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与互联网+时代的道路选择
从大航海时代的历史经验看大航天时代
不能错过的大航天时代
美国的大航天时代正在启航
大航天时代的思想和舆论应当先行
国家航天部门应担负先锋职责
从自发走向自觉
推动中国人的大航天时代早日到来
要点抢先看~
本文推荐阅读指数:★★★★★+
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不能再错过大航天时代。
中国人的大航天时代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有中国人参与的大航天时代,与大航海时代会有什么不同?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

——在新一轮航天活动背景下谈航天与人类社会的未来
文 | 刘雨霏

本文原载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16年11月刊,本次有经过重新编辑
01
航天与互联网+时代的道路选择
互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正在向人类社会的几乎所有领域渗透。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的互联网+,是在人类已经存在、占有和把握的空间中展开的,同时,互联网+作为现在进行时,展示了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在地球——这颗我们赖以生存和唯一可以把握的星球上,科技与文明发展的可能空间。而航天,是当前人类为挣脱地球束缚,拓展生存空间进行的最宏大的努力。一个向内挖掘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大潜能,一个则向外开拓人类在地球外的崭新道路。两者在耐人寻味的时间点产生了一次令人遐想的交汇。
回顾历史,人类的生存与活动空间是不断扩展的。天文、地理、航海、航空、导航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从温暖湿润的平原和森林逐步前进到更广阔的空间,包括山区、海洋、沙漠,如今又扩展到了电磁空间、空气空间和近地空间。
这种生存空间的扩展为各种行业、事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引发了人类由原始社会跨入农业社会,进而工业社会,直至信息社会的一次次飞跃。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现实成果,正在逐步逼近人类在这一文明疆域所能达到的极致。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当一种事物或社会形态正在进行的时候,智者就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未来需要做些什么,正如上世纪80年代工业文明进入成熟阶段,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了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的到来,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样,当眼下的社会文明形态发展到某种极致状态,也就到了思考应当开启何种新模式的时候。
那么,航天能为“互联网+之后是什么时代”这个问题提供答案吗?抑或,能够提供怎样的答案?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直到今天,人类没有停止过拓展生存空间的脚步,向极区、向沙漠、向深海的进军从未停歇,当然,这些都发生在地球上,并已日渐狭窄。
现在,人类的视野和能力已经延展到了地球之外——人类早已登上了月球,把探测器送上了金星、水星、火星、小行星和彗星,飞得最遥远的探测器发回了冥王星的照片......这说明,在宇宙里,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拓展。仅仅在太阳系,就有难以计数的天体,它们到底蕴藏了多少资源?我们只了解一星半点;人类能不能去新的星球上定居,继而发展出怎样的社会形态?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今天的互联网还局限于地球之内,或许未来能够建立星际网络,可以叫做星联网或者其他名字,把整个太阳系中的人类或其他智慧生命连接在一起。那时,人类的发展又会看到新的、无限的可能性。
这并非毫无根据的臆想,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对此展开了极富前瞻性、创造性的讨论和思考,甚至已开始付诸行动,例如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已经启动,尽管有人评价这一计划是疯狂的,但马斯克以先驱者的姿态不为所动、毫不犹豫的坚定推进。在国内,特别是在航天界,走出地球摇篮,在茫茫宇宙寻找新的家园,站在俯瞰全球、经略宇宙的高度,引发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大飞跃,已成为基本的共识和共同的愿景。
由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预测:互联网+时代之后,人类或将迎来崭新的、带来无限可能的大航天时代。

NASA与美国3D打印技术协会合作举办了3D打印建造火星基地创意征集比赛,这张是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火星基地艺术效果图,各舱室外部覆盖火星沙土,以屏蔽辐射保护舱内宇航员。
02
从大航海时代的历史经验看大航天时代
追溯人类历史,通过生存空间拓展而带来社会大发展,最具代表性的是6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
