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拉学习音频推荐 Torah Teaching Audio
课程来源(Source)
奥秘之钥-解锁妥拉
作者
(Author)
:盐光

媒体(Media):Dove Eyes
犹太人的秋季节期,先是吹角节(יום תרועהYom T’ruah)和赎罪日(יום כפורYom Kippur),之后是一连七天的住棚节(סוכותSukkot)及紧接着的第八日圣会(שמיני עצרתShemini Atzeret)和欢庆妥拉节(שמחת תורהSimchatTorah[1]
这些节期可算是犹太人为期最长、也最具气氛和规模的庆祝日子。尤其在住棚节期间,在耶路撒冷旧城的犹太区和许多犹太人家庭的露台,到处可见到一些搭建而成的棚子。在哭墙,正统犹太教徒都会带着一个香橼和由三种植物枝叶捆成的一札[2]来到上帝面前祷告。这些习俗都有其圣经的根据。按照利未记23:33-44,住棚节提及三样主要的庆祝活动:
1)到圣殿献祭(参利23:37;民29:12-40)。但自公元70年圣殿被毁后,犹太人改为以读经和祷告来代替圣殿的献祭。
2)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河旁的柳枝,在上帝面前欢乐七日(利23:40);在耶稣时期,犹太人会一连七天带着这四样东西到圣殿,在上帝面前庆祝[3]。并且一连八天(住棚节及第八日的圣会)去西罗亚池取水到圣殿进行奠水礼[4],祈求上帝的怜悯和赐福[5]。直至今天,敬虔的犹太人依然会在住棚节带这四样东西到哭墙祷告,并为未来一年的降雨祈福[6]。因为雨水对以色列地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所以每年首次降雨时,以色列人都高兴得纷纷拍照或录影,上载到社交媒体分享一番,以表感恩!
3)许多家庭和会堂都会用简单易拆的物料在户外搭建一个棚子[7],在里面短暂生活,目的是记念他们的先祖被上帝带领出埃及后,也曾在旷野搭棚居住,过了艰苦的四十年(参利23:43)。当时他们要跟从云柱火柱随时起行和安营,所以不能为自己建造固定及安舒的居所,而一切生活所需,包括饮食、衣物以至人身安全,都要仰赖上帝的供应和看顾,直至他们进入应许地为止(参申2:78:1-10)。
因此,住棚节的第一个属灵意义是关乎怎样渡过在世的日子,在艰苦和充满试炼的生活里,学习依靠上帝的带领和供应,把盼望放在将来的应许地,而不是眼前的旷野生活。住棚节的「棚」是个暂时的栖身之所,这提醒我们在世的日子只不过是寄居的,我们需要致力经营的,不是地上的物质生活和居所,而是要建立和维系与上帝那份永恒的关系。与此相关的教导在新约圣经也有出现:
因为我们短暂轻微的患难,是要为我们成就极大无比、永远的荣耀。我们所顾念的,不是看得见的,而是看不见的;因为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远的。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在地上的帐棚拆毁了,我们必得着从神而来的居所。那不是人手所造的,而是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后 4:17-5:1)《新译本》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后 4:17-5:1)《和合本》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来11:13-14)《和合本》
哥林多后书和希伯来书这两段经文都是在鼓励信徒,即使在患难和逼迫里,都需要仰望天上那永恒的家乡。然而今天的信徒往往是,除了上教会参与聚会之外,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跟非信徒没有两样,一样是在追求拥有更舒适的生活、假期时有更好的娱乐、为要得到某种享受或优惠而费尽心思、虚耗光阴。这反映出他们对于耶稣所说的最大诫命:「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都只不过是头脑上的知道(甚至根本不知道),完全没有在生命中实践这个教导。
笔者的意思不是要信徒刻意去寻找一些为主受苦的机会,但至少我们都应该尽力在永恒的事上(包括建立和维系与主的关系、明白上帝的心意、使更多灵魂得救、扩展上帝的国度等等),并把安全感建立在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之上。当然这并不容易,即使我们尽上了一切也未必做得好,但我们要知道最终只有上帝自己才能真正建立我们的人生,因为「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篇127:1-2)然而,我们都应当立志遵行耶稣所说的最大诫命,以此为我们的生活取向和态度,努力过一个讨主喜悦的生活,并相信上帝会在过程中帮助我们。
住棚节的第二个属灵意义,来自一个有关「帐篷」及「棚」的启迪。拉比Jonathan Magonet在他的著作[8]中提到,按照圣经记载,在旷野时以色列民都是住「帐篷」(אֹ֫הֶלohel[9];但利未记23:42-43提及住棚节的吩咐却是要他们住「棚」(סֻּכֹּ֥ת sukkotsukkah的复数)[10],也就是当他们进入迦南地之后,守这节时要住的棚(也是现今住棚节期间搭建的那种简陋棚子),而并非在出埃及后以色列民在旷野时住的帐篷,两者并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守住棚节时,住在「棚」里是为要让我们重新经历出埃及时,以色列民在旷野的艰苦生活?还是为要体验以色列民在进入迦南地定居之后守节的那段日子?
