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内容是前段时间我给《中学时事报》录制的一节音频课。疫情期间,舆论场上谣言满天飞,大多数人都知道应该独立思考,不要被假新闻左右,但真正做起来,要想不掉入假新闻的坑,很难。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舆情观察经验,试着录了一节音频课,想教大家一些简单可行的辨别新闻真伪的方法。
稍微有些遗憾的是,最终放出的版本还是删掉了一些内容。所以我在这里重新做一个完整版,正好也试一下微信新增的付费阅读功能。正文内容都是免费的,最后付费的部分,可以用1块钱解锁音频和一道新思考题,大家随意就好。
本讲重点
1.疫情期间的谣言回顾
2.快速辨别假新闻的四个方法
你好,欢迎来到《给中学生的媒介素养课》,我是本期讲师,栾轲。
这一讲我们来聊聊“如何辨别假新闻”的问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因为疫情,大家都宅在家里,不停地刷手机,假新闻的问题也被凸显出来。疫情期间,我相信很多同学也都刷到过假新闻。腾讯新闻的“较真”栏目就总结过新冠肺炎十大谣言榜,我随便摘取几条,你看看你有没有听说过:
第一条:为防控疫情,北京即将封城。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件事并没有发生。但当时的确很多人信以为真,还跑去超市抢购。
第二条:1月26日晚央视新闻,白岩松将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
这个假新闻相信也有很多人中招,不少学校还要求老师在群里转发,让学生一起收看。结果很快被辟谣。
第三条:放烟花爆竹可以消毒,预防瘟疫。
这也是春节期间的一个大谣言,这条谣言还扯上了民俗,说什么古代放鞭炮就是为了驱逐瘟疫——事实上,古代的瘟疫一样不少,放鞭炮并不能起到阻止瘟疫传播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假新闻,我想告诉你的是,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刷到各种信息。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怎么辨别真伪,就成了当代人一项重要的能力。
长期以来,你可能听别人说过,要提升“媒介素养”,要独立思考,要加强判断能力,但说实话,这些建议都欠缺一点“可行性”。你知道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就是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所以今天,我给你几个简单的方法,绝对简易可操作,帮你来识别假新闻。
给信源分级
首先,你要学会给信源分级。
今天的舆论场上,所有人都可以发声,但请你牢记:看到一个声音,一定要看它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说,权威媒体的可信度要远远高于自媒体。在中国,权威媒体首先是中央级别的大媒体,比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其次是各地的主流媒体,比如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还有一些声望比较高的杂志类传媒,比如这次疫情报道中表现非常突出的财新、三联生活周刊等等。
这些权威媒体发布的消息,相对来说更准确,因为权威媒体背后,是一家机构在为它的信用背书,而且他们都有一套明确的新闻操作规范,从记者采访到编辑修订,然后是校对审阅、主编签发,这套流程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出假新闻。而自媒体背后往往只是一个人或几个人,也没有采访能力,甚至根据只言片语就能炮制出一篇文章,也就是所谓的“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比如那个已经被封号的著名自媒体“今夜90后”,就曾经靠作者的脑补,描写出一位自杀少年跳桥前的心理活动,让人大跌眼镜。
除了给媒体的可靠程度分级,你其实还可以对自己朋友圈里的个人做个信用分级。有的人视野开阔,性格严谨,转发的内容长期来看总是比较靠谱,这类人就可以放进你的相对可信名单上。请注意这个名单和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你爷爷可能很爱你,给你零花钱,带你吃好吃的,但也因为他很爱你,所以常常给你转发一些“这个和那个不能一起吃”“震惊!这些真相99%的人都不知道”,你可以选择不相信爷爷发的消息,也可以适当给爷爷辟谣,但不要影响家人之间的亲情。
总的来说,你应该在自己的脑子里建立一个信源分级体系:这里既有你相对信任的媒体,你认为说话比较靠谱的家人朋友;也有不那么可靠的信源,比如自媒体或者身边爱转谣言的人。但是注意,这个体系只用于你个人对信息分级处理,和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
交叉验证信息
第二,学会交叉验证信息。
虽然我们已经对信源进行了分级,也有了一套个人层面相对可信的名单,但当一个新闻爆出来时,即使是权威媒体,也可能被欺骗,成了假新闻的推手。这个时候,学会交叉验证信息就很重要。具体来说,就是“让子弹飞一会儿”:一条新闻出来,不要着急表态,先看看各路媒体怎么说,有没有不同的声音,过段时间会不会发生反转。
