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谁管钱?
这个问题似乎是个高敏话题,扔在人群里总能掀起热议,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1
谁管钱更好?
有人艳羡“把钱完全交由一方管”的那种信任感。
羡慕发嫂,把别人的“大哥”,变成了自己的“孩子”,一个每月朝自己要零花钱的孩子。
周润发曾在采访中被问及身价多少时,他说:“这得问我老婆,我家产多少只有老婆知道。”
羡慕霍思燕,被老公宠成女王。
霍思燕在被问及家里谁管钱时霸气宣言“他从来不会说我的钱你花,因为他知道我的钱’这三个字就是错的。
羡慕谢娜,在婚姻里,既有清醒的自知,又有适时放手的果敢。
张杰在婚初也曾把自己的银行卡交给谢娜,但谢娜非常迷糊,迷糊到不是忘了把银行卡放在哪,就是把银行卡密码忘了。
因此,她“自觉地”把家庭的所有财政大权交到老公手中。
比起把这种敢于把后背交给对方的家庭财务模式,也有人青睐“共同管理财务”的和谐。
有记者曾经问高圆圆:“你每个月给赵又廷多少零花钱?”
女神莞尔:“我家不存在谁管钱的问题,有共同的账户,谁用就拿,没分那么细。”
有时,也会对“家庭AA制”的独立潇洒,心生敬佩。
陶虹说:“我们俩各花各的,谁也不知道谁有多少钱。”
徐峥说:这辈子最扫兴的事,是陶虹不爱花我的钱。
但无论是哪种家庭财务管理模式,都有各自清晰可见的优势,也有相对的劣势。
  • 财政大权完全交由一方管理得有基础,管钱的一方有更突出的决策能力和理财能力。
选择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合理利用钱财,避免浪费;二是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
掌管财务大权的霍思燕说:“家里的生活费,都是我理财挣来的。”
发嫂说:“我手中的每一分钱都是周润发辛辛苦苦挣来的,所以我要尽可能地让它保值升值。”
而不管钱的一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定期领月粮”的日子虽然省心,但也承担着不小的压力和风险。
比如,财务支出受到掣肘。
据说,以年近1亿的收入,排在名人福布斯排行榜15位的邓超,每个月零花钱只有600,给鹿晗买生日礼物都要找人凑钱。
极端的情况下,有可能面临“人财两空”的悲惨。
  • 共同管理财务的模式,相对而言,比较稳妥。
现在,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采取这种家庭财务模式,既可以减轻夫妻双方的经济负担与责任,同时又能保持各自的经济独立性,享受自己支配金钱的乐趣。
但这有一个大前提,双方不会因为挣多挣少产生矛盾和纷争,即使是心里的不平衡感也不行,日久天长,很容易就变成了现实的问题。
  • 家庭AA制,一些摩登家庭会选择的新家庭财务模式,自由和公平是基调。
给对方最大的自由度,但有时候可能也会隐藏最大的风险。尤其是有了娃之后,100%的公平是很难做到的。
这样看来,其实不存在最优的家庭财务模式,每一种都有同样幸福的可能。
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夫妻因为金钱争吵,甚至反目成仇?
美国一项研究指出,超过70%的夫妇或男女朋友,几乎每天都会为钱争吵。
其实,很多时候,“家里谁管钱”这个问题,不见得是“谁管”这一形式有多重要。而是“谁管钱,就决定了钱该按谁的意思花。”
归根结底,矛盾的源头在于金钱观的不一致。
2
其实是金钱人格在作怪

斯科特·帕尔默与宝芬妮·帕尔默是美国有名的“金钱伉俪”。

他们曾帮助数千对因家庭财务问题走到离婚边缘的夫妻走出危机。
在聆听观察了数千对因财务问题苦恼的夫妻后,他们发现,经常为金钱吵架的夫妻,发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的金钱人格不同

斯科特·帕尔默夫妇将“金钱人格”定义为:每个人考虑或处理金钱问题的方式。
并将“金钱人格”分为5种类型:
1. 省钱王——财务观念:花钱越少越骄傲。
“省钱王”经常显得非常“小气”,消费特征表现如下:
  • 有省钱的本能冲动
  • 极少冲动性消费
  • 避免信用卡欠债
  • 在财务方面有条理、负责任且值得信赖
2. 消费狂——财务观念:今朝有酒今朝醉
只要提到“买买买”就会让他们感到无比兴奋,他们的消费主要有以下特征:
  • 不交流,想到什么就买,很少和伴侣商量
  • 总是懊悔自己不太理智
  • 花钱总是超预算
3. 冒险家——财务观念:人生玩的是心跳,花钱买的是刺激
”冒险家“不会放弃任何尝试新事物的机会,他们经常为自己的”非理性“买单:
  • 不太在意细节,只要听到一点消息,就敢投资
  • 缺乏耐心、做决策快而激进
  • 做事凭直觉,没有长远规划
4. 求稳者——财务观念越安全越好
”求稳者“希望未来是稳定安全的,他们喜欢前后一致和清晰的预期,性价比是其花钱考量的主要指标,因此他们:
  • 更喜欢研究、做计划
  • 值得信赖,很少陷入财务危机
5. 随性者——财务观念:钱是什么?重要吗?
“随性者”往往对钱没什么概念,如果你具备以下特点,你就是一个“随性者”:
  • 对生活感到满意,即使很穷,也并不在意

