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刊出的是12岁的霍嘉琦小朋友的《“喜欢”,是最重要的》。
    还没有动笔的小朋友,快快写吧,7月31号之前发送信箱:
[email protected]   你也有机会拿大奖。
“喜欢”,是最重要的

霍嘉琦(Sunny Huo)
    2020年的疫情来得太突然,打乱了所有人正常的生活,包括刚刚来到美国的我。但不得不承认,在家隔离这么久,的确做了很多平常没有时间做的事。比如我在中国学过刺绣,最近还完成了一把绣扇;和我在中国的Minecraft游戏玩家一起写关于这个游戏的中文小说。
    不仅如此,我还有时间参与到一些平时难以参与到的事情。妈妈现在在一个美国的中文学校给学生上网课。她讲过一篇课文《颐和园》。备课的时候,她随口问了我一句:“琦琦,你对颐和园的哪部分有兴趣?” 在我的印象中,大部分老师都会着重讲课文里颐和园的景色,妈妈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我当场就否定了这个想法。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以前在国内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一讲有关景色的文章,我就觉得好无聊,然后转头去看窗外的“景色”,其实是走神。所以我觉得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听“故事”。比如说谁建了颐和园?或者一些与文物有关的故事,这样比较吸引人。果然,后来妈妈上课的时候,讲到颐和园长廊上面的一个“定三分隆中决策”的彩画(有关于三国时期),她的学生都特别兴奋,拿出关于三国的故事书、玩具来分享,下课都舍不得走。我知道他们的反应之后特别高兴,看来我可以当一个“小孩心理学家”了。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很多孩子不喜欢上中文课呢?读中文小说、看汉语新闻对我来说明明很有意思啊。用读书做例子,有些老师只给学生读中文课本。我个人觉得,中文课本比较无聊,用来学字还可以,但是用来学习博大精深的汉语,还远远不够。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不管是六、七岁,或者再大一点,应该已经读过很多英文读物。再让他们回头去看课本里枯燥的课文,可能会导致他们觉得中文和课本一样枯燥,就不喜欢学中文了。
    按照这个想法,我给妈妈推荐了一本叫《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的漫画。果不其然,十分受学生欢迎。我觉得孩子们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比较好懂,简单地翻译一下他们就都能听懂。另外,它还十分有趣。这本书把历史“喵化”了,把历史人物都变成了一群猫。这一来,原本十分吵闹的课堂,一到最后五分钟讲故事的时候,立刻就安静下来了。更有趣的是,一开始讲故事,学生们的弟弟妹妹都跑来蹭课了!集体流着口水,直勾勾地坐在镜头前听故事。我也觉得很开心。原本不怎么喜欢上中文课的孩子,因为我推荐的书而喜欢上了学中文,让我很有成就感。而我为什么会给孩子们推荐这样一本书呢?因为我的生活就是这样丰富多彩的。
    居家上学以来,我有很多闲暇时间来做我喜欢的事,比如绣花、吹葫芦丝、在网上读书、写游戏小说、画画。我之所以不觉得这些事无聊,愿意坚持做,是因为这些事都是我自己喜欢做的,也是我在中国生活的时候一直做的。即使疫情期间暂时离开学校,但我仍然能够按部就班地安排好我的生活,就是因为“喜欢”。
    所以,我在帮妈妈备课的时候,结合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喜欢”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孩子们真的不喜欢学中文,可能是因为学习的方法不对。比如《颐和园》这篇课文,有些老师就会着重去讲颐和园的景色。虽然的确可以从景色方面入手来讲,但同时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讲颐和园的历史和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讲,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当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再把所教的东西和学生的兴趣联系在一起。
    其实疫情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好坏参半。不能出去社交让我觉得有些不习惯,但我却有很多时间可以去想一些平常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想的事。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我喜欢做的事,也不会去想中文学习的问题,更不会想到“喜欢”与学习之间有什么关系。疫情虽然把我们关在了家里,但也给了我们机会去感受一个特殊的2020年,体验一种离开群体的生活,收获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其他小朋友的文章,请戳:
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订阅北美儿童中文杂志《小枇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