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致力于好文精选、精读。欢迎关注
· 全文共 5221 字,阅读时长约 13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我可能已经说 130 遍了:中国无法和平崛起。——米尔斯海默
作 者 | 刘胜军
01
大国政治的悲剧
在中美关系“自由落体”的背后,隐藏着美国新型对华战略理论。外交部原副部长傅莹指出:
• “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成为阐述对华战略的关键词。这一理论更像是“以实力求和平”的里根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杂糅。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在 2001 年问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中提出“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理论,被认为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理论指引:
• 之所以称为“大国政治的悲剧”,是因为国际体系没有“守夜人”,当一国受到另一国威胁时,没有可以求助的更高权威。国际体系是一个险恶而残忍的角斗场。人类社会之所以屡屡陷入这一双输的“囚徒困境”,是因为“国家永远无法确信其他国家不怀敌意”。今天的朋友,明天可能就是你的敌人。大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参与无情的权力竞争。
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米尔斯海默无疑是悲观主义者:
• 我讲几点。首先,我可能已经说了 130 遍了,中国无法和平崛起,这话我在中国讲了也不下 30 次
• 我描绘的图景灰暗,希望实践会否定我的理论,证明我预测错了。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思考:米尔斯海默何以断言中国无法和平崛起?
02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中国是否会和平崛起是当下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不仅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美国也有重大意义。
我以为地球上只有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那就是中国。美国在 20 世纪的 3 个主要对手:日本、德国和俄罗斯,这 3 个国家的人口都在减少,而美国的人口正在增长。我首先会排除掉俄罗斯,俄罗斯将不能同美国或中国中的任何一个竞争。印度尽管人口很多,但教育程度很低,有大量的人口不识字。印度经济也在快速增长,但无法与中国相比。
2015 年由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发布重磅报告“重新调整美国对华宏观战略”呼吁:“到了和中国一决高下的时候了!在所有国家中,在我们可以想象的各种情况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仍然是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的崛起,在地缘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对美国、盟友以及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了挑战”。
中国那只躲在树后的大象再也藏不住了。”——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2013)
03
“忍”为上
目前中国现在有很强的动力不去制造麻烦也不去卷入任何冲突中。目前中国的政治重心仍然是在继续保持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像菲律宾这样的国家一旦与中国发生冲突,中国要尽量不使事态恶化导致战争。因为那不是中国的利益所在,会损害中国的经济增长。所以中国目前处在我们在美国经常说的“easy mark”(意指无还手之力的受害者)的位置,因为中国并不处于可以轻易还击的位置。我认为中国总有一天会比今天强大得多,那时,地区内将几乎不再有国家试图与中国产生冲突。但目前中国还不够强大,所以才有这样的一个和平崛起的问题。
确实有这么一个机会窗口。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如果中国内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提升到韩国或台湾地区的水平,它的实力将远超美国。最终的结果对美国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对中国来说则是大好事。
04
美国听懂了“韬光养晦”的含义
邓小平当年非常清楚这个道理,随着中国不断发展,长期来看局势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不利。所以中国应该尽量避免惹麻烦,低调发展经济,但问题是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因为美国听懂了邓小平的潜台词。所以现在美国就上门寻求对抗了,对中国极力施压、步步紧逼,因为当下力量平衡还对美国有利,而这种优势将随着时间逐渐消失
△邓小平与卡特
【特朗普2019年4月与卡特通话】
特朗普:“中国已经大大领先于美国,在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卡特:“美国多年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花费了数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中国则投资于高铁等项目,造福于中国人民。”
美国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实力。我认为当下它比中国更强大,经济方面更强大,军事就更不用说了。当前美国完全有能力遏制中国。未来的力量平衡很难预测。中国可能持续快速增长,美国经济可能陷入大麻烦,假如 30 年后中国实力远超美国,到时候美国要遏制中国就是几乎或者完全不可能做到的。这是你们的方向。
05
学习“美国崛起”的智慧
当美国于 19 世纪崛起时,它几乎不与西方列强在西半球外的欧洲市场或国际关系中发生冲突。相反,美国将精力集中在北美大陆建设强大的国家。随着 1900 年左右美国已经在西半球把自己建设成为和德国一样的强国,美国就开始登上世界舞台,并且显示自己的力量。1898 年美国打了美西战争,然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也参战了,这是美国首次在欧洲打仗。之后是二战,接着就是全世界到处打仗,朝鲜、越南、中东。