大航天时代与大航海时代仅有一字之差,从行为模式上看也有着诸多相似性,都是利用人造交通工具,前往仅凭自然的人力无法抵达的遥远疆域。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来看,这两者有着极大的可比性。如果说,大航海时代带来了近现代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巨大历史跨越和人类科技、文明长达数百年的高速发展,从而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局限,那么,大航天时代则是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并向以智能社会为标志的新阶段迈进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这两个时代都代表着人类把握和征服客观世界的能力跨越发展的里程碑。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需要回顾一下大航海时代的历史。在15-17世纪,欧洲发起了广泛的跨洋活动,实现了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航海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由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的贯通、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了飞跃。
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大航海就没有后来的航天活动。大航海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是航天飞行的基础;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陆和岛屿,为今天航天测控网的铺设提供了地理学基础;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导航原理,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航天时代是对大航海时代的继承与发展,将为人类的下一次认识和能力飞跃奠定基础。从文化层面上说,大航海与大航天,都体现出人类跨越天险、抵达彼岸的坚韧追求,是勇敢者和先驱者的事业,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最高体现。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些著名的远航事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和下西洋,可惜的是并没有持续下去,更没有实质性扩大中华文明的辐射范围。如果用航天活动来类比,郑和下西洋似乎与阿波罗计划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两个活动都没有持续下去。声势浩大的国家探索活动都以不为人关注的方式悄然收场,而欧洲民间自发组织的大航海却蓬勃发展,直至改变了世界。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可以看到,无论是郑和下西洋,还是阿波罗计划,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在执行国家政治任务。政治任务往往有明确的目标,达成目标后任务基本就结束了。如果长期不能达成目标或者目标发生变化,任务就会被强制中断,这与经济活动是有显著区别的。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郑和下西洋和阿波罗计划都证明了一种技术上的可能性。郑和证明了大舰队远航并安全返回的可行性,阿波罗计划则证明了人类登陆月球并开展活动的可能性。
今天的国家航天活动同样肩负着证明技术可行性的使命,经济部门和企业界应当从国家航天行为中学习知识,并设计有经济社会效益回报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同样的,当经济部门看到某种航天活动可能发展为有效益的经济模式,但对技术可行性心存疑虑的时候,国家就有责任投入资源进行验证。
就此而言,肩负政治使命的国家行为与追逐商业利益的经济活动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国家航天活动的根本方向,是培育产业,创造并优化产业环境,在相关技术成熟后向产业界转让或转移,让产业界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国家航天活动才能保持足够的支持率、活跃性和持续性,可以不断发展下去。当然,对航天领域特别是载人航天来说,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至今全球还没有出现可以完全自我成长的商业载人航天模式。需要很大规模的国家投入来解决载人航天工程技术方面的诸多问题,为商业化运行创造必要条件。
对此,我们可以考虑一种渐次跃进的方式,先解决近地空间的问题,移交或转移给经济部门,然后逐步向月球、小行星乃至火星跃进,解决一个转移一个。这个过程也许会相当漫长,延续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但不做这样的努力,经济部门可能就永远无法实现突破,从而不能达成政治使命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和统一,因此,国家航天部门的责任格外重大。共同的努力和责任,可以促进航天事业像当年的大航海一样,改变人类社会的图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作为在长征五号基础上改进的我国首个一级半构型的大型运载火箭,承担着我国载人空间站舱段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
03
不能错过的大航天时代
大航海时代对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意味着被侵略、被殖民的屈辱历史,但对西方来说意味着新的生存空间,新的财富和技术进步,不少著名航海家、海军将领都成为了本国的传奇人物甚至民族英雄。站在大航天时代的门槛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大航海时代的两面性?对这种两面性的正确认识,将如何促使我们未雨绸缪,或进行相应的前沿布局?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错失大航海时代乃至工业革命早期历史机遇的沉痛教训。相反,西方则通过主导大航海时代得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利益。
在载人航天乃至超越低轨道的航天活动中,因为技术积累、国家财力等多方面原因,中国已经比美国、俄罗斯落后了很多年。如果我们就此止步不前,就难免会错失大航天时代的历史机遇,那么,中国在大航海时代遭遇的一切落后,乃至近代史上的种种苦难并非不会重演。
