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学习有两种常见的模式:恶性循环、良性循环,如何让孩子进入良性循环呢?教育最核心的是学习的动力问题,那学习动力从何而来?创造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如何培养和锻炼呢?今天的文章中,景芳将跟我们细细道来,文章最后景芳分享了她心目中的未来学校,是你喜欢的吗?
本文整理自童行线下观影会景芳的现场演讲,没能来现场的小伙伴们,快来一睹为快吧。
 周五
视野 🌏
全文共7787字,阅读时间22分钟
🌿🎨🌏
童行线下观影活动现场
大家好,我是郝景芳,我是童行学院的创始人。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创造作为原动力,我会从纪录片开始讲起,然后去讲我自己对于教育的最大的问题,我到底在关注什么?
当我们说起中国教育,说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会有好多好多分享不完的话题,但是在这里面只有一点是我一直最关注的,而且是萦绕在我心里面很多年挥之不去的,就是学习的动力问题。
我们《他乡的童年》纪录片在优酷播放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网友的弹幕,这里面有些是支持我们的,但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说不喜欢。
我在这里面会发现有些评价是说,童行学院在《他乡的童年》纪录片里面出现的片段是一个历史课堂,我们学院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参观秦始皇说:孩子们,你们能不能评价一下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就有网友说才二年级就开始评价,这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敢苟同.
我自己是欢迎所有对我们批评质疑的声音。但是我今天想讲一讲,为什么我们会让这么小的孩子就去思考这样严肃深刻的历史话题,他们才二年级,他们能思考吗?我们为什么要这么设计?
《他乡的童年》第六集:童行学院线下课堂中
我大概分成这样几个部分,一个常见的循环,是指我们父母在培养小孩子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然后这个问题最大的核心就是学习的动力问题,这个就是我在整个教育领域里面最关注的问题。
所谓的教育制度,教育的课程形式,教育体系,教育方法等等,其实在我看来归根结底核心就是这句话:学习的动力从何而来?然后我再讲一讲我心目中的创造力培养和未来的学校。
01
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两个常见的循环是什么呢?是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
所谓良性循环就是一个小朋友他刚好很喜欢一个领域,很喜欢这个领域就做得很好、有成就感,他就更加主动去做。更主动去做,那些更喜欢的、做得更好的就更愿意去做。这样的话他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既有十足的兴趣,然后成就感又给他很大的鼓舞,他就会一直推动自我去学习。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看到小孩子是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可能刚开始觉得不太有意思,没什么兴趣,没什么兴趣的时候就会觉得做不好,或者是反过来,这个领域,刚开始他试一下就做不好,做不好以后他就觉得没什么兴趣,这种情况下就不会主动去做。
不主动去做,又有学业的压力和课业负担,家长老师周围的人就会给很大的压力,可是其实没有人喜欢在这种压力下工作,小朋友可能就更加不喜欢,更加不愿意去做,然后家长就只好逼得更紧,因为不逼就跟不上了,这种时候就会压迫的更强烈,小孩子的抵触情绪就更强,他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要是刚好碰巧运气好,小朋友进入良性循环,父母就非常的省心,要是刚好碰巧运气坏,他进入了某一个学科,进入恶性循环,家长就打屁股,越打屁股越不爱学,然后就一直很费劲可能要到他上大学。
所以现在其实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难道都是随机偶然运气,进入这样的良性循环模型,到底怎么能够从一个循环到另一个循环?
因为当一个孩子不喜欢学某一个学科,进入了恶性循环,家长可能越逼他越是恶性循环,这种时候是很难办的局面。可能是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连拍球、跳绳,然后背唐诗、认字这样的一些简单的事情,都有可能让小朋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你越逼他,他越不学。
02
如何让孩子进入良性循环?
