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无才姐
得知班主任即将转校的消息,小米米是一路嚎啕着回家的。
无才姐目瞪口呆。
平时听多了抱怨,我一度以为她和班主任不共戴天。
毕竟,这位老师是德国教育界的一股泥石流。
爱考试,爱刷题,爱罚学生,爱盘家长,作风彪悍,手段凶残。
快乐教育?不存在的!
01
刚开学那会儿,局势相当紧张。
家长群里各种怨声载道,群情激愤,一副要揭竿而起冲击学校的架势。
作业多得令人发指!
体育课艺术课被取消全班罚写作业!
虽然跟天朝相比是毛毛雨,但是养尊处优的德国家长哪里见过这种操作,个个都绷不住了:
放开我们的孩子!冲我们来。。。我们也是拒绝的!
小米米每次弄作业弄得生无可恋的时候都会嘀嘀咕咕把老师骂上一百遍。
还有几次半夜跳起来要去找原来的班主任,拦都拦不住。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剧情竟然悄悄反转了。
家长群里的老父老母们开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地搞学习,从弱弱地问考试范围,到认真地钻研习题,停都停不下来。
小米米亲手做了张卡片要送给老师,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谢谢您教会我们这么多知识,您是全世界最好的老师。
无才姐倒吸一口冷气,女魔头以高超的手腕收拾了一帮熊家长和熊孩子之后,终于一统江湖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次交锋之后,谜底终于解开。
小米米有回考试失利,伤心欲绝。无才姐安慰无效,斟酌半天,提笔给老师写了几句,结果老师秒回
看完只有大写的服气!
真是教科书般的回复,逻辑缜密,语言柔和,入情入理,春风化雨(后文有分析)
和小米米一起读完,这只天生不羁爱自由的大射手居然痛下决心,以后要发奋读书。还告诉我老师已经找她谈过话了,她觉得老师很喜欢自己,因为自己棒棒哒!
奇了怪了,读完之后我也觉得老师很喜欢我是怎么回事,好像我也棒棒哒!
尽管直到现在我对她的某些做法仍持保留意见,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完全信任她的专业并无条件配合她的所有决定。
鸡娃的时候一顺手把家长也给鸡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化骨绵掌?
02
这种光凭聊天就能撑起半个教育事业的老师无才姐遇到过两个,一个是高中班主任,一个是大学系主任。
整个高中,我最爱上的课是班会课,每周听班主任畅谈45分钟人生理想。
明明45分钟前还沉浸在考试带来的伤痛中无法自拔,45分钟之后已经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扶我起来,我还能再刷十套题!
整个大学,我最爱见的人是系主任,看他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寒暄几句,冷不丁幽你一默。
明明之前还心事重重觉得自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打完招呼突然就觉得眼前的黑不是黑,天一亮要多白有多白。
三言两语,四两拨千斤,这就是职业选手的水平。
野路子出来的民间高手无才姐也遇到过两个,一个是亲妈,一个是亲爹。
亲妈人狠话不多,能动手时绝不动口,这点需要辩证看待。
打人不对,但话不多简直不能再对了!没有废话,出口的都是精华。
比如这句,矮油,我女儿有什么好的,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啊!
别人一听,乖乖,老谦虚了。我一听,艾玛,这不在夸我会学习嘛!
所以学习这种传统强项要继续加强,别的随便会点什么就是零的突破,懂了懂了。
亲爹其实只有一招,在我肩膀那么一拍,神秘一笑:赫赫,我XXX的女儿。。。
立刻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什么情况?莫非,我的血统中带有某种不可言说的牛逼?
虎父无犬女,拼了拼了!
粗人文人俗人高人,皆要育人;妙招奇招绝招险招,你会哪招?
03
言及家庭教育,必会有人抛出:最好的家教,就是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四个字,自带获赞体质。而那些默默点赞的人,百分之九十九是冲着“身教”去的。他们鄙视刷手机的你,推崇自律自鸡模式,相信你要把娃培养成什么样子,你自己就要先变成那个样子。
至于言传,没人在意这种看上去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不就是说话么,谁不会啊?
没有人注意到,现实啪啪打脸的样子。
有多少父母才高八斗,子女偏偏不学无术,有多少父母勤勤恳恳,子女偏偏好吃懒做,有多少父母老实本分,子女偏偏作奸犯科?