在任何一个时代,掌握规律、制定法则的国家或民族,自然在资源分配及话语权方面占有优势。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但也绝不能受制于人,落后于人,否则就会丧失在大航天时代的自主发展权。
因此,从国家到产业界,一定要坚持开展航天活动,在重大方向上不能动摇。对国家来说,要坚定地发展航天技术和开展星际探索,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坚持推进。产业界则要充分利用国家已经取得的航天科研成果和已经建立的航天工业基础,积极开展商业航天活动,让各种相关产业能够跟随国家航天活动的步伐发展起来,同时也推动国家航天活动不断前进。
今天的中国,面临着产业升级、社会升级的严峻问题,过剩与不足同时存在。这与西方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前的格局有所相似。西方的大航海缓解了人口压力,获得了新的土地、原料产地,发现了新的资源,更造就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现代发达国家,推动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那么,大航天时代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大航天时代能够引领整个国家的升级。
地上的很多问题,是需要到天上去解决的,例如已经开展的通信、导航、气象等活动,都是到天上去解决一些在地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同样可以考虑到天上解决,例如能源问题,可以搞天基太阳能电站。一些生物工程、医药工程、材料工程的问题,以及一些涉及时间、空间的基本物理问题,同样需要到天上去开展研究寻找答案。
遵循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航天不仅仅是人类文明迈向新时代的一扇窗口,从现实层面看,在当今全球几个航天大国中(包括欧盟),航天业也是该国科学发现最活跃、尖端技术最集中、产业带动最强劲、国际合作最广泛的领域,航天已经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拓展、向国家的未来延伸。航天活动在未来,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必然带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的极大提升,大幅增强国家整体实力,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大航天时代能为我们揭示未知的事物和新的世界。
大航海时代造就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现代国家,都建立在欧洲人发现的新大陆上。今天的人类已经观测到了很多天体,但还没有发现天然适合人类居住的。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宜居星球?是否可以把已知的星球改造得适合人居?如果这两个问题都能找到肯定的答案,必然带来人类移民地外星球的热潮,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超越大航海时代的更伟大的进步。随之而来的外星居民和居住地的行政管理如何建立和实施,会不会产生各种新的社会问题,与地球的关系如何?等等,都将成为人类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大航天时代还必将带来科学的大爆发。
这可以从大航海时代的历史得到印证。应该说,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大航海时代构建起来的。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如今人们习惯了光纤移动网之类的手段,用QQ微信这样的工具,地球两端的人也可以实时通话,但这在电报、无线电等这些最早运用于航海的技术发明之前都是无法想象的,那时候的信息传递往往依靠人力送达,信鸽传书已是非常先进的手段了。
今天的通信还不能突破光速,在天体之间通信有或长或短的时延。大航天时代能否可以让通信突破光速极限?突破光速极限将给人类时空带来巨变,许多科幻作品中无数次描述的时空穿越将成为现实。
正如我们在信息时代已经实现甚至超越了仅仅数十年前的工业时代还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许多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场景,大航天时代带来科学的大爆发并随之引发的人类文明的大跨越,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以上只是大航天时代带给我们的无限可能变化中的一小部分。
此外,大航天时代给我们的最大影响应该是文化上的,并最终改变全人类的精神气质。
正如互联网时代造就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文化,并成为这一时代的精神内核,大航天时代发展成熟后,大航天思维和大航天文化也会应运而生,对这一崭新的文化形态,站在大航天时代门槛前的我们还无法深窥其中奥妙,但可以肯定的是,人类将进一步看到自身的渺小,从而目光更加远大,胸怀更加宽广,对宇宙抱有更加深刻、敬畏而理性的认识。同时,大量相应的哲学成就和文化作品也将涌现,并因此成为一个崭新时代的标志。
04
美国的大航天时代正在启航
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主流航天界中,还没有明确提出大航天时代的概念,这是相关科学和技术发展不成熟的缘故。例如,人类还没有在地外星球发现大量的水和氧气,无法长期维持人类生存;月球、火星、小行星探矿工作也才刚刚开始,尚未发现高价值的富矿;至于月球氦3,人类远未解决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关键技术,开采还为时尚早等等。
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外航天人士没有考虑相关问题。
在美国,已经有人注册了小行星探矿公司,拿出了具体方案,正在筹集资金,著名的埃隆·马斯克还提出依靠私人资本探索和开发火星的设想,至于近地轨道的私营载人航天飞行计划、应用卫星系统计划,更是层出不穷。这与大航海时代早期的情景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在火星上发现了巨量的淡水,可以支持一个人类城市的运行,全球大量社会资金就会在短时间内投入到载人火星飞行和火星资源开发,形成热潮。