到底怎么才能够让孩子进入到良性循环?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我今年刚好看了一本书叫做《创造力与创新教育》,是施建农老师的书。施建农老师在创造力培养研究上,是踏踏实实地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从学术角度是很严谨的,他得出了很多有用的结论,并且他也引述了大量国外学者的研究,我今天也会参考他的这本书,把里面的一些结论拿过来作为给大家的一个参考,其中它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叫做控制智力导入量的开关。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这个东西是非常新的,我们很少听到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其实我们想一想,很自然的就是你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是在每时每刻都百分之百发挥的。
我们都有那种时候,上班的时候觉得太无聊了,心思都已经跳到不知道哪去了,然后就花了一点心思在手头的工作上,这就是你自己控制你的智力导入量,可能只用了你20%的智力来完成手里的工作,所以其实一个人的智商水平,整体的智力水平是一回事儿,愿意在自己的手头学习里边儿放进去的智力是另一回事。
有了智力导入量开关,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有的时候觉得这小孩可能挺聪明的,但学习学不会,或者是不愿意学等等,在这里面其实是他可能自己没打开他的开关,他自己的导入开关是关着的,他就没有真的把自己的智力导入到学习里面去,当然学习是分成不同的作业类型了,所以其实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来了,说到底怎么才能让一个孩子真的愿意学,就是导入开关到底是怎么才能打开呢?
就在这本书里面,当时在这个之后有一段话,他说我们认为在个体的创造性行为中,控制智力导入量的开关直接受个体创造性态度的影响,而态度又受到来自个体内、外两种驱动力的作用,内驱力来自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好奇执着等,而外驱力来自外界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一方面直接来自周围环境的要求,期望和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来自社会个体对创造性产品的评价,所以在这里面他其实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创造性学习的环境里面,动机是很重要的,不一定说这个孩子聪明就学习好,也不一定就是他的智力就和学习完全挂钩,智力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动机,这个动机不管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会决定这个孩子他真正打开了自己的多少开关到学习里面去。
内驱力外驱力这样的理论,我想很多父母也听说过了,我们在这里不细致的去追这里面各种各样驱动力的详细情况,但是我会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一下这个事情,因为在心理学领域里面,自我驱动论也是最近这几年还很热的,心理学界所认同的一个理论,它是把过去多年几个不同宗派对于自我驱动这件事情的研究汇总到一起,包括原来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评估理论等等,那么其实这种自主决定论,它认为人的主要动机内驱力的来源是这样子的方向,一个是兴趣,一个是成就感,一个是联结。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了,兴趣是你最爱做的事,就是没有人逼你,你爱做的事,比如说是做饭,那么成就感就是自己做了一顿饭,别人吃的很香,然后就有满满的成就感;比如说我录了这一课,小朋友喜欢,我也很有成就感。
连接感就是你做完这件事情以后,给他人带来的跟他人的一种连接感,比如你做了一顿饭,和家人很甜蜜,这种连接感也会让你对这件事充满了动力。这个是自主决定论里面对于人的内驱力的很大来源。
兴趣这是一件非常具体的事情,就是它很微妙,我们有的时候说不准这个人的兴趣是从哪来,尤其是小孩子,他一会好像对所有事情都有兴趣,一会好像对所有事情都没有兴趣,有的东西开始也有兴趣,后来没兴趣,有的开始没兴趣,后来有兴趣,但是其实我们也可以去拆解或者分析一下这种兴趣的几个方面。
03
兴趣从何而来?
兴趣来源有几个方面呢?
首先,最主要的是对于未知这件事,人是有天生的兴趣的。对于审美层面的,就是对于美,对于这个有意思等等,这些事情人是天生有兴趣的,其次就是对于有游戏性的部分,包括像竞争,激励就是得奖,然后策略,还有一些自主的挑战等等是有兴趣的。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对应到我们成年人是反映什么?