举个悲伤的栗子。
2010年底,药家鑫案发,举国震惊。
群众们恨不得冲进药家,看看到底是怎么的豺狼父母才会教育出这种禽兽不如的东西。
记者柴静去了,见到了这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人夫妇。
药家鑫的母亲哭着问:“不是说严格管教才能成材吗?难道严格管教也错了?”
药家鑫的父亲说:“因为我,当兵的可能都有点。。。自己说了命令性的东西,你该干啥干啥,我也没给他去说什么理由。”
“我可能说话有点尖酸,我对别人不会这样,因为我想让我儿子好,一针见血地扎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说完补了一句:“但是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
他又补了一句,“男孩不能宠,我怕他以后给我惹事。”
在这个偏偏给他惹下大祸的男孩临死之前,他们见了最后一面。当药家鑫提出死后捐赠眼角膜时,父亲坚决反对:“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当时药家鑫没有解释,也没争辩,说:“好,我听你的。”
这是他最后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听他爸的话。
一个是正直的父亲,一个是听话的儿子。没有父慈子孝,只有天人永隔。
多少身教,毁于言传!
04
言传有雷区,操作需谨慎。
最容易踩雷的父母有两种,一种是耿直型,一种是唐僧型
曾经刷到过一个段子,大家品味一下。
耿直型父母常常只顾发泄情绪,根本不管自己在说什么,说的话有什么意义。反正热血一冲脑门,嘴巴就失控了,不吐不快。
后果未必很严重,但浪费口水和感情是肯定的。
娃会醍醐灌顶吗?不会。
娃会心服口服吗?不会。
娃会进步神速吗?不会。
此时娃的内心只有一句:吵死了。。。
如果这类父母偏还牙尖齿利,生性毒舌,喜欢像药家鑫父亲那样“一针见血”,情况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后果可以相当严重。
人类对语言刺激到底有多敏感,各种悲剧惨剧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
唐僧型父母常常有说不完的道理,口若悬河独自牛逼,也不管这些道理有多老套,已经说过多少遍。反正人类无法阻止他讲道理,不听也得听。
他们的娃就像被唐僧罩着的孙悟空,那些大小道理就像紧箍咒,一念起来没完没了,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如果说打孩子是肉体虐待,讲道理就是精神虐待。在被打一顿和听一小时道理之间,很多小孩会选择被打一顿,速战速决。
为什么?想想我们听领导发言的心情就能理解。鲁迅先生有句名言特别适合贴在各种会议现场,领导们自我感觉良好地抛出五六七八点的时候应该看上一眼。这句名言是: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这句话也应该贴在我们家里,用于一日三省吾身。
无论我们情绪多激烈,道理多深刻,多么用心良苦,多么苦口婆心。。。
孩子听不进的话,都是废话
孩子听了会起反作用的,全都有毒
05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寥寥数语就能力挽狂澜,有些人侃侃而谈却令人百听不厌?
无才姐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凡事皆有套路。
一、平等交流
在无才姐遇到的这一众高手之中,没有一个是居高临下振振有词的。
平等的交流是沟通的基础。即使是小孩,也不喜欢被训话,即使真犯错,也不喜欢被指责
一看到对方气势汹汹,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自我反省虚心接受,而是瞬间启动自我防卫机制,要么狡辩,要么反击,要么隐忍,希望他闭嘴。
抵触情绪是交流的最大障碍。当我们指责伴侣的时候,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明显的反作用力——对方炸毛了。
而当我们指责孩子的时候,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往往会把负能量内化而不予表现,以至于我们误认为他们听进去了,然而并没有。等到我们有所察觉的时候,往往是负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已经造成某种扭曲和破坏的时候,后果甚至已经不能挽回。
二、换位思考
高情商的第一表现就是共情
在一句话出口之前,迅速站到对方的立场、模拟对方的角色、揣测对方听到后的反应,对高手来说是一种本能,而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
对语言影响力的合理预判,能够有效避免词不达意,并迅速拉近与谈话对象之间的距离。
比如小米米那位女魔头班主任在给我的回复中,第一句话就是“我非常理解您的意思,也非常赞同您的观点。。。(完整地重复我的观点)”。听得人很受用有没有?尽管接下来的每一句都在阐述她自己的观点,但有了这一句打底,双方俨然已经惺惺相惜而不是针锋相对的状态了。
最后一句是“我已经和她单独谈过话,安慰她不要难过。。。”,更是老母亲所想,急老母亲所急,好感度蹭蹭,瞬间圈粉。
三、击中要害
要彻底说服对方,必须击中要害。
敲黑板:何谓要害?对方的需求!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对白演成独白,自顾自倾倒自己的情绪和观点。这种无视对方需求的交流往往会造成令人扼腕的局面,就好像是,尔康摇着紫薇的肩膀哭喊着苍了个天的我都是为了你好,而紫薇捂着耳朵倔强地说我不听我不听。落花流水,对牛弹琴。
如果连对方真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你说的“为了你好”到底是个什么鬼?