  • 重视人际情感,很乐意将自己的钱财交给他人保管,因为觉得这会促进彼此的感情

  • 钱对自己没有激励作用,常常基于自己想要什么做选择,而不是钱

  • 缺乏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不在意钱,所以对金融一窍不通
这五种金钱人格,又可被归结为十分冲突的两大类:
类别一:消费狂、冒险家和随性者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把金钱看成手段而不是目的;比较冲动;较少为钱感到忧虑。
类别二:省钱王、求稳者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把金钱看作目的;可能有意地进行大肆消费;常常为钱感到焦虑。
如果你和伴侣分属不同的的金钱人格,特别分属不同的两大类,意味着可能冲突在所难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测一下,看看有多准~)。
3
趋向一致的金钱观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夫妻双方一旦具有不同的金钱人格,就意味着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呢?
未必。
斯科特·帕尔默夫妇在《谈钱不伤感情》一书中,就为拥有不同金钱人格的夫妻给出了很有价值的建议。

  • 尝试选择一天去体验对方的金钱人格
比如”省钱王“和”消费狂“组成的家庭,可以尝试周六双方都按”省钱王“的方式消费,周日再都按”消费狂“的方式花钱。
在体验的过程中,要努力理解对方的想法,尽量不要有:你不该买这个、你怎么这么抠......之类的抱怨。
相互体验对方的消费方式,再反思自己,更可能在差别中实现折中或妥协。

  • 每月进行“金钱会面”
什么是“金钱会面”呢?

就是每个月抽出固定的时间,来和伴侣谈论金钱关系。
这里要注意,“金钱会面”不但是结算家庭账目,它还包含很多方面,比如管理金钱、支付账单等等。

具体可以尝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评价现有财务状况,包括现有存款和现有欠债情况。这是消除夫妻疑虑的重要一步。

在这个阶段中,可以开诚布公地谈谈家庭存款及债务的构成,制定花钱及还债计划。也可以分析一下目前花钱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哪里花得太省了,哪里不该省等等。
除此之外,夫妻双方应该和盘托出彼此认为目前的金钱关系中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如下:
注意,这一阶段,重在解决问题,不要去过度纠结对方的“过错”,是否藏有小金库、超额花费等等。
第二阶段:坦诚说出自己接下来的财务需要。
这个阶段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着重考虑对方的金钱人格。比如妻子是“省钱王”,她对钱有很强的控制欲,那么双方就应该探讨一下怎么缓解她的焦虑。
2.想办法把上面的金钱关系清单中,把不利的一面划去。比如,5年没有度假了,就要制定计划,近期去度假一次。

第三阶段:共同制定实现梦想的计划。
在这个阶段里,可以谈论短期梦想、长期梦想、个人梦想、家庭梦想等,任何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都可以谈论。
因为,这是唤起夫妻双方激情的重要一步。
说出梦想之后,双方还要一起商量出一个计划,怎么共同去实现梦想。
总的来说,理解对方是调和夫妻双方南辕北辙的金钱人格的重要一步,趋向共同的金钱观是夫妻关系稳定的基石
虽然说每段婚姻都始于希望与梦想,但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打磨中,只有彼此坦诚、正确地谈”钱“,才不至于止于坟墓。
但,我们好像比较避讳谈钱,觉得夫妻间摊开了谈钱会伤感情。
但事实上,问题不会因为隐忍而消失,却会像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最后,以更加激烈的方式爆发,甚至到不可收拾、不可挽回的地步。
碍于感情不好意思谈钱,最后反而因为钱伤了感情。

无论家里谁管钱,记得时常开诚布公地聊聊现状,畅想一下未来,规划让家变得更好的方式。

在最基础、最简单(不是容易获取,而是最容易说清楚)的事情上,达成共识、夯实信任,幸福才有更大的可能。
一段好的婚姻里,谈钱永远不俗!
参考资料:
《谈钱不伤感情:影响夫妻关系的5种金钱人格》【美】斯科特·帕尔默、宝芬妮·帕尔默
川妈说说
帕尔默夫妇推荐的“夫妻谈钱三部曲”,看起来好像很普通,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真正做到开诚布公地谈钱,不埋怨、不抱怨,真的不容易,特别是分属不同金钱人格的两口子。
作为一名理性消费者,又浸渍多年的经济管理学习,我相对“求稳”,而浪漫主义的川爸相对“冒险”。很多时候,我就是他花钱路上的“绊脚石”
。当然会有冲突,但几乎不会因为钱吵架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真的会想帕尔默夫妇说的那样,可以坦诚地“谈钱”。从最早一穷二白两个人开始打拼,到后来慢慢变好,一直都会。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会反思近期消费状况,通常是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相结合;规划未来,该花就好、能省则省;当然最喜欢的还是畅想愿景,然后更有动力努力工作,让家变得更好。
一直认为,在金钱这个好坏难辨的事情上,没有隔阂、相互完全信任,感情、婚姻才有了最基础的基础;
先俗起来,两口子才能真正优雅起来。

推荐阅读 
我是川妈,曾经的女博士,现在的大学老师。飘过美国、澳洲,目前坐标北京。
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