好奇心让我们追剧,天天在那等,然后想着下一集是什么剧情;审美让我们买包买衣服买鞋乐此不疲;游戏就是宅在家里面打游戏。这个是我们成年人把我们的所有的好奇心、审美、游戏都用在了这些方面。
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讲,比如对于一个追星族,他对于审美的兴趣就是他的idol,他的idol满足他对美的一切向往,他的好奇就是八卦,然后游戏竞争就是他家的idol一定要比别人家的idol要更强,这就是一个追星族。
孩子追星之所以像我们平时买包和打游戏欲罢不能,追剧停不下来,像一个追星族追他的偶像停不下来,就是因为在所有的这些领域里面都有人精心设计,把你带到了好奇心、审美、游戏组成的圈套里来。
可是在教育领域里面,真的没有人那么精心的去设计这些东西,没有一个做教育的人像写青春偶像剧的那些编剧一样,绞尽脑汁,费尽心思让你掉进那些编剧的陷阱里面,也没有人像真正去做包包,做鞋的那些商家一样,让你看见这个东西,仅凭颜值就要冲上去。
做教育的人就不在这些方面花心思,因为这不是他挣钱的生命之根本,反正教育多苦多枯燥多无聊,多没兴趣你也得学,所以就从来没有人像其他这些娱乐行业里面的人,在这些方面这么去花心思去做。
于是就导致了在教育里面,这个课程哪怕它是非常无聊,既不能引起好奇心,一点也不美,也没有一点游戏属性,但是你也必须学不可。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让一个人有兴趣是真的很难的。所以如果是在教育里面的很多课程里,既没有好奇心也不美,也没有游戏属性,可是在其他领域里面追idol就能满足所有的这些心理需求的话,其实一个孩子一个年轻人,他是非常容易就跟着他自己天生本来的天性就走了。我觉得是人之常情,这是很难阻止的。
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成就感我觉得往往是第二类的,就是你真的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你慢慢去琢磨去研究,越弄越好,然后就越来越有成就感。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总而言之,我自己就一直在想,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把教育做得也有吸引力,到我们也能让一个人,就这件事情,有真正自发的、发自内心的想要去了解事情,想要去学习。
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完全被内驱力驱动所做事儿的人,如果一个事情是我不爱干的事,没兴趣的事,我真的做不好,我后来发现我这辈子只能干我喜欢的事,学习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兴趣的。
所以,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给孩子去设计一些东西,让他们是真正有我刚才上面说的好奇心驱动、审美驱动,以及游戏性驱动,那么我们为什么想让孩子去思考一些问题?
说实话,你觉得一个小孩子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初一、初二,他们真的能做出一个历史评价吗?他们可能是做不出来的,不仅他们做不出来,大学生也做不出来,研究生也做不出来,教授可能也做不出来,我们在这坐着的更做不出来了。
你说二年级小朋友没法评价秦始皇,我们这些坐着的大人,我估计95%也不懂评价秦始皇,我们根本就没有去研究那些考古学的细节,没有去看过那些典籍,所以其实你要说真的客观公正的深厚的历史评价他们不会做,咱们也不会做,那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情?
你说是让孩子一定要学到多少史实,让他记住秦国年哪年发生多少事儿?我自己觉得,我们初中历史讲的很多东西我都记不住,我们在成长成年的过程当中很多史实,也未必有那么重要。当然,有很多历史文化的积淀,这些知识一定是对人总体来讲有好处的,但也不是非要记住那些事不可。
因此也不是说,通过这样的方式,一定让孩子学会背后的那些知识。而是我想要换一种方式学习,真的能够创造一个场合,让孩子突然发现,确实有一个问题,能让他自己觉得有点好奇心了。
所以这些评价也好,让他们去研究的课题,让他们去辩论的事情,让他们去做的这些任务,我们都是希望能够让孩子有一种以好奇心为驱动的学习,以及有很多让他们可以有游戏性的环节在里面,比如说让他们自己去找很多知识,让他们PK,让他们组队等等,以及我们还会去给他们做一些创造性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搭建去设计自己的产品。
在所有的这些过程中,我们是希望能够让孩子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某件事情好奇,或者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创造一个自己的产物,而这种情况下希望他们能够把好奇心、审美和游戏性的这些机制,能够作为学习的动力。
04
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一个综合系统。创造力,它和人的智力、知识,就是学习成绩有关的这部分只是很浅层的,是很表层的一部分。但是在它之上,一个人的思维风格,一个人的思维到底是能不能让他打开创造力,再往上是一个人的人格或者动机,他的人格是否充满热情的总是很想要去创造,而再往上面一层就是社会层面的,一个社会的组织文化,是否给孩子这种创造力培养的机会。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所以我们其实想做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创造得到发展的机会,能够建立一种组织文化,能够建立这样的系统。
所以,创造力的一些心智特征,包括发散性思维,然后一个人总体的知识背景,肯定是给他良好的积淀,我们现在给孩子通识教育,希望他起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知识基础,特定的知识背景,某一个方向的motive,就是动机,刚才也讲过了,一个人是否被内驱力激动,对任务的投入,对模棱两可的忍耐,其实是指他不是特别偏颇。他能够觉得OK,我是这样的观点,但是别人那样的观点,有可能也是对的,他能够多角度、合理地看待事物,这是创造力的形式特征。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如何达到这样的心智特征?