当美国在西半球建立地区霸权的时候,英国人试图阻止美国。他们也想过干预 1861-1865 年的美国内战,跟南方联合起来,把美国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最后到了某个阶段英国终于意识到,它无法阻止美国……
如果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在三十年内远远超过美国,那么美国很可能学习英国 19 世纪的做法,接受中国主导亚洲的现实。但我要说的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美国将全力遏制中国
所以重要的是,当你建设国家时,要尽可能少地卷入与外国的冲突。目前中国的利益不是与美国或任何一个邻国开战,而是给人们留下中国会和平崛起的印象。
△ 印度蓄意挑起边境冲突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想要主导亚洲肯定要比美国主导西半球困难得多。中国没有必要通过征服任何一个国家。但是重要的是你足以强大到在任何一场必要的战争中都能战胜邻国
但问题是,中国需要面对强大的美国,而美国无须面对任何霸权国家。美国在崛起期间只需面对英国,而英国没有足够强大到可以威胁美国。而现在美国是如此强大,中国必须面对美国抵制其崛起的意志

06
继续增长才是中国最大的利益
如果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 30 年间能够持续像过去的 30 年一样增长,那么美国或许没有足够的能力在亚太地区挑战中国。中国或许能将美国赶出第一岛链。
我认为中国同美国平起平坐的唯一可能就是主导亚洲。一旦一个国家在地区内取得了领导地位,那么它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行动。因为家里没有威胁,在外面行动才是自由的。中国还不能自由行动,它还不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花太多精力处理内部事务,花太多精力处理边境问题。中国很难获得这样的优势,因为要知道地理因素是大国崛起不可逾越的因素,中国没有美国那么理想的战略环境,美国东西两侧是两大洋,中国周围则是相当有能力给中国制造麻烦的邻居。
07
要关注局部战争
核威慑会使双方的决策者极度谨慎。但局部战争还是有机会,比如菲律宾和中国为了南中国海的一些海岛交火,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有可能会介入。
只要美国足够强大到可以在亚洲继续维持存在,那么冲突的危险就会一直存在。但我相信美国会尽一切努力阻止战争发生。而如果一旦战争爆发,美国会尝试一切手段让战争迅速中止。美国是想阻止中国主导亚洲,但一定会阻止东亚或亚太地区任何涉及中美的冲突的发生。
台湾是假想的冲突场景,存在可能性(possible),但不大可能(likely)。或许中国大陆被台湾地区当局的某些行为激怒,或者被美国与台湾地区发展关系的某些行为激怒。比如美国可能帮助台湾地区当局增强军事能力,触怒中国大陆,其回应方式不一定是对台湾地区发起攻击,也可能是其他军事行为,导致中美相互攻击。这种情况一点不难想象。
△台北
很难说情况究竟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因为我们没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冷战初期,美苏两国也没有共同的行为准则,特别是核武器使用规范方面。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两国基本清楚了该如何跟对方打交道,避免过度刺激对方进而酿成危机。
中美两国今天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行为准则,一切都没有先例可循。我们双方都在慢慢摸索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在此期间,我们完全可能做出一些激怒中国的事情来,导致中国主动使用武力;中国也可能做出某些事情导致美国动用武力。一旦如此,这必然是场悲剧。
08
“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失败
没有那个国际秩序能永远存在。
从老布什的“世界新秩序”到克林顿雄心勃勃的民主推广计划,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致力于将有界现实主义秩序转变为国际自由主义秩序。在 20 世纪 90 年代和本世纪的最初几年,自由主义秩序看起来欣欣向荣。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最终都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这一信念导致福山认为这可能是“历史的终结” 。
△柏林墙倒塌与《历史的终结》
但从 2005 年左右起,自由主义秩序遇到严重问题——奥斯陆和平进程失败、埃及军事政变、中东乱局、乌克兰危机、特朗普的欧洲政策等等。自 2006 年以来,自由民主国家的数量一直在下降,扭转了曾经不可阻挡的趋势。软威权主义似乎已成为自由民主的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这一结果是可预见的,因为自由主义秩序内包含着自我毁灭的种子
• 美国追求一种高度修正主义和野心勃勃的政权更迭政策,这种政策几乎肯定会在一个强调主权和自决的民族主义时代失败。建立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最重要要求是广泛传播自由民主,这种努力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关于什么构成理想政治制度,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达成普遍协议;另一方面,民族国家不希望其他民族国家告诉他们如何制定政治制度。
• 通过推动人民跨境自由流动以及向国际机构让渡实质性决策权,不断扩大的自由秩序在自由主义国家内部造成了重大的政治问题。这种制度影响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对“民主赤字”的担忧。
• 尽管一些人和国家从高度全球化中受益,但它最终在自由民主国家内部引起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包括失去工作、工资下降或停滞不前以及显著的收入不平等,最终导致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支持严重受损。
09
未来新秩序
国际秩序,可以分为包含所有主要国家的国际秩序(international orders)和仅包含部分大国的有界秩序(bounded orders)。从国际制度覆盖范围上,将兼具深度和广度的称为“厚秩序”(thick order),反之就是“薄秩序”(thin order)
