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汽车拦腰碾过的孩子还能活吗?这样揪心的问题,居然有奇迹般的答案。
7年前,一个4岁女孩在爸爸倒车时被车轮从肚子上轧过,肚子因充血而高高隆起,命在旦夕。CT显示,她可能肝脏受损,但具体伤情如何,不得而知。孩子被推上手术台,主刀的医生是曾连任两届中国小儿肝胆外科学组组长的董蒨。
2020中国医院院长论坛暨中国医院抗击新冠疫情经验交流会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教授接受MED24专访时,从这个让他刻骨铭心的案例说起,引出了医院玩转黑科技的故事。
01
奇迹生还的孩子
主刀医生是国小儿肝胆外科顶级专家,孩子算是幸运的而手术中,董蒨也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
一打开腹膜,血都喷到天花板上了,各种伤口、断裂层出不穷,才修补了动脉伤,又发现了静脉伤。以为这次能补好了,血又从不知道什么地方涌了出来……
“当时我脑子一下就蒙了,全身冷汗都出来了!”董蒨说,孩子的生存希望一分一秒在溜走,不知道还要遇到哪些艰难。
后来才发现,致命伤在于左右肝之间的后方几乎完全断了。这是因为车轮碾过孩子肚子的时候,肝脏被后面的脊柱隔断。但这样的伤势,却被肝脏前叶挡住,刚一打开腹腔是看不到的。
董蒨紧急切除孩子的左肝,再对大量的血管进行了紧急处理结扎,修补肝脏。但因为大量失血过久,孩子发生了危险的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休克。
“我这个主刀医生压力巨大,几乎崩溃……”董蒨回忆。
经全院几十位专家会诊紧急处理、4天呼吸机治疗,最后孩子总算救过来了。这个得到CCTV报道的故事虽然有惊无险,却让董蒨刻骨铭心。
万幸的孩子得救康复了
他想:能不能有一个手术系统,让医生在手术以前就充分掌握哪个内脏、哪根血管出了问题,而不是打开腹腔临时一个个去找?
几年后,董蒨真的成功了。原来这位外科大夫还是个极客,对技术有着不同寻常的痴迷。他主导国家十二五课题,与海信集团深度合作开发出了“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把腹部脏器和血管从各个角度详细展现在屏幕上。医生可进行精准的手术模拟、手术规划和导航。
新的系统太好用了!
2019年,又一个不幸的4岁男孩被越野车轧过肚子,输着血送来抢救。但这一次,孩子的CT数据传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里,15分钟内,三维重建就传到了手术室。原来,竟和7年前的小女孩几乎一模一样,他的左、右肝之间后面几乎全断了。
在精准的手术规划后,董蒨胸有成竹地拿起手术刀,一开腹就直奔主题:肝左叶切除、血管修补、肝脏修补……因为伤情尽在掌握,医生不再紧张困惑狼狈,抢救效果明显提高,而孩子也安然度过危机。
如果“偶尔能治愈”是一个奇迹,那么反复出现的奇迹,则让人对医学技术越发有信心!
现在,医院利用这套系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实施手术,有巨大肝胆肿瘤,有肝脏创伤……挽救了许多稚嫩的生命。这套技术也在全国120多家大型的医院推广应用,除了小儿肝胆外科,还用于成人肝胆和其他脏器,包括肺和泌尿外科领域。
2020年的1月10号,董蒨团队凭借这个自主创新的手术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董蒨教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得到了总书记等国家领导接见
02
两线作战的医院
青大附院在今年新冠肺炎抗疫中许多细节上也动用了黑科技,效果很好,这也是董蒨津津乐道的。
从大年三十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陆续抽调累计143人的援鄂医护队,在武汉光谷重症病区奋战了近两个月。而青岛本院则是山东省定点新冠救治医院,前后治疗了27个病人。
“怎么保证我的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同时救治病人?作为院长,惦记着前线,照顾着后方,当时每天也就睡三四个小时,但是这些都扛过来了。”董蒨说,当时最担心院内感染的问题。每日二三十位各科专家要参与新冠病人会诊,但医院没有充足的防护设备,医护人员将直面感染风险。
1月23号凌晨4点,董蒨早早醒来思考解决办法,5:30开始安排工作。他找到了老朋友——曾合作研发数字化手术系统的海信集团。下午3点,一套隔离病房的远程会诊系统就建成了。通过这个系统,专家不需要进入隔离区就能看病,了解病人所有的情况,甚至可以听心肺。

远程会诊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医护人员,而会诊效果同样很好,并推广到山东省乃至其他省份的医院。
后来,医院派至武汉的医疗队也通过这个系统实时连线本院,利用5G网络技术与青岛后方的专家团队远程会诊。甚至,支援武汉前线的教授们还能利用下夜班休息的时间,给青岛大学医学部的学生上专业课、指导他们的研究生撰写论文,完成科研,一项都没落下!
疫情正在逐渐好转,现代化科技手段的红利却是长久的。
去年年底,青大附院实施了国际首创的5G超远程手术机器人手术,医生在青岛的手术室里,操控他们参与研发的国产机器人,给远在贵州安顺医院手术台上的猪做了肝叶切除,单侧肾脏切除和膀胱切除。
最近,他们还与北京301医院合作,利用5G网络和手术机器人远程给一颗鸡蛋做了蛋膜修补术。这些实验性手术的成功,预示着未来外科专家就能足不出户,给全国各地的病人实施手术,解决病痛,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病魔固然可畏,但我们相信,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医学技术的创新,终将带来解决办法,帮医生们更好的守护患者健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