参看过去两千年以色列的历史,拉比Magonet认为犹太人在重复不断地过着流离漂泊的难民生活[11]。在以色列未立国以前,许多犹太人在欧洲常常因着政治和宗教原因而被逼害和孤立,他们只能到处迁徙或寄人篱下,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安身之所[12]。这正跟出埃及之后以色列民所经历的一样!他们在旷野经过以东、摩押、亚扪地时,像难民一样寻求那些邻国的怜悯和帮助,可是那些地方的人不但不让他们路过(连以色列愿意照价支付所提供的水都遭到拒绝),甚至攻击他们(参民20:14-2121:22-23;申2:8-30)。所以,不论是住「帐篷」或「棚」,其属灵意义都是要我们学习设身处地,去同情和怜悯别人的苦况。
今天,在棚里短暂地生活,总不至于艰辛得像难民那样辛酸。但却能叫我们反省自己有否顾念那些活在困苦里的人,包括难民、孤儿寡妇、患病的人等。笔者认为,这才是信徒记念这个节期最有意义的方法,也正是耶稣教导人要尽心、尽性、尽力爱上帝之后,指出的第二条最重要的诫命:「要爱人如己」(可12:31)。约翰福音7-9章(正值住棚节、第八天圣会和欢庆妥拉节的日子)记载了耶稣怜悯和饶恕了一个在行淫时被拿的妇人(约8:1-11),又医治了一个天生瞎眼的人(约9),我们可以确信的是,耶稣在地上有参与过住棚节,并且向人施予极大的怜悯。
但愿在今年的中秋节和住棚节的假期里,我们都有机会实践耶稣所说的两条最大诫命:爱上帝和爱邻舍。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去亲近上帝,花多些时间读经和祷告,也主动关心和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为他们祷告和解决问题,或按感动为难民捐献和祷告;又或参与一些探访活动、义工、短宣等等。只要我们的目光不要专注于自己,而多些让弥赛亚耶稣那份舍己的爱在我们身上流露。那么不论我们的能力是多是少,我们都能尝试尽心、尽性、尽力地去爱上帝和爱邻舍,求圣灵帮助我们,阿们。
文章出自:Beit Midrash Yeshua
备注:
[1] 有关犹太的秋季节期,可参利未记23:23-44,分别记载了吹角节(参利23:23-25)、赎罪日(参利23:26-32)、住棚节(参利23:33-44)、第八日圣会(参利23:36),而欢庆妥拉节(Simchat Torah)在第八日圣会的翌日,来自较后期的犹太传统(参条目Sukkot,in Encyclopedia Judaica 2nd edition Vol. 18, 301)。
[2]香橼(אתרוג,etrog)是一种类似柠檬的果实。另外三样植物是:枣椰树(לולב,lulav)叶子、香桃木(הדס,hadass)枝条和柳树(ערבה,aravah)枝条,这三种枝叶通常捆札在一起。
[3]他们每天会围绕圣殿的祭坛一次,到第七日要绕圣殿七次,并会以诗篇118:25「耶和华啊,求你拯救!耶和华啊,求你使我们亨通!」来呼求上帝﹝参《米示拿》〈论住棚节〉(m.Sukk)4:4-5﹞。
[4] 参《米示拿》〈论住棚节〉(m.Sukk.) 4:9。另外,约翰福音7:37-39记载耶稣在节期【住棚节】的末日,高声宣布「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耶稣指出他要赐下真正的活水,而这正是当时的人对雨水──上帝赐福和拯救──的期望。
[5] 在农耕社会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祈求赐福,大概会包括降下雨水(参申11:10-12)。另见亚14:16-19的教导:所有攻击耶路撒冷的列国所剩下的人,会每年到耶路撒冷万君的耶和华面前过住棚节,否则必无雨水降下。
[6] 犹太人在住棚节第八天的祷文中会加上有关「求雨」的犹太祷文( גשםתפלת  Tefilat Geshem);另参Rabbi Adin Steinsaltz, The guide to Jewish Prayer(Schocken 2000),172。
[7] 参利23:42;《米示拿》〈论住棚节〉(m.Sukk). 1-2。
[8] Jonathan Magonet, A Rabbi Reads theTorah (London: SCM Press, 2013), 193–194。
[9]《和合本》往往翻译为「帐棚」,例如:民16:26-27提及可拉、大坍、亚比兰帐棚;申16:7:「……回到你的帐棚里」等。
[10]《和合本》翻译为「棚」,参利23:43。
[11] Magonet, A Rabbi Reads the Torah, 194。
[12]见 JosephineBacon, The Illustrated Atlas of Jewish civilization 4000 Years of History(Quntum Book 2005) 一书中大量有关犹太人在历史中被逼害、杀害和被逼迁徙的记载和地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