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篇“一周快讯”开始第一天和第一步,虽然当时还没有成立公司,团伙只有3个人。 一年过去,完成两轮融资,团队近20人,初步验证在我的新书《新商业图景》提出的“内容+社群+服务”模式,并实现收支平衡。感谢团队所有的小伙伴 ,感谢支持和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合作伙伴和读者,感谢敢于第一次吃螃蟹的天使会员的鼓励,也感谢给予我们莫大支持和信任的股东。感谢之余,我也希望我们能一以贯之和一路同行。
                                                ——陈能杰
母基金周刊创始合伙人兼CEO
在一周年庆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要说的几个“一”。
01
第一天 Day 1 :每天都是崭新的
公司是在去年的12月底才注册的,我们的一周年庆Day1为什么选7月7日这一天?因为7月7号是第一次在公开自媒体账号发布了第一期的“一周快讯” 。
第一篇快讯,我们只有400的阅读量。当时没有公司,也没有独立的微信公众号,用我个人的公众号-对策试了一下。第一期的内容非常简单、粗糙,只是我自己在网上找的一些跟母基金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略作编辑。
后来当我再翻起这条聊天记录,就确定把7月7号当成我们的day 1,我们的第一天,我们的起点,前行的起点远比法律层面的注册日更具纪念意义。
Day 1来自于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理念,意即不管公司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取得了多少成就,仍然要把每天当成是第一天,用心做好当下。
亚马逊在西雅图的办公大楼也叫做Day 1
这是贝佐斯一直坚持的想法,他认为世界上的公司分两种:“Day 1” 和 “Day 2”。 
Day 1 公司总是更重视长远的未来,提前考虑和投资,而非执迷于眼前的利益;
这些公司的行事风格总是以客户为中心,总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这些公司对在规模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制度化、形式化和流程化的东西保持警惕,因为那些东西会毒害公司的文化,降低洞察力和创新力;
些公司积极地拥抱外部的趋势,因为外部世界的变化很容易把公司从 Day 1 推入 Day 2。
Day 1防御的首要因素包括:客户至上,抵制形式主义,积极适应外部趋势,以及快速决策。 
我也希望,我们的公司和团队不忘初心,一直保持在day 1的状态。
02
第一步 Step 1 :先开枪,再瞄准
第二是我们的第一步step 1,我跟予豪当时还在做一个项目的募资业务,由于去年上半年的强监管,其中的参与方银行那边收紧了,项目最后没有成功。但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LP和GP的对接、募资市场有机会。 
团队都是兼职,我还在和君,予豪还在中国投资人中心,林霖还在某电视台。当时林霖在没有任何人给他发工资,没有任何人告诉他要怎么做,他每天自己自发整理新闻资讯分享到群里面,每天坚持做这件事情持续很长时间,我在群里面观察到他。当我想要做这个一周快讯的时候,我就跟他交流这个想法,请他过来帮我,一起干了这个事。发出去后拿到一些很好的反馈,算是一次市场测试,坚定了我们做这件事的信心。 
有时候第一步是很冲动的。当走出做第一步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后来所有发生的事情。我只是觉得,当时整个行业没有类似的资讯,那我们就去整理、去传播。往往一次革命当开第一枪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个革命到底怎么回事重点是,走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才会有后面的跬步千里。万事开头难,所有的事情都是当你走出第一步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停不下来。
“在奔跑中调整姿态”是我们的选择。现在商业迭代太快,没法做到事事完美,战略周期从三年变窄为三个月,没有时间让大家学会打战了再上战场,而是上战场后学会打仗。 
记者采访EDS总裁罗斯•佩罗:“你们成功秘诀是什么?”罗斯•佩罗总裁回答说:“预备、发射、瞄准。”然后嬉笑哈哈。记者笑问:“不瞄准,怎么发射?”罗斯•佩罗说:“我们都是先发射再瞄准,边走边打”。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凡是先做了再来改善。
03
第一环 Model 1:从0到1的创新之旅
第三个是从0到1的一,我叫model 1。经过这一年的发展,虽然公司正式注册半年左右的时间,从第一条“一周快讯”到逐步实现整个商业模式的闭环,现在形成了在私募股权行业里边的媒体影响力。 经常在不同的场合碰到不同的人,跟我讲“我读过你们的文章,觉得做得非常好”。甚至包括很多母基金的负责人,比如国方母基金的孙总,当我第一次跟他通电话的时候,他说我知道你们,读过你们的东西。当我第一次见湖北高投的黎总,他也是说你们的东西做得不错,经常推荐高管同事学习。
会员服务也实现超过百万级的营收,无论是下午茶的小活动,还是开年大会、LP之夜年中盛典的中型会议,在行业里面让大家耳目一新,腔调十足,而且经常走在行业前面,我们做了下午茶十几场后,才有其他公司跟进。还有募资、培训业务都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用彼得•蒂尔《从0到1》的提法,所有的创业过程都是一个从0到1、再从1到N的过程。从0到1是最艰难的,因为它是冒险之旅,你要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他是创新之旅,它是你要去做跟别人不一样的事情,这个是从0到1。但后面需要更多的努力,把已经验证的业务做得更好,从1到N的过程,开辟新的业务和领域,从0到1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去开拓、去创新、去建立我们这个1的过程。 