在新兴的多极世界中,可能会有三种不同的现实主义秩序:薄国际秩序和两个厚有界秩序——一个由中国主导,另一个由美国主导。薄国际秩序会致力于管理世界经济,推动并维护军备控制。此外,中国领导的和美国领导的有界秩序,可能推动二者间几乎肯定会发生的安全竞争。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严厉经济政策只是美国主导和中国主导的秩序之间长期激烈竞争的开始。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很可能成为中国主导的有界秩序的核心部分。
10
冷战已经到来
我认为在疫情争议出现之前,人们还在争辩中美是否真的处于冷战当中,但事到如今我认为两国冷战已经相当明显了:中美双方几乎怼在对方脸上;经济方面两国关系十分紧张;再加上关于大流行病的指责,我认为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局面。
11
民族主义、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意识形态。信奉美国例外主义的美国人也有极强的民族主义倾向,但我认为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尤其强烈,对受到轻侮这件事特别敏感。这种民族主义和现实政治一结合,很可能产生麻烦。所以归根结底中美竞争和美苏竞争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同。
△《华尔街日报》最可耻的一篇文章“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
12
当前很像一战前的欧洲
他们总说:“你错了,中美不会冲突,因为它们经济相互依存”。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甚至日本等东亚国家都在试图以某种方式与中国经济脱钩。如果它们完全脱钩,那么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就不复存在了。但我认为脱钩毕竟是有限的。
我认为这种局面很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欧洲,而不是冷战时期,一战之前欧洲充斥着安全竞争,它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同时欧洲也有大量经济交流或者说有深厚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可这并没有避免战争。
13
不能指望“美国人民”
美国民众愿意接受强硬的对华政策。自从 2011 年希拉里·克林顿宣布转向亚洲以来,美国政府朝着遏制中国的方向越走越远,在国内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毋庸置疑,美国必将留在东亚极力遏制中国,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美国是否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从美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的表现来看,其能力不容乐观,特朗普政府的表现相当糟糕。
14
特朗普缺乏“合纵连横”的能力
我认为特朗普政府在联众制衡中国方面做得非常糟糕这对中国而言是好消息。美国曾经有极强的软实力,曾经非常善于使用外交工具争取盟友以及与它们合作,如今特朗普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差。
△“西方大分裂”历史性的一幕
15
大家都把特朗普当傻子看待
特朗普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这辈子能够不断撒谎而从未受到惩罚,撒谎成了他的惯用伎俩。我希望你明白,如果你研究谎言就会知道,只有当你不经常撒谎,撒起谎来才最有效。特朗普撒谎过于频繁,以至于谎言根本丧失了有效性,大家都知道他在撒谎。我认为特朗普不断撒谎的行为确实有点古怪,我从未见过任何国家任何时代有哪个政客有这种行为。不过他这种做法确实没什么效果,而且还会伤害他自己,因为大家都把他当傻子看待
16
不可避免的悲剧
我不愿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我是个结构主义者,我最基本的观点是国际体系的结构就像是铁笼子,它逼迫各国做出这些行为。任何国家只要它有可能主导其所在地区,不管它是德意志帝国、日本帝国、纳粹德国、苏联还是中国,都会面临大麻烦。这与中国文化或德国文化完全无关,当国家实力变强,它们自然会寻求方式扩大自身影响力、主导周边地区,这自然会引来其他国家极力阻挠。
*
写在最后
米尔斯海默,以一个学者的坦率,揭示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本质。听起来很残酷,但真的勇士必须敢于直面惨谈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他的坦率,而不是迎合、欺骗或误导。
当然他的悲观结论未必正确。因为:1)美国已经错过了遏制中国的“最佳窗口期”,如今的中国太大,中国市场太难让美国公司放弃,中美经济相互镶嵌的程度太深,令“脱钩”成为极度困难的选项;2)只要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美国的脱钩只会“失道寡助”。美国前财长保尔森说得好,“没有哪个国家会与中国这个如此重要的国家“离婚”。美国如果想要孤立中国,会面临自我孤立的风险。如果美国无法与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快速增长经济体正确建立联系,美国面临失去这一优势的风险”。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美国有没有遏制中国的意图,而是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世纪老人基辛格先生警告的有理,“中美两国均不可能主导对方,双方必须承认并适应这事实,若任何一方想在冲突中大获全胜,只会导致永久性的冲突,引发灾难后果
。”

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太阳依旧会照常升起。
参考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观察者网。
【特 别 推 荐】
多功能隐形腰包
超能装的双口袋“隐形”腰包。传统腰包没有隔层,
一不小心钥匙就把手机给刮花了。因此,这款腰包人性化地采用双口袋设计
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增加了收纳空间。
关注《英杰读库》,进入粉丝群
(各种合作,请联系微信:arscience)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