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热心同事组织了一场在线交流会,参加的都是即将升入一年级的家长,让我做个在线分享。给我的题目有两个:一是即将升小学了,家长和孩子们要做哪些准备?二是忙碌的爸爸,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进行高效的陪伴?今天把第二个问题的在线回答略加整理。
我从题目的三个要点来理解的。1,忙碌的爸爸;2,有限的时间;3,高效的陪伴。
爸爸真的那么忙碌吗?我大抵是怀疑的。这么说可能会招人骂,但就我所看到的人物们,真的忙到没有时间陪孩子的,只是某些特殊岗位的特殊时段。没有时间陪孩子,看似是个亲子问题,恐怕还是个工作问题。真正很忙的人,能力很强的人,都是高效率,很会规划时间和工作,是能够规划出时间来陪孩子的。如果某个爸爸(妈妈也一样),所有时间都忙得不能陪孩子,得想想把陪孩子到底放在什么位置上了。前几天看到有关段永平的文章,有投资人要来谈生意,段说这个时间提前定了要陪孩子,客户说,难道我还不如你小孩重要?段面子上客气着,心里说,你当然没我孩子重要。要想有时间陪孩子,得砍掉很多无效的社交、无谓的时间浪费,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从组织管理来说,如果你承担了重要的岗位,一定会有团队,并不会要求你24小时工作;如果你不在重要的岗位,就不会承担那么多重要的职责,不大可能忙碌得毫无自己的时间。另外,如果一直超级忙,得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这个岗位,或者这个组织是否健康、是否值得如此忙了。爸爸妈妈忙不忙呢?有些人真的很忙,有些人是装作很忙,还有些人把自己折腾得很忙。
有限的时间?时间有限没关系啊,有限的时间已经足够了。孩子是最好“哄”的,又是真心爱爸妈、相信爸妈的——你说什么,孩子信什么;你说你去加班,孩子不会想着你在刷手机看网剧,偷懒打瞌睡,只会认为爸爸妈妈真的很忙。幼儿园大班的、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自己玩的兴趣和空间了,也不必要家长全天的陪伴。除了照顾起居吃喝拉撒之外,真正的陪伴,每天有半小时足矣。即使我这样把孩子的小画收拾整理推送出来,其实也不是每天花时间,周末有个半天处理就够了,足够一周的推送了,平均到每天就是一个小时。如果不写微信公众号,只是陪伴看看小画、听孩子讲讲小画的故事,十几分钟就够了。
半小时真够吗?检查作业怎么办?作业首先得相信学校,那是学校的主业,家庭协作只是配合学校的副业。二是要相信孩子,那是孩子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这个得是一贯的主张,不能小时候孩子作业简单,父母给包办得很出彩,稍微大点作业难了,孩子怕麻烦不乐意了,父母也包办不了或者不愿花更多时间了,再来责骂孩子不自主。三是父母的职责是帮助培养起做作业的习惯,适当地做些检查。不是题题分析、亲笔订正,检查作业也是孩子做作业的应有之义,没有检查的作业不算完成的作业。大人的职责是帮忙培养习惯。如果用心地培养习惯,科学地引导,孩子作业还是写不好,学习还是上不去,怎么办?不着急,小学不拔尖,不意味着以后不行。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一定会向好的;如果到了初中高中学习依然不好,怎么办?那能咋办呢?说明咱家孩子不是这条路,找另外的路呗。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事,发现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找到自己擅长和潜力,而不是在非己所长的领域死耗着,那是值得开心和庆幸的。
高效的陪伴?
这是问题的核心。

一是投入。不是投入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钱,而是投入完全的自己。
其实很简单,把手机放到一边就好。凡是手上抓着手机,跟孩子交流、听孩子说话的,都是装样子。要眼到、手到、心到、脑子到,真的听见孩子说的,看见孩子画的,思考孩子想的,记住孩子的建议或者要求。这点我也在不断反思改进,我也经常拿着手机跟胡萝卜说话。真正投入的交流,每天十几分钟就足够了。怎么才能做到“投入”呢?就是下面这点,尊重。

二是尊重。尊重就是把孩子当个人。我记得《小象霍顿》这部动画片,“A person i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人就是个人,无论多小。这点挺不容易的,哪怕心里很想尊重孩子,也常常会自然流露:“小P孩懂啥呀”、“这是小孩子该问的吗?”“你作业做完了吗?”等等,这些都会导致陪伴的低效,甚至是负效果。长此以往,孩子稍微大一点,能够自己压抑住情绪、处理自己的问题、找到自己的朋友时,就不会再跟父母商量了。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做到尊重了?其实很好办。你就想想你跟领导说话时,什么样子吧。领导站着你敢坐着?你敢歪着躺着翘着脚?领导跟你说话时你敢盯着手机而不看领导?领导提了不合适的主意,你敢直接打断甚至骂回去?领导突然推门进来跟你商量问题,你敢问你那啥啥事干完了吗,就来找我说这个?对领导不敢,对孩子这些不仅都敢,而且天天这么做,哪有什么“尊重”呢?
三是促动。促动就是鼓励差使孩子动,父母前面引着、后面跟着稍微动。为啥呢?因为成长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家长不能包办、代办。比如,小学跟幼儿园有啥不一样了?我听无数的家长千叮咛万嘱咐,要小学要如何如何,你记住了吗?其实,家长可以做个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孩子自己发现的,比大人灌输的,要印象深刻得多,孩子面对问题处理问题也更加积极主动。胡萝卜小学开学不到一个月,我问小学和幼儿园有啥不同,我是真的不知道,我也是真的想知道。于是有了这篇:北大附小一年级新生:小学和幼儿园大不同。又比如,开学了,我们大人,从政府到学校到家长,都有说教孩子的冲动,给孩子上“开学第一课”。孩子自己怎么想呢?于是有了这篇:小学生自己画的开学要点。反过来想,孩子要不要给大人来个开学第一课?于是我们有了这篇:孩子跟大人的开学第一课。这些都是有意思的互动,孩子在其中的学习成长,比大人说十遍强。建议是:大人引导、孩子主导,大人推动、孩子主动。
四是期待。就像品牌栏目让观众期待,亮点活动让客户开心,王牌产品让消费者满意,品牌节目也是让父母和孩子都很期待的事。比如我们的品牌节目有:DAS TIME (Dad-And-Son's Time) 父子谈话时间(当然很多时候也是妈妈谈话 MAS TIME),听孩子讲今天好玩的事、展示好玩的作品,听爸爸讲今天有趣的事,等等。最近我们在做个篮球比赛,每天半个多小时,配合自己的减肥大业。目前投篮都是儿子赢,但是老爸在明显地进步,相信再过一个月,老爸将会有赢的机会了,嘿嘿。让父子都有期待,不论是体力的竞争(一起打球、运动),还是思想的交流(讨论问题、分享趣事),还是创作的欣赏(画画、动画片),都可成为让人期待的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不为,易者也难矣。为之,难者亦易也。陪伴一段,就会有自己的答案。
泥巴青年教育随笔||北大校园亲子记录
学以成人·行稳致远·功不唐捐
欢迎加群交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