我当时设计的商业模型,在一步步形成,真正的从0到1的“1”。虽然这个1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我们已经在一周年的时候,慢慢有了一点点模样,创业从0-1-N的过程中,关键的1逐步形成。商业模式的被验证的部分,业务最小的可行性的商业逻辑在怎么运转,如何从媒体的流量做入口,到活动的社群做粘性,最后到专业服务的变现。
04
一以贯之 one core: 所有长久事物都有一个坚定内核
因为一周年的特别日子,也要说一点相对务虚的内容。我想到两个词,第一个是“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出现了两次,但说的几乎同一个东西。《论语•里仁》篇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个故事讲的是孔子去问他的大弟子叫曾参。他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就说“哦”。孔子出来之后,其他的师兄弟就问曾子,孔子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回答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孔子讲了这么多的经典,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里面,归结到一个点就是“忠恕”,“忠”和“恕”,这两个词我就不展开讲了,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第二次是《论语•卫灵公》,原文: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是孔子跟子贡的对话,子贡他最有钱的弟子,也是最后能够帮孔子广泛传播最很重要的人。他就说子贡,你以为我很博学、很有见识吗?然后子贡就说是呀,难道不是吗?然后孔子就说,不是的,予“一以贯之”。
其实“一”在中国哲学体系里面是非常特殊的,如果要讲“一”这个字,我可以讲两天,从不同的哲学体系里面讲什么是一,一到底代表什么,甲骨文里面是文字起源,易经里面是阳爻,佛家的“本一不二”,道家的“抱一以为天下式”。
在商业领域,“一”代表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甚至更长的时间周期里面,要坚持的东西,这是要共同去寻找和定义这个坚定的内核,这是我要说的一以贯之。
公司这个内在的核是什么?虽然目前公司非常小,如果没有这个东西,那我们肯定就是团伙。但有了一个内在的核并能一以贯之,我们就是团队。这个东西有可能会微调,但它是凝聚我们所有人,为我们指明方向的,这个东西就是一。
首先是愿景,我们希望做“数据驱动的全球资产配置服务商”,虽然目前还谈不上数据驱动,目前还只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目前只是在私募股权的募资方面。但是要Dream Big,那是我们的追求。
其次是使命,我们希望去发现和赋能新生的优秀GP管理人,跟他们一起成长,用长期投资的逻辑去做业务,如果能找到50-100个,这些人能带来持续的回报和在这个行业里面持续的价值。要重仓这些优秀的、新的力量,拥抱他们,服务他们。
最后是价值观,对于公司来讲,在坚持什么?无论是文章、活动和服务,我们要保持专业属性,坚持调性,不将就,不做“行活”,要有全球视野,拥抱新的科技,重仓未来。这都是我们的价值判断。因为只有这个东西,才不会让我们走偏。只有这个东西,它是标准,它是标杆,它是对错,它就是那个孔子“一以贯之”的“一”,那个坚定的内核。大家一定要有意识地看见它,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事业中都不断地面临选择,那么这些选择的背后就是做评判的标准和标杆。决定了你们每个人要do right things(做正确的事情),做媒体要一以贯之,去招人要一以贯之,去做会员服务,也要一以贯之。这是我要说的第四个一,一以贯之。
05
一路同行 one roa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最后我要说的是“一路同行”。以前我在和君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同行的人和要去的地方一样重要”,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里奥《原则》里面也提到,它的核心不是要挣钱,不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他说要跟要去构建一个有意义的关系,做一个有意义的事情。那些我们对外宣称什么第一平台,那都不重要。
我想说的一路同行就是跟一群有意义的人,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能够走下去?这也是第一次在跟大家分享。
一是价值观一致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以贯之”的人,如果价值观不一样,大家肯定走不到一条道上的。
二是一起创业的人。具备创业精神,敢于接受挑战,对结果负责。我觉得每个人都是公司的合伙人。公司合伙人有共识:所有的股权都是为优秀人才代持的。如果你是一起创业的人,这些东西都会给到大家,如果以一起创业的心态来对待公司,公司就用合伙人的心态来对待,你就是合伙人,这是不一样的,跟资历和背景没有关系。比如,阿里巴巴彭蕾,刚开始是前台,做行政的,一样成为合伙人,一样成为马云最重要的大将,做完支付宝后,又去开拓整个东南亚的市场,跟她的出身、职位完全没有关系。
三是共同成长的人。我们几个创始人都不是专业做母基金出身的,一年之后,我们证明了自己。这就是因为我们在一起成长,不断主动、系统、快速地学习,不断扩展能力边界,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今天在过来的车上我跟陈赟(人力资源总监)讲,当一新同事进来公司,首先要去关注这个人的成长,从面试就开始,我给每个进入下一轮的候选人定制笔试题,根据对方的情况,每个人不一样的题目,促进对方去思考。比如,让新媒体运营的人去思考怎么打造IP。然后从试用期到转正报告,每个节点里面,都设计促进个人成长的环节。