女魔头教科书般的回复中第二句是“我在阅卷时采取了极其严格的评分标准,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将来更好地适应。。。”。老母亲一看,老师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目的是让自家娃更快更高更强,不禁为自己的鼠目寸光惭愧地低下了头。
没有人能够抗拒一个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的人,尤其是可以精确get到自己需求的人。对待作业马虎的小孩,吼一百遍你能不能用点心,不如说一句,一次性写对了就不用改了,省下的时间可以去玩。
四、点到为止
道理不要说到透。说透的道理就像被嚼烂的甘蔗,已经没有了甜头。
任何一个谈话对象都不是大白菜,而是有独立思维的人。透烂的道理是对智商的侮辱,哪怕对方还是小孩。很多小孩不听话,是因为觉得父母的话太没有水平,这么简单的道理有谁不懂,当我傻吗?
我们本能地喜欢有点新奇,有点高深,有点玄妙的东西。对方给个提示,接下来的自己去悟,这个“悟”的过程是真正的吸收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带来自我满足感的过程。
画画讲究留白,说话也是如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的道理应该减量。话说三分,点到为止,要充分相信孩子的领悟能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我们甚至要学会闭嘴。一个酷酷的家长远比一个唠叨的家长更能在孩子心里树立起威信。
五、不忘赞美
讲了那么多道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看到对方的行动,这时候需要一点鸡血。
赞美是最好的鸡血,没有之一。
女魔头在她的回复后半部分,盛赞了我的教育理念和对教育事业的理解,瞬间令我从一个苦大仇深的老母亲变成了一个元气满满的老母亲。
而她对小米米的赞美就有点另辟蹊径了。没有正面夸奖,而是和别人聊天时不经意地流露出这个小孩很特别,然后又恰到好处地被她听到了。
小米米恍然之间就觉得自己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持,不混得好一点都对不起自己。
而在之后她的每一份考卷上,女魔头都会特别批注:你太棒了!你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一切都是值得的,继续加油!
小米米从此被鸡血打到飞起,热爱作业热爱背书热爱考试。整个过程肉眼可见,我已看呆。
结语
一般而言,
言传比身教技术含量更高

三观正又没有什么恶习的人,身教就是本色出演。
对自己要求甚高上进心十足的人,身教也不过就是换一种方式装逼。
但是言传就不同了,需要常识,需要情商,需要口才。路径不对,目标相去甚远。
语言可以是最温柔的手,也可以是最锋利的刀,开口之前,要有基本的敬畏之心。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真的要把人生的所有道理都告诉孩子吗?我们所认为的真理真的就无懈可击吗?我们真的有必要说那么多话吗?
他们明明可以阅读,可以旅行,生命在于体验和思考,就算走一些弯路又何妨?
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一个拥抱就好。
世间的道理,他们踏破铁鞋总能找到。
而我们的爱,只有给了他们才会知道。
留言区
(在这里留言/点击查看评论)
END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作者,侵权必究。
往期回顾
除非你想清楚了
25
07-2019
与“硬核白羊座”闺女的持久战
17
07-2019
最好的家教,就是爸爸服妈妈!
10
07-2019
爱情中所有的理论,都可以用于养娃。
06
07-2019
惊!一个憋了六年的公众号,真开了!
30
06-2019
为天下小小苍生,振臂一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