所以,大航天时代的概念虽然尚未在国外出现,但大航海时代的精神和行为模式一直在航天领域发挥作用。考虑到丰富的航天科幻作品,可以认为,国外尤其是美国,其实一直在为大航天时代的来临提前做着自发、自觉的准备。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对太空领域尤为重视。为维持美国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霸权地位,特朗普政府不仅重启了搁置25年的美国国家航天委员会,制定了美国的第一个《国家航天战略》,成立了天军,还颁布了一系列太空指令……
静下心来,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与大航海时代早期,欧洲人群情激昂、摩拳擦掌,准备去全世界寻找财富的狂热气氛,何其相似。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将私人绕月旅行的做法摆在了世人面前,首位旅客是日本亿万富年翁前泽友作。
05
大航天时代的思想和舆论应当先行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对航天各领域的态度是不平衡的,载人飞行受重视,其他航天飞行受重视不够;神舟飞行的时候受重视,不飞行的时候受重视不够;航天科研成就很高,航天产业却规模不足。
必须指出,这并不仅仅是航天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大航天时代的来临及趋势缺乏自觉意识的表征。中国曾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社会文化和心理也因此对向外拓展、发现新大陆这种探索性活动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关注度和前瞻性。
公众宣传、技术基础培育、航天文化建设,这三者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我们应该把公众分成两个概念:一类是普通人,是航天技术的最终用户和航天产业的消费者;另一类是产业人士,是可能进入航天产业投资合作采购的企业领导者。
对产业界人士的宣传与技术基础培育有直接的关系。
技术基础培育是一件需要国家持续投入的工作。这些投入可能周期长数额大,但是一旦形成能力,就会带来有关科研生产单位突飞猛进的变化。例如载人航天工程的投入,为参与研制的各单位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培育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优化了流程,提高了质量控制水平。一些单位因为具备了更好的技术基础,在其他领域的科研开发上也形成了新的突破。
例如,航天企业如今能够研制高水平的应用卫星,实现整星出口,这与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是分不开的。如果今后的航天工程招标、航天服务采购充分开放,就能培育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如果哪家相关领域的企业决心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就会紧密跟踪航天工程项目。这会在专业领域乃至全社会推动对航天产业的持续关注。
对普通公众的宣传与航天文化建设是直接相关的。当前的航天宣传手段单一、老套;模式与产品数量不足,形式也非常有限,特别是报告文学、纪录片形式的作品偏多,娱乐性、可视性强的接地气的作品偏少。目前唯一出圈并获得好评的,只有一部《流浪地球》,这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航天界、文艺界乃至互联网界等各界共同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用电影、电视、视频、文学、电子娱乐、周边产品等多种手段,使大航天时代概念深入人心,得到持续关注和讨论。

《流浪地球》好评如潮,但这对于航天产业宣传来说远远不够
在高层建言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高度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中央和有关部门在多份政策文件中,都提出要把航天事业、航天系统建设好、应用好,许多部门还积极与航天单位、机构合作,探讨航天与本部门业务相结合、相融合的形式。把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更切实的贯彻好,把现有的方针政策更有效的落实好,在此基础上不断前进,通过这些努力,共同建立起全社会更加支持、关心航天并积极参与航天产业建设的氛围。让航天话题像大航海时代的航海话题一样,经常占据主流媒体显要位置,这样才能营造出大航天时代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大航天时代的真正来临做好思想精神准备。
06
国家航天部门应担负先锋职责
考虑到进军宇宙太空的巨大投入和严峻风险,国家航天机构必须在大航天时代早期发挥先锋作用。
首先是组织实施一些高风险的探索活动,这是因为国家拥有更雄厚的资源,可以用更完善的措施来应对风险,探明风险所在,推动宇航飞行安全手段的开发与成熟,以此指导和规范民营航天活动的开展。
二是安全执法,国家航天部门应当在商业载人航天等领域对安全运行方面发挥技术主导和指导作用,支持和协助相关执法部门的工作。如果商业航天充分开展起来,进入太空或者天地往返的飞行越来越频繁,这方面的责任就更为重大。
在各航天单位的支撑下,会出现今天国际民航组织这样的机构,制定并实施全人类的航天飞行安全制度。对中国来说,我们独立自主开展的航天活动已经得到了国际宇航界的高度评价,在未来的国际航天规则制定中必然拥有一席之地。如果要争取主导权,还需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研发和探索活动,具备更强的技术实力和发射运行能力。
国家如果建立有效机制,带动商业航天的发展,将使整个民族在大航天时代中处在有利地位。在这里,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英国的经验。在大航海时代,最成功的国家显然是英国。大航海不但为英国带来了全球影响力和巨大财富,还使人类充分了解了自己居住的地球,使地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导航技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军事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推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和全球时代。英国的大航海运动还产生了英联邦,现代美国、现代印度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英国的航海活动。
