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我门诊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儿童青少年自伤、自残、自杀未遂的孩子。当去了解孩子的心路历程的时候,往往发现他们存在长期的抑郁情绪已经1-2年。很多人不禁发问,说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真的有这么孩子存在自伤自杀的念头吗?我想,现况可能比大多数想象中要严重。
有报告显示中国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7%。青少年中学生自杀计划报告率为7.3%。青少年中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2.7%。我们可以粗略的说,在中国,中学生存在自杀意念的人群接近20%。
研究发现与高中生自杀有相关的因素有:离家出走、孤独、因学习压力不愉快、性行为、被约会对象殴打。
与初中生自杀有相关的因素为:离家出走、孤独、因学习压力不愉快、动手打架、被欺负、抑郁情绪、被躯体虐待、被性虐待等等。
因此如果我们身边的孩子出现上述经历,家长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图 源 | pixabay
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得知,这些风险因素产生时,孩子从周边环境中得到的支持或反馈,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孩子下一步的行动。例如:当孩子感到学业压力大(无论孩子成绩好坏)、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陪伴少、父母吵架、亲子沟通欠佳)、缺乏有效的情感支持(感到孤独、不被理解接纳)、同伴关系紧张(缺乏同伴支持、校园欺凌)等情况出现时,孩子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并走向自伤自杀的境地。
有两个独立的问题需要单独来谈一谈。
一、校园欺凌
目前,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层出不穷,公众多把注意力放在被欺凌的孩子身上,其实欺凌别人的孩子的心理状态也非常需要我们去关注。
青少年的青春早期和中期各具有不同的特点,欺凌和被欺凌行为发生的高峰期是青春期早期,至青春期中期呈下降趋势。这提示我们要更加关注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13岁前后)的校园生活情况。
监护人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与同学相处过程中有无遇到困难。
我建议从入学开始(幼儿园)家庭就要开始给孩子提供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科学系统的社交技能教育。学校应开展科学系统的防止校园欺凌发生的科普教育。
图 源 | pixabay
二、沉迷网络
研究显示,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都存在关联,而网络成瘾的孩子如果存在抑郁情绪和欺凌或者被欺凌行为则更容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危险行为。
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和自杀问题应引起重视。几乎每个带孩子来到门诊的家庭中的监护人都会抱怨这个共同的问题:我家孩子玩手机/电脑的时间太长了。
其实很多孩子手机不离手不仅是被手机的内容所吸引,背后往往提示孩子:需要依靠网络与同龄人社交的需求、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快感或者存在感缺乏、情绪低落脑力不足只做一些被动注意为主的活动等。
如果家长一味的指责孩子、命令孩子不使用网络,而忽视了孩子玩手机背后的心理需求,有可能会总是碰壁,会激化亲子之间的矛盾,反而把孩子越推越远,加重孩子沉迷网络的现象。
图 源 | pixabay
下面,为大家介绍美国心理学会(APA)所提出的青少年自杀的识别与干预建议。
青少年自杀的6个风险因素:
  1. 精神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及其它心境障碍。
  2. 酒精或其它物质使用。
  3. 冲动行为。
  4. 过去曾遭受精神创伤或虐待。
  5. 家庭成员有自杀史。
  6. 曾有尝试自杀行为。
图 源 | pixabay
青少年自杀的9个危机信号:
外形或卫生状况发生改变
很多孩子出现情绪问题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孩子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表现出化妆、挑选衣服的时间过长,十分在意自己的发型等等。这是因为孩子缺乏自信,十分在意外界的眼光,因而十分在意自己的外貌。
第二,如果孩子的情绪体力状态特别差,就可能出现无力在意自己的外貌,比如觉得洗头洗脸洗澡都是非常累的事情,无力维系自己的外表。
酒精或其它物质使用的增加
当孩子受到情绪问题困扰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会出现尝试吸烟、喝酒、甚至是大量饮酒的方式来让自己麻木,逃避低落的情绪和烦乱的思绪。
成绩突然下滑
长期的抑郁焦虑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脑力和体力。而维系成绩最需要的就是专注力、反应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等。
因此,很多长期存在情绪问题的孩子会出现成绩的明显下降,而在中国,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情绪问题的原因,也是发现孩子明显下滑的成绩,这才引起了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
回避社交
如果孩子饱受情绪困扰,他可能会感到心情差、体力差、不想说话、不想出门。
最初是说话越来越少,后来是回避朋友的邀请,之后甚至出现连最基本的社交(走出自己的房间门在客厅餐桌吃饭、买东西与结账员交谈)也无法维系。
谈论自杀或死亡
当一个孩子的言语中透露出和自杀相关的言论时,例如说出类似“一切都没希望了”、“不想活了”的话,这时一定要引起监护人的重视。因为这证明孩子的脑海中曾经思考过关于自杀的念头。
我们要去探究,是什么缘由什么场景让孩子起了这样的念头。
尝试有风险和刺激的行为
自伤自残行为
开始向周围的人赠送东西,并说出告别的话
搜集自杀相关资料、购置相关用具
图 源 | pixabay
青少年自杀的6个干预行动建议
1. 表达关心
坦诚而开放地讨论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可以给孩子明确地传达一个信号:你很在乎他/她,并且希望了解他/她的想法。
2. 认真倾听,正向反馈
不要说:“别再跟我说这些了”,“我小时候可没你这么娇气”。
要问:“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认真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3. 保持联系
尝试把他关在家里,试图为他隔绝外界的伤害,但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你应该帮助孩子保持和朋友之间的联系。同时作为家长,也该拿出额外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增强孩子周围的支持系统。
你们可以一起看电视,甚至各干各的事情,但”你在他身边“是你真正需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
4. 有同情心
多向孩子表达你的爱,“你是好孩子”、“我对你很满意”、“没有人是完美的”。
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并且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支持孩子、陪伴在他身边。
5. 相信你的判断
如果孩子否认自己想要自杀,但你却怀疑他话语的真实性,相信你的直觉。
防患于未然总是好过事后后悔。
6. 安全第一
收好家里的尖锐器具,尽量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家,并在需要时尽快向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图 源 | pixabay
如果父母用心去感受、去留意,青少年的自杀征兆是不难被发现的,而自杀的风险也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任何情况下,父母需要向子女传达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总有人支持你,问题总有解决的途径。
公益直播
相关阅读
周娱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型博士毕业,接诊病种包括儿童心理发展与精神障碍等。
长安二维码,可咨询医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