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578 字,阅读时长约 8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预测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煽动才是。
作 者 | 刘胜军
01
我煽动,故我在
任泽平此人,最大的特点是“煽动”。他的座右铭想必应该是:我煽动,故我在。往事并不如烟:
• 2015 年 4 月:“据说移民到国外的企业家已经想重新回国投资了,全民热议大牛市。我们认为,这轮牛市不是杠杆牛,也不是水牛,是改革牛”。
• 2016 年 4 月:现在就是拿着党章冲进 A 股的时点。
• 2016 年 4 月:一个字就是“干”!
• 2017 年 8 月: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并确认到供给出清新周期的脚步临近……所有周期的参与者都将为之动容,先知很可能泪流满面
• 2017 年 6 月:根据涨 18 个月调 18 个月的经验,房地产周期将在 2018 年下半年见底。只要土地财政没改变,在调控的尾期,地方政府比谁都着急,这轮调控会在 2018 年下半年结束。我担心房价会在 19 年再次迎来报复性上涨
……
疫情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动荡。任泽平又条件反射般地炒作概念了,这次是“新基建”。
当然,“新基建”作为一个严肃的战略概念,早在 2018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被提出了
“新基建”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对新基建概念的过度炒作和煽动忽悠。
那么任泽平是这次又是如何“煽动”的呢?
• “我们在 2020 年初旗帜鲜明倡导新基建,引发社会各界大论战和资本市场较大反应”(阿弥陀佛)
• “当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新基建”
• “新基建点亮中国经济的未来”
• “第一次面对面讲新基建,播下中国未来的‘种子’”
• “美联储大放水,中国搞新基建,高下立判。这时候,你说要不要卖点美债,间接干预一下美国大选?”
……
这次他又被打脸了。详述之前,先回顾一下上次的打脸经过。
02
“新周期论”完败
上次被打脸是因为他炮制的“新周期”概念。
2017 年 8 月,任泽平用他一贯充满煽动力的语言写道:
从事了 17 年宏观研究,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并确认到供给出清新周期的脚步临近,在万众瞩目中,在备受争议中,我听到了它坚定坚决,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我深信,经过长达六年漫长出清的黑夜隧道,新周期终将走向王座,荣耀加身。那一刻,所有周期的参与者都将为之动容,先知很可能泪流满面。周期不仅是技术过程,背后是人性的轮回,反对者和赞同者共同的宿命。
事实证明,他的“新周期”判断错的简直是离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周期论”已经完败。
任泽平“新周期”之完败,就在于他的分析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第一时间(2017 年 8 月 25 日)出来打脸“新周期”的是李剑阁先生。李剑阁曾任证监会常务副主席、国家体改办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李剑阁批评说:
中国要迎接更大范围的更加深刻的改革。中国面对的结构调整任务仍然非常繁重,也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再加上劳动力供给已经进入下行拐点,认为新周期来临的乐观情绪是有危险性的
为什么说任泽平的分析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先生说得透彻:
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行政机关并没有确定什么是最优经济结构的能力,用行政手段进行“去”和“补”的资源再配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不小的负作用。用行政指标要求“去”和“补”,它总有办法绕过这个行政命令。比如最近发表的关于钢铁业去年实际业绩的报告就告诉我们,去钢铁产能,不但产能没有降低,而且提高了。
而任泽平却天真地以为:
在需求侧基本平稳的情况下,2012 年以来市场自发出清,叠加 2016 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和环保压力,以及 2017 年 2-3 季度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和供给侧改革加码扩围,供求缺口扩大……进一步验证供给出清新周期……经过长达六年的去产能、通缩和资产负债表调整,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03
还原“新基建”真相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新周期”被打脸,并未影响任泽平继续“煽动”的心情。
如今,他对“新基建”的煽动又被打脸了。这次出来打脸的是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刘世锦先生。
首先,刘世锦剥洋葱一样还原了被包装、炒作的“新基建”概念:
最近一段时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所谓经济刺激方案。这两天流传比较多的,大概是有几个省 25 万亿基建投资的计划,并且冠了一个新名词,叫“新基建”。但仔细一看,实际是这些省多年的投资计划,并不是这一年的。而且,有的去年已经开始实施了。
投资规模上有几个省的增速是在下降的,投资的内容大部分还是老基建。(其中)所谓的“新基建”,往宽了算,也就是 10% 左右,还是挑不起大梁。
新基建的内容,有的媒体列了一下,大概是七项,和中央文件相比,显然是扩容了。这里边有些内容,比如特高压输电、城市地铁等,其实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把它列到新基建里面,比较勉强
有些内容,如 5G 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桩,有必要,但得看相关的产业到底发展怎么样。比如,5G 的应用到底怎么样?前段时间任正非写了一篇文章,他是比较清楚的,他就讲,5G 主要是在一些垂直领域可以有一些深度应用。所以,5G 还需要时间。至于充电桩,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在也遇到一些瓶颈。这些基础设施一定和它要服务的对象相配套发展。
剩下的像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实际上这些产业化的东西虽然具有平台的性质,要算它是新基建,也可以,但它基本上都是企业投资,很难复制政府设立开发投资公司,推进“铁公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思路,投资方式、运作方式完全不一样。企业关注的是项目及投资回报,不会在效益尚未确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就斥巨资投资。寄希望于让企业扮演政府的角色,大力推进新基建有难度,也不合理
其次,刘世锦也批评资本市场过度炒作概念:
新基建是很有前景,今后中国也得投,但在目前这个关口,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一定要认真分析。我们现在什么事都容易炒,炒起来以后可能最实际的就是股市上的反应,有些行业股票大涨,但这和真正的经济增长还是两回事
再次,这种把“新基建”当成救命稻草的浅浮心态,非常不利于改革。刘世锦语重心长:
是不是光靠刺激政策就能把经济拉上去?前段时间讨论是不是要“保 6 ”,有些专家主张,通过刺激政策把增速拉到 6% 以上。如果刺激政策真管用,那美国和日本也可以往 6% 拉,他们为什么拉不上去?
最后,人间正道是沧桑。刘世锦呼吁:
当前经济面对很大的挑战,应乘势推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发挥经济增长潜能,现在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04
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一味煽动,危害甚大:
• 忽悠资本市场投资者“吃药”
• 扰乱公众对经济问题的科学认知
• 对改革定力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公众人物应时刻铭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恪守专业精神与良知底线。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说的好:
• 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推荐阅读
6%:任泽平“新周期论”情何以堪?
任泽平其实不牛,只是他很会吹牛
任泽平“新周期”是第一笑话,第二是谁?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