一、为儿童创设一个易于感应的环境,易感应就是指他自己做一些创造力的事情,是非常容易能够得到回馈,得到一些他能够真正的自己去做这样的事情的环境。
二、鼓励儿童独立从事操作性活动,就是孩子不是每一个事情都是按照命令按照规程完成的,而是让他自己去独立的完成一些操作。
第三个重视对孩子在情感上的支持,让他有一些新的想法,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有一些自我观点的表达,能够被聆听被鼓励。这就是像我们在做像秦始皇这样的课程的时候,一个小孩子他可能说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幼稚的,没有关系,孩子说的东西怎么能不幼稚,但是父母这个时候就说你懂什么,你别说了,这个是一种非常负面的评价,但是如果父母问一句说:你为什么这么想,你从哪一点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就是一个非常鼓励性的言论。
这样的回馈多了,其实你对孩子就是一个情感上的支持。他觉得我自己去思考去表达一些观点,我自己看了书有我自己的想法,这件事是被鼓励的,那么,他以后就会在这件事情上面会越来越多的投入他自己的经历和情感。
第四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遇到,并且允许孩子出现退步。其实这也是说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的问题,就像前面说的让孩子自己独立去进行一些操作,你让他独立去自己进行一些操作,让他自己去寻找方向,肯定他有失败的时候,因为人家是只允许失败。
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那他就根本没有任何探索空间。探索就是指成功失败各有一定的概率,那你允许他有一定的失败,甚至有一定的退步,给到一个限定的空间,当然不能无限的。他有一定的这样的自由探索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把孩子一切都规定的非常死,让他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其实一个人是不太可能发展他自己的创造力的。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第五思维和能力,第六就是帮助儿童树立好与人相处和自己独立的关系,以及帮助孩子建立有明确规定的训练和行为标准,这两条其实也经常被人忽略。
在我们的营地中经过了每次的课程之后,其实老师写下的最深的感触倒不是孩子怎么学了,学了多少东西,都是很多孩子都有与人相处的问题,都有被人孤立的问题,也有与人发生冲突,不知道如何处理的问题,也有找不到边界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很多,但是这些问题其实可能有的时候父母都没有机会去观察,因为父母平时白天一整天看不见孩子,也观察不到孩子怎么跟同龄人相处。
但这些其实对于一个人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以及他将来能和别人去协调合作,去做创造性的事业都很重要,这是给父母的一些培养建议。如果你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内驱力驱动,且有创造力的人,这些是值得尊重的。
所以回到说我们为什么做童行学院?我明明是写小说的,不好好写还非要干这件事,就是我从心里面是真的有点情怀在这个地方,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和锻炼的机会。
所以我们第一条,是我们的几乎第零原则就是要有很有爱的老师,这样有爱的老师,就是他打心里面愿意去看见每个孩子,听见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有爱的老师这是我们招人时候的一个原则。
在后面课程设置的原则就是,我们首先是给孩子设计一个让他觉得有兴趣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我们想方设法怎么能够让他调动他的好奇心,或者是让他觉得真的很愿意去投入,我后面会有一些例子来讲,我们如何去设计让孩子觉得很有兴趣的目标,我们希望说通过目标能够达到内驱力兴趣驱动的学习,然后我们会有输入,输入就是一些知识学习信息输入,我们通识教育科学、人文、艺术、社会给孩子不偏不倚一个比较综合性系统的知识输入,然后我们会锻炼他一定的思维能力,我们会希望让孩子有输出。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这个输出我们会希望他很有想象力,有逻辑能力,这些是我们的整个课程设计,最后我们会有作品,不管是一个思考辩论题的问题,让孩子最后进行论述或者辩论,还是一个创造性的作品,我们其实都会让孩子自己去做创造
点击图片了解童行肯尼亚营地课程,带队老师正是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中记录的童行学院刘怡老师
这个是我们在四川老河沟那边的一个夏令营,夏令营会让孩子做一个自己的纪录片,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做了一个定格动画,他是自己做了一百多帧动画,自己剪到一起去的,当孩子每天晚上饭也不吃,睡觉也睡,自己做定格动画,你会看到什么叫做兴趣驱动的学习和成长。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后面是另外的几个小朋友他们做了一个采访的视频,然后他们自己去拍摄、自己设计脚本,自己剪辑采访,剪辑和后期都是他们做的,然后以我最近这些认真的去找市场上的这种视频团队的了解看,像他们做成这样的视频就已经能够一条视频挣几万块钱了,所以这个小朋友他就算不上什么大学,他就靠这点技术他已经一个月几万块钱养活自己。
