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观点认为,今年8月份,票房市场就有可能恢复到80%左右,到国庆档的时候基本上还将有小增长。”在上影节金爵论坛“电影发行与放映新趋势”上,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讲武生说。
随后他在采访里补充道,“我指的80%是电影同档期的那一天的票房高点应该能恢复到过去的80%,不是说它整个8月都是如此。”而这个预测是有数据依据的,7月24日影院复工后迎来的首个星期五,中国电影票房显示当天电影大盘达到2006万,电影开放场次近8.4万场,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影业总裁李捷的话来概括就是,“基本上是中国电影市场六分之一的场次,实现了日常票房大概五分之一的票房”。
电影产业中从上游制作、中端发行宣发到下游放映,资方和各环从业人员都不约而同关注着复工后首个周末的票房数据。“从我的角度,我认为大家只是在观察,因为他们对市场恢复的态势把控得不够精准,因此他们需要本周末的数据来作为他们决策的依据。”讲武生说。
现在复工后首周末的票房数据已经浮现,7月25、26日两天,电影大盘票房累计达到6904万。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影院复工率与放映场次连续7天上涨,截止昨天,全国恢复营业影院达到5103家,放映场次从1.2万增长至11.4万。
票房市场给出的反馈似乎比预想更好,那么电影产业的信心恢复了吗?“我们对这个周末数据有了新高并不是非常惊讶的,因为是有用户和观众基础的。整个行业在生产端、放映端、发行端其实并没有恢复来原来的能力,整个的恢复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猫眼娱乐CEO郑志昊说。
“病去如抽丝”,不要着急,丝也有抽完的一天。

“片量足够放到明年5月”,

国产大片何时入场?

“从投资上来讲,其实大家应该很清楚,未来电影市场只有恢复到票房市场的高峰值,整个产业链才是全部是受益。如果恢复不到的话,所有的投资者都会有一些信心上的不足,所以说提振信心,其实目的还是尽快恢复到市场的高位。” 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兼新丽电影总裁李宁说。
(新丽电影总裁李宁)
行业恢复正轨,首先还是要算一笔票房帐。影院复工后首周末的票房数据让行业得到了些许安慰,但安慰还并不够,或者可以说,票房市场应该还能给出更多“安慰”。
观察目前电影市场上的放映片单,一部分是《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喋血战士》这类已经在海外放映但首次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新片,一部分是《第一次的离别》这类小体量国产新片,而绝大部分是《寻梦环游记》《误杀》《风声》等重映电影。
这种情况下,不能说电影市场上选择丰富。但是影院有序复工后,国内观影人次一周内上涨至127.5万,票房也在持续增加,猫眼调查数据显示,2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积极回归影院,一二线城市观众对影院复工反应迅速。这其中可以感受到,观众市场的观影需求在持续加强,但是电影市场上目前的内容供给并不足以满足观众需求。
从片源上讲,国内储存电影数量不至于无法解决燃眉之急。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表示,“目前的片源大概在400-500部,我不算欺骗了,能够支撑到明年的三、四月份。”作为电影产业发行方的讲武生也表示,片荒的担忧是不合理的,“中国电影过去6、7个月的片量储备,是足够放映到明年5月的”。
于是主要问题浮出水面,电影市场什么时候有大体量新片入场?
“8月份市场上已经有相当充分的新片涌入,在这个规模下,接下来会有更多新片进场。”讲武生说。
目前已经定档片单中,7月31日市场将迎来《抵达之谜》《妙先生》两部国产新片,同时此前宣布将在国内上映但是被迫延档的好莱坞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刺猬索尼克》等也将上映。
而8月,“奥斯卡系”的《1917》《极速车王》等定档8月7日,中旬则有进口新片《绝地战警:疾速追击》,国产片《通往春天的列车》以及七夕档《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荞麦疯长》等电影。
但是公众期待中如春节档撤档《夺冠》《紧急救援》《姜子牙》等这类大体量国产片并未下场,“我个人这猜测,这周末的票房数据一定会刺激更多新片定档。”讲武生说。
而新片一旦决定入场,速度将比预想中更快。“因为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很多大片都握在片方手里,情况和几年都不一样,去年一部新片至少得给自己预留一个半月左右的宣发时间,但现在大片,比如《夺冠》《急先锋》等,电影前期已经对观众形成了认知度,市场上已经有了期待,上映两周左右就可以完成宣发推广工作。”
电影行业在迅速刺激票房市场之外,也在进行思考。英皇电影制作及项目发展总经理梁琳感叹,“我感觉到危机,虽然我不断催眠自己,但是现在观众对于娱乐的选择真的太多了。他们可以获得自我满足、刺激的方式也太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理由才能够让观众来到电影院坐在这里90分钟、观看这部电影?”
而这个问题,或许是2020年下半年电影行业不可避免的课题。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电影行业能否找到更多新路径?

