因此招收直博生1000多人轻轻松松(112个研究所、18个院系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我们观察到2所博士招生人数较多的高校:浙江大学与北京大学,其留给普通学子的招生名额非常有限。
以下为浙江大学部分学院的招生计划: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招收普通博士生占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的20%左右,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预计录取免试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占总招生人数的90%左右。具体将视生源情况调整。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招收普博生12%左右,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
浙江大学化学系预计录取免试直博生与硕博连读生占总招生人数的85%左右,具体将视生源情况调整。本专业招生方式实行“申请-考核”制。
以下为北京大学部分学院的招生计划:
通过上面的招生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供普通学子报考的招生名额可能不到总招生名额的百分之20。具体到某一专业可能招生名额仅剩下1-3人。这样的招生名额对于普通学子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无法进入面试环节的。毕竟大部分院校都采用申请考核制了,如果一个专业招生2人,那么最多6人进入面试,而报名人数往往为20-100人。
4.没有掌握第二外语
我们观察到当前相当比例的名校博士都掌握第二外语,这样其在竞争中就处于比较优势,特别是在当下名校学子出国留学的比例增高。而普通学子往往被蹩脚的英语学习给困住,当发现自己的劣势时已经处于考博的关键时期。
5.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学术训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普通学子的学术训练是零乱不成系统的,往往投入时间多,产出少,这也成为导师担忧其未来能否正常毕业的重要因素。
6.没有课题研究经验
通过观察各大课题公示名单,我们就可以知道普通院校的导师课题很少,那么学生的参与机会就更少了,这样其在写自己的研究计划以及列举自己的科研经历时就显得非常少,非常没有底气。
7.超龄青年
虽然现在大学生活越来月雷同,但是普通院校的学子普遍比名校的大学生大1-2岁,如果大学毕业时没有顺利考取研究生,那么又多1年。再加上诸如清华北大人大等名校的学术硕士研究生为2年,那么普通院校的学子又比他们大1岁,综合下来,从普通院校毕业的考博学子可能比名校毕业的考博学子大1-4岁,如果第一年博士考不上,那么将大1-5岁。而且我们都知道,这个年龄段大致为30岁上下,人生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处理,压力大可想而知了。
以上是我们就当下普通学子考博可能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的简单归纳,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尽早补上自己的不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