疫情期间,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双黄连事件”。这条新闻首先由新华社旗下的微博“新华视点”发出,新闻的内容是: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消息一出,所有药店、电商货架上的双黄连被抢购一空。但这个消息很快就受到多方质疑,有记者跟进采访当事方上海药物所,对方表示“科学的事情不能说太过”“实验数据不知道”“不好说治病是否有效”,而直到今天,世界卫生组织也没有说哪种药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显然这个消息并不靠谱。
这里特别要提醒你的是,如果你已经相信或者转发了一条新闻,又碰到了反转,请一定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选择,就刻意忽略反转的消息,或者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有错。比如你已经去抢购双黄连了,后来知道双黄连没什么用,就不要强行支持双黄连了,找各种证据证明自己的抢购是有道理的,甚至去和辟谣的人争辩。人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在错误里无法自拔。
记住,让子弹飞一会儿,多看看不同的消息,如果这个过程中你上了谣言的当,也不要为了面子死撑着。
警惕标题党、阴谋论
第三,要警惕标题党、阴谋论。
在舆论场上,标题党其实是相对好识别的,大家浸淫移动互联网多年,对“震惊”、“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类标题可能都免疫了,在这里我只告诉你一个窍门:只要一个标题拼命想引起你的关注,你就要小心,比如重磅消息!刚刚爆出!独家新闻!一定要看!……重要的消息,标题应该传递事实本身,而不是拼命引起你的关注。
比标题党更要命的是阴谋论,阴谋论是永远存在的,有些阴谋论言之凿凿,乍一看确实很有道理,但你要仔细读一读,查一查,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硬伤。比如有个流传很广的阴谋论说,曾参加武汉军运会的美国女军官是新冠肺炎“零号病人”,这个病毒是从美国那个被关闭的生化实验室放出来的……这个阴谋论,颇有点像前段时间的另一个阴谋论——新冠病毒由武汉病毒所泄露,也是几条不相干的线索,推导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其实你想一想疫情在中美两国爆发的时间线,如果病毒先在美国传播,怎么可能瞒住大部分美国人,一瞒就是好几个月,最后造成疫情先在武汉爆发呢?当然阴谋论者会说,去年美国把新冠肺炎都当成流感了!可是我们知道,新冠肺炎的病情、死亡率都和流感有很大区别,其次美国也有科研机构做了追溯性检测,直到2020年1月,美国流感病人提供的病毒样本里也并没有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你看,让子弹飞一会儿总没有错,阴谋论也会被更新的信息击破。
区分观点与事实
第四,学会区分观点和事实。
很多人会被假新闻骗到,是因为自己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立场,看到一个新闻能验证自己的立场,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转发。但是请你记住,事实比观点更重要。
比如,你可以相信中医药的作用,但不要因为你相信中医药,就认为神医李跃华治疗新冠肺炎的新闻也一定值得相信。这个李跃华自称用穴位注射法给患者注射苯酚,100%治愈了新冠肺炎,呼吁医学界给他一个机会,当时也有很多人觉得,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但这只是他单方面的说法,后来媒体追踪发现,他号称“治愈”的患者并没有全部痊愈。而且你也无法验证,那些好了的患者到底是自愈还是被他治好的。
所以这则新闻并不可信。要知道李跃华没有医师资格,如果去掉他所谓中西医结合疗法的背景,谁敢做这种给人注射有毒性的苯酚的人体实验呢?即使是中医医生,也要遵循医疗规律,不能在安全性没有保障的前提下,就拿患者当小白鼠。所以你看,很多时候不能因为自己的立场,就去选择相信一则新闻。
本讲小结
简单总结一下,我们如何辨别假新闻。
首先,我们要给信源分级,相信权威媒体,找出相对可靠的个人信源。
第二,我们要学会交叉验证信息,记得有新闻爆出来时,让子弹飞一会儿。
第三,要警惕标题党和阴谋论,看见任何消息都要多想一想。
第四,要学会区分观点和事实,不要因为自己先入为主的立场就去选择性地相信一些新闻。
训练自己识别假新闻的能力,提升媒介素养,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必修课。毕竟如今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大量信息,但你看到的未必是事情的全貌。有一张著名的漫画表现了这种困境,你可以看一看,然后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犯过类似的错误。
如果有一天,当你看到一条新闻,不是简单地去浏览然后直接相信,而是能够思考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发布的,是否可信,逻辑上有没有问题,那么你就算初步入门了。
课后作业
今天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如果你在手机上突然看到一条消息,称“钟南山院士在《柳叶刀》发文证实莲花清瘟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你会相信这条消息吗?你要如何验证它的真实性?欢迎你留言,说出你的思考。
(这个题和音频里的思考题不一样,难度更大一点,争议也更多,所以只有付费的人才能看到,这样可能口水会少一些——当然也是因为音频里的题目已经过时了,我懒得重新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