07
从自发走向自觉
大航海时代的发端,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当欧洲的商人们苦于奥斯曼帝国对丝绸之路的垄断,便开始自发地向地球的另外一个方向寻找通向亚洲,特别是印度的道路。以至于当他们抵达美洲的时候,把土著当成了印度人。这些和印度人毫无相似之处的土著民族,也因此在蒙受了瘟疫、掠夺、奴役、屠杀之后,还莫名其妙地被冠以印第安人的称呼。大航海时代给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土著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至今,其血腥历史和反人道的残酷行为仍被全人类深刻反思。
中国同样是大航海时代的受害者,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沉痛谏言,让无数志士仁人彻夜难眠。从那以后,中国对科学和技术的执着追求,对航天技术的孜孜不倦,也带着大航海时代的深刻烙印。时至今日,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雄心壮志和辉煌成就,已经得到全世界、包括美国的一致认可。这让我们在大航天时代来临之时,有资格讨论如何抓住历史机遇。
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航天界有足够的理由来承担责任,把自身乃至整个人类航天活动引导上一条自觉的道路,避免自发活动存在的种种弊端——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的侵害和抛弃,这些都是一个自觉的大航天时代不应当发生的事情。
当我们飞入宇宙、踏上另一个天体的时候,“天下大同”、“天人合一”这样古老的法则,依然应当是国家、行业、企业、组织乃至个人在大航天时代应当努力践行的中国情怀和中国境界,也是中华民族在大航天时代的历史责任。

2020年“中国航天日”活动海报体现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及无限未来,生动诠释演绎了“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这一主题。
08
推动中国人的大航天时代早日到来
我们错过了大航海时代,不能再错过大航天时代。中国人的大航天时代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有中国人参与的大航天时代,与大航海时代会有什么不同?
习近平主席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基于习主席的讲话,我们可以对属于中国人的大航天时代做怎样的憧憬?
中国人对大航天时代的憧憬,可以粗略的分为远、近两个目标范畴来讨论。
近期首先要积极推行国家的战略方针,通过国际载人航天、星际探索等方面的跨国合作体现中国的国际地位、科学贡献和领导能力,特别是通过载人航天国际合作来打破美国对华高技术合作的壁垒,把更多有志于空间科学研究的国家、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联合起来,推动国际宇航科学的进步。另外,还可以通过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活动,为“一带一路”打造天基信息基础设施,有效服务于各种国际合作和经济贸易活动的开展。
远期则应当通过航天活动改造整个世界经济和社会运行的方式,让航天因素渗透到各种人类活动中,也就是我们在去年专题撰文所提到的定义在“自身要走出去并开放合作”的“航天+”。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步。
中国曾经在农业社会中对全世界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虽然在工业社会中有所落后,但是在信息时代乃至大航天时代,我们应当再次努力追求领先地位。
航天成就能极大地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进取精神。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在大航天时代也应当延续这样的光荣。航天梦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思想和情感上说,中国能否率先进入大航天时代并取得相应成就,决定了航天梦能否实现或其实现的深广维度。
可以设想一下,当中国的宇航飞船在太阳系中繁忙穿梭,为全人类带来繁荣和福祉,每个中国人都将为此光荣和自豪。今天看来,这样的梦想似乎还很遥远,但值得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为大航天时代的早日来临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并进一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原创,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精彩好文回顾
扫码阅读电子杂志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林紫、娜娜
主笔记者:李刚、张雪松、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
策划部:孙国锋、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张萌、姜河
业务部:记军、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媒体合作等事宜,敬请加微信:Juice0212
投稿请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a13810322995
· 呼风唤雨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呼风唤雨总部负责人:农燕
· 联盟负责人(惠新东桥分部):肖均
· 大会负责人:周雷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霏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卫星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