在知识经济和专业服务领域,只有这个人成长之后,对公司的价值才是最大的,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优秀的人才,创造这样的环境。现在公司和我们的能力有点“德不配位”,公众和外界对我们的预期是很高的,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加油,解决这个落差的唯一办法,就是要不断快速、主动地学习,做到“名符其实”。
四是要心智开放。有格局、有眼光的人,特别是能够去开放的接受批评和负反馈。上次开完LP之夜的活动复盘会议,当天晚上四个合伙人花了两个小时,开“合伙人定期打脸会议”,会议主要两个部分,一是公司所有转正的员工,都会对四个合伙人进行评价,特别是负面的。第二个是我们的同事、外部的人对公司各种问题的反馈。我们对着这些反馈互相打脸,直指对方缺点和不足。
这种文化,不仅合伙人做,也会不断渗透到全公司。每个人只有不断地去用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这些负反馈,这些让你不舒服、让你难受的东西,你才会成长,要不然你就一直照镜子觉得自己很美。后面会跟人力资源部门去做测评和相关工作坊课程,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拿到反馈,在互动过程中去成长。
心智开放的另一面是看待人和事物要正面、要积极,要着眼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和责备、抵触和拖延。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有正向的思维。
五是与人为善的人。每一个关系的发生都是很有价值的,每一个遇见都是缘分的,要多结善缘。前天我跟予豪去MS资本董总,她参加过我们的课程,后来从前公司跳到MS资本,开始积极推进我们跟他们的合作,而且是全方位的,不仅介绍负责IR合伙人,还介绍PR的负责人,还介绍他们最高领导。所以说每一个关系的发生,都有可能给带来机会。
因为你的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你立身的根基。用马克思的说法“人是社会关系总和”,同事关系处理不好,工作就会很不顺。你婚姻关系处理不好,家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最后是专业主义的人。上面说人际关系,那是你立身的根基。但你立业的根基是你的手艺,无论你是IR、还是主编、商务BD,你就应该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追求卓越和极致,并且通过超过行业水平的专业性来创造你的工作价值和外部认可
我现在给每一个找工作和换工作的人建议,都有一条,思考你选择一个赛道或者选择一个工作的时候,能不能成为这个行业里面或者成为这个职业领域里面的TOP人才。如果你能成为这个TOP级的头部人才,你就能够拿到这里面最高的薪水,并且是溢价的,不是一般人拿十万你是拿二十万,而是一般人拿十万你拿一百万,这是行业规律。除了薪水,还会获得更高层面的名誉和资源等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也是希望我们同事里面,每个同事都要秉承这个专业主义,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和权威、成为top级人才。
不管最后走到哪里,同行的人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甚至包括跟所有特约作者和合作伙伴,如果能把这个行业里面这帮想干事的年轻人能聚在一起,那肯定能干成事。这是我对整个商业很重要的思考,类似《论语》里面讲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所以在这里特别感谢大家,因为跟你们并肩奋斗的每一天,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逆转的一天,这一天过去了就没有了。在一周年庆的时间节点里面,在第一天、第一步,完成第一环model 1的初步构建的时间节点,我也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把一些坚守的东西“一以贯之”,所有小伙伴能够“一路同行”,去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再次感谢大家,走在一起特别不容易,且行且珍惜,谢谢!
团队一周年合影
最后的最后,我想送大家一首朴树的《旅途》
我梦到一个孩子
在路边的花园哭泣
昨天飞走了心爱的气球
你可曾找到请告诉我那只气球
飞到遥远的遥远的那座山后
老爷爷把它系在屋顶上
等着爸爸他带你去寻找
有一天爸爸走累了
就丢失在深深的陌生山谷
像那只气球再也找不到
这是个旅途
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
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
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
我们路过高山
我们路过湖泊
我们路过森林
路过沙漠
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
路过幸福
我们路过痛苦
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
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 
创业或者说人生,就是一个寻找山那边“气球”的过程,刚开始你还有“爸爸”带路,后面你需要独自走完你的旅程。
祝福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英雄之旅”。
热文推荐
▲ LP之夜!4大奖项公布,9大股东揭晓 | 母基金周刊年中盛典
▲ 重磅特稿!资管新规时代母基金行业“炼金术”丨母基金周刊独家
 ▲重磅特稿:中国GP腐败行为观察 | 母基金周刊独家
母基金周刊》
FOF weekly
国内首份针对母基金行业的资讯和服务平台,围绕母基金行业的相关的数据、动态、观点、人物以及深度报道和解读,通过媒体的力量,推动行业发展;同时依托媒体入口,组织培训、咨询、接洽会以及行业峰会,为行业搭建交流平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