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里提到过一个概念,“杠铃策略”,风险发生,单一的核心能力就会成为人类在风险遭遇巨大问题和危机的根源,所以至少让自己拥有两项核心能力。如果通俗的理解,这个策略与“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这个理念放在这次电影行业因疫情停摆的语境下,就行业开始思考,电影产业在院线票房之外能否找到新的盈利点。“静下来的几个月时间,其实是进行反思。为什么我们大量依赖票房?电影发行工作将所有的精力、团队围绕着电影宣发而构建,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型就只在票房上,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了。”讲武生说。
作为电影发行方,这次疫情让讲武生开始思考如何让给电影出现更多的盈利点。“如果把电影发行结合现在的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其它领域,从云发行角度,能否从电影开拍的那一刹那,伴随它的全流程,提前为大家想到盈利点?”
这个想法还没有实际落地,一直以来国内电影行业过于依赖票房收入,是行业为人诟病之处。疫情爆发,影院停摆,电影产业链各方断了命脉,这也让行业复工之后,开始探索新的盈利路径,而行业各方从业人士也愿意进行新的探索。“我找了方励老师(著名制片人)做交流,李玉导演还说我下一步电影就找你做试验。”
另一方面,疫情让线上娱乐内容爆发,以一人一票商业模式、线下院线放映为主的电影行业,感受到了冲击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到底将发展成什么关系,是今年上影节逃不过的话题。不管是开幕论坛上王长田、于冬、程武、李捷等行业大佬,还是产业链条上头部制作人,所有人都在倍感冲击的同时,又坚定了对院线电影的信心。
“今天有不同形式的线上、线下电影,它是不是完全可以替代的,我其实并不是特别担心。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就像今天外卖不管多么的火,堂吃还是不可替代的。线下影院和沉浸式的体验、社交式的体验、伴随式的体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你获得的感受,是线上视频所不能替代的。”郑志昊说。
(猫眼娱乐 CEO郑志昊)
同时,线上电影与线下电影因为放映端发行端的不同,从创作源头就有了区别。“当我们创作者开始决定,一个内容究竟是走线上还是走线下,究竟是以哪一个渠道为主体的时候,他形式决定了我们采取的预算、表现手法等,这个有可能会改变我们以后的创作形式,预算甚至我们的制片,甚至我们的宣发。”
现在行业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或许是如何在这个特殊其实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梁琳提出了一个想法,“大家可能经历过香港电影午夜场的那个年代,就是凌晨12点,影院播放纯娱乐片给年轻人看,看得非常开心,我们也在想,如果是先从英皇电影院线条线上先拉动观影,我们可不可以打造一个‘午夜场’,甚至‘午餐场’,你们来英皇电影看一个小时的电影,我们提供一份午餐给大家,只是针对年轻人和工薪阶层,希望能够把线上和线下拉动起来。”
没有哪个冬天过不去的,没有哪个春天来不了。电影行业的春天正在来临,所有人对它的态度都是一致的,来了就好。就像今年上影节,没有了发布会和xx之夜,但是大家都由衷的欣慰,“开了就行”。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
欢迎添加微信18668098026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