所以我们就在想说,很多时候我们会低估孩子的能力和创造力,像他们说的那些采访视频,你让我们现场大部分家长是做不出来的,孩子们他们以后比我们能力强,也比我们有创造力,最主要的是我们要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把他的创造力表现出来。
孩子其实在这样的过程中是学到了社会,学到了自然,学到了科学,学到很多东西。然后除此之外,他们还很快乐,待会儿我就很希望大家能看到最后的彩蛋,你们就会看到他们是有多么快乐的来进行这个过程。
我们还有这种夏令营,这个是在福建的一个夏令营,孩子自己去设计一个公共空间,有建筑师带他去做,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习了中国古建筑的知识,学习了很多历史传统文化,这种是属于在家里面,你可能让他去读一个中国民族文化的书,他们可能不会愿意读的,但是你告诉他说,你必须得给当地设计一个建筑空间,他们就一定要去学习这些知识和文化,这就是以兴趣去带动学习的一个例子。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然后这个是我们这学期的周末课,周末课是动物主题,动物主题会让孩子去学习动物的相关知识,而这是一个月的艺术课让孩子去制作世界的动物图腾,所以他们就去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哪些动物图腾,他们会去制作自己的这种图腾书。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其实孩子就学了很多的历史、各个民族的文化知识。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05
我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资源的稀缺,其实这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右边这两条路,普惠的公立教育,但是它优质的教育资源非常稀缺,竞争很激烈,那么很多家长就去拐到左边昂贵的国际学校,那一年可能要几十万,然后优质的精英教育当然是资源很好了,但是出国留学经费也很高,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我就一直在想要探索右边的这第三条路,就是对于大部分能够接受的普惠的公立教育,有没有可能让他们也接受到类似于像国际教育这样更好的、更新颖的、更有创造力的一些教育方式,我希望通过课外的教育来弥补这种整个公立教育里面所固有的一些不足。
所以我们自己现在是开发了自己的线上课堂,这个是我们今天请小朋友来帮我们测试的童行学院APP,如果说是课外是这种真人来授课的话,它的成本仍然是很高昂的,很多父母每年要花好几万在课外培训上,所以我们后面会非常希望用前沿的科技技术做虚拟老师,这个形象是虚拟的,后面还想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跟孩子有很多互动,让孩子跟虚拟老师可以直接对话,去提问,孩子可以做很多的练习。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所以我们希望在童行学院的线上课堂里营造一个温暖的氛围,老师能够对于这些小朋友的很多观点有鼓励,这些小朋友可以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有一些互动的游戏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操作,最终我们是希望让孩子在这样的过程里面,对于经典文化,对于科学家,对于整个的人类文明历史能够有尊重,了解到人类文明历史的博大精深,这个是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APP教程,今年年底会推出。
点击图片查看更清晰
所以我自己对于整个教育的疑问其实都会明确一点,就是孩子的这种学习动机到底是从何而来,我自己的所有的教育实践也都围绕着这一点,就是如何给孩子设计出让他们真正有兴趣的学习课堂,让他们通过兴趣引领这种学习,未来希望整个童行学院的线上线下课堂能够打通起来,让孩子进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能够用最普惠、最便宜的方式,让最广大的公立学校的家庭也能得到相对国际化的这种教育的思维和理念。
童行学院重磅推出:“喜约双11”活动
活动规则:在这个11月,不论您之前是否购买过《哲思之旅• 体系化通识启蒙课程》,都会有您想不到的惊喜,马上点击来了解~
活动周期:2019年11月1日——2019年11月14日
点击下图,了解活动详情👇
互动话题
你和孩子学习的动力来自哪里?你是如何培养与锻炼孩子创造力的?文末留言,我们一起讨论分享吧~
拓展阅读
12
郝景芳
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得主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
童行学院创始人,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email protected]
📖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童行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