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花吃姐姐一样,特别爱吃
水果,尤其是甜滋滋、水当当的应季水果,不论是生吃还是再加工,都别有一番风味。
这么多水果之中,大家肯定也有很多没见过或者不敢尝试的种类吧?花吃姐姐还记得很多年前第一次吃山竹的情景,山竹黑紫色的外壳顶端长了几片坚硬的叶子,感觉不怎么好看。
花吃姐姐也不知道这山竹怎么剥,只能模仿别人的样子用力掰开,指甲缝都染成了紫色,不过打开特别惊喜,没想到内里竟是像花瓣一般雪白又饱满的果肉,有点像橘子,但更精巧,吃一口滑溜溜的,酸酸甜甜的滋味真是永远忘不了。
花吃姐姐对没吃过的水果特别好奇,虽然现在运输足够发达,但仍有很多水果是很难见到的,因此我只能在纪录片里过过干瘾。
今天我就想向大家推荐一部关于水果的纪录片《水果传》,它包罗了世界各地的水果,种类繁多,不管是大家熟知的还是陌生的都能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走进水果的前世今生
《水果传》第一季一共6集,从“变身”、“异族”、“滋味”、“旅行”、“灵感”和“诱惑”6个主题出发,每集约30分钟。6个主题都是围绕水果的采摘、功效和转变不同美食展开,侧重点有些许不同。
“变身”讲述了爱玉、可可果、柿子、蓝莓、菠萝还有梅子从采摘到再加工的过程;“异族”描述了更多大家陌生的水果,如木瓜榕、水椰子、指橙等。
“滋味”侧重的是味蕾上带给我们不同感觉的水果如榴莲、柠檬;“旅行”更侧重水果的繁殖和演变过程,如香蕉是如何从野蕉演变而来。
“灵感”描述了水果除了吃还有很多功能,香柠檬的果皮竟然可以制成精油,椑柿可以用来染色,游戏《水果忍者》是以各种水果为灵感,水果还能用来发电...人们已经不满足单单食用水果,更是在其他领域不断挖掘它的作用。
诱惑”是“滋味的延伸,更加侧重水果和人互动的故事性,有点类似《舌尖上的中国》,带有一点煽情范。
水果的奥秘
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花吃姐姐一直以为猫山王榴莲和金枕头榴莲是质量最好的,没想到黑刺榴莲才是榴莲之王,它的果肉呈奶油状,几乎不含纤维,软糯丝滑入口即化。
这种黑刺榴莲来自马来西亚,因为果实外壳顶端长有一根黑色的细刺而得名,而且这种别具一格的野外品种竟然是农场主的偶然发现,之后才不断嫁接培育,特别稀少名贵。
正因为名贵,所以收获时才更要小心翼翼。每个黑刺榴莲都需要人工采摘,榴莲成熟后跌落在地上时间一久容易变软会产生积水,因此每一个榴莲都要绑在树上,即便掉落也能挂在树上。
神奇的是,人工采摘后还需要模仿它成熟而自然跌落的震荡,这时候就需要摔它,这种震动会让榴莲内部的果肉在3分钟内发酵,这种转变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说完榴莲,有一种水果简直就是魔术师,它能化酸为甜,即便是酸的让人受不了的柠檬也只能乖乖缴械投降,这就是神秘果
它能改变人的味觉体验,是因为它体内的神秘果素,虽然本身没有甜味,但它能抑制味蕾对酸的敏感度,提升对甜的感受。
还有一种我们常见的水果——香蕉,你绝对想不到它是怎么演变的。
香蕉的祖先是野蕉,坚硬无比没有果肉,根本不能食用,但却活了成千上万年,只要野蕉的种子还在,我们如今可食用的香蕉就不会灭绝。
最初小果野蕉和野蕉是“自由恋爱”,杂交出了口感比较好的果实品种,人类发现它们的恋情之后“有意撮合”,最终培育出了如今高产的食用香蕉家族。
水果的旅行
在漫长的岁月中,水果不断养育着我们,我们用它饱腹、补充能量,我们也对水果进行移植、引进和杂交,不断创造保护着它们。
大家都吃过新西兰的奇异果,却想不到其实它来自我们中国。
很久之前,世界各地的水果猎人都曾经从中国带回野生猕猴桃的树苗,但是因为不知道树苗雌雄有别,因此没能培育成功,但是也有幸运儿将两雌一雄的树苗带到新西兰悉心栽培。
如今的猕猴桃远赴重洋,摇身一变,身价也高了不少,这种水果的旅行随着人类的冒险,走向了无法单纯依靠自然力量的远方,还有一种水果也因此在一场灾中得以幸存。
云南的玫瑰蜜葡萄是法国传教士经茶马古道带来的,葡萄在这里生根发芽,酿造成浓郁醇厚的葡萄酒,养育了一大批人。
但之后欧洲曾爆发了一场葡萄瘟疫
,纯正的原种玫瑰蜜葡萄在法国本土绝迹难寻,云南茨中成了这种葡萄最后的诺亚方舟。

水果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抵达世界的另一端,离开故土竟然也能获得一线生机。
水果的变身
人类不仅培育出了不同品种的水果,也能将它加工转化成可口的美食。
纪录片第一个出场的水果爱玉着实让我惊叹,这种水果其貌不扬,但却需要台湾的原住民冒着生命危险从高空采摘下来,进行削皮烘干。
神奇的是,烘干翻出来的爱玉像菊花一般,将这些果肉浸泡在水里可以沉淀出类似冰粉的胶状固体,每一个繁琐的步骤都能让爱玉华丽蜕变,最后在原住民手中变成一碗古早味的甜品——爱玉冰
还有我在做咖啡巧克力鸡时提到的可可,虽然我知道巧克力是由可可制成的,但却从来没见过这种水果,这部纪录片刚好给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可可果生长在树干上,形状有点像橄榄球,椭圆形,两端比较尖,表皮拥有彩虹般绚烂的颜色,剖开内里的果肉很像山竹,尝起来甜中带酸
但是谁能想到果肉中包含的可可豆会成为如今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的美妙滋味完全是意外的惊喜。
玛雅人发现可可豆经过火的烘烤会散发诱人的香味,之后西班牙人将可可引入欧洲,烘干的可可豆磨成粉与糖水混合,从此开启了可可的盛世。
可可果转化成巧克力需要经过多个步骤,首先可可果肉和种子需要一周发酵,之后需要晾晒、烘烤、粉碎去壳,然后经过数日研磨,变成巧克力浆,最后放入模具经过冷却、凝固和脱模,巧克力就制作成功了。
可可果的转化少不了现代科技的辅助,但另一种常见水果的转化方式更加古老,它就是柿子
柿子需要在霜降日摘下,立刻削皮风干,经过揉捏,软化脱涩糖化成功,然后两个捏成一对变成鸳鸯饼,之后一层柿皮一层柿饼隔开放入大缸,静待转变即可。
让我感动的还有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们在摘柿子时,都会留一些在树上给鸟儿过冬。
除此之外,还有野生蓝莓加糖熬制成蓝莓酱,菠萝制成凤梨酥,青梅加冰糖和烧酒制成梅子酒...每一次的变身都蕴含着人们的智慧
这部纪录片缤纷的色调和充满活力的配乐特别吸引我:明黄色的柠檬、饱和度较高的橙子...我刚打开就控制不住去啃了个水蜜桃。
纪录片中的微距镜头更是记录下了肉眼无法观察到的隐秘景象:挤一下就迸溅出来的果汁、无花果刚切开时的纹理...
这些具有冲击感的镜头画面,自然而然
延伸了感官,让人一下子联想到水果的清香和酸甜的口感,甚至口水直流。
在内容上《水果传》和《舌尖上的中国》有些许不同,它侧重水果本身,虽然也有人与水果的故事,但总体主观的情感更少,起来更加理性
拍摄的切入点也比较有趣,水果这种常见的东西,导演将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传达了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水果知识,片中很多生物、化学、地理知识糅合得不生硬,配合很多科普的漫画视频,比较通俗易懂,小朋友也会很喜欢。
这部纪录片的文案也比较生动比拟的各种手法让我觉得水果充满了生命力。
柿子进入大缸中,向柿饼的转化是“一场漫长而甜蜜的梦”,徐闻这个菠萝产地因为有5个澳门之大而被成为“菠萝的海”,黑刺榴莲很少因掉落而砸人脑袋被戏称是“长了眼睛”。
不过我觉得6集有点太短了,讲述的水果如果要冠以水果传的名字,种类还需要更丰富,介绍也应该更加深入。有些水果和人的故事有些累赘,但大多介绍紧扣主题,还是很值得观看的。
看完《水果传》这部纪录片,我觉得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种水果都不能简单得用“酸甜苦辣”来概括,我对水果世界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纪录片中的水果。
大家吃过哪些稀奇古怪的水果?看完有什么感想?如果你还有其他关于水果的影片推荐,多多点赞、分享还有留言给花吃姐姐哦~
以上图片均来自腾讯《水果传》

上期分享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