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在大多数人心中是正经严肃的形象。
每当提及央视,首先联想到的都是《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
实际上,央视在拍纪录片方面也堪称一绝。
比如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自然地理纪录片
《航拍中国》
,医疗纪录片
《手术两百年》
等等,都堪称国内顶级。

上个月,央视拍摄的一部人文纪录片也高分回归。
今天,就来一起聊聊它——

如果国宝会说话 第三季

类型: 纪录片/短片
首播: 2020-06-13(中国大陆)

季数:3

集数:25

片长: 5分钟

这套纪录片于2018年播出第一季和第二季,豆瓣评分均为9分+。
时隔2年回归,再次以顶级的制作和品质再次征服无数观众。
截至目前,在豆瓣上评分9.5。
从片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部将镜头对准国宝,讲述其背后故事的纪录片。

正因如此,也有人调侃这是“央视史上最贵纪录片”
在如此厚重的主题之下,十分难得的是:
《如果国宝会说话》跳脱出了同类型纪录片枯燥乏味的拍摄和表达。
它以一种别具匠心的呈现方式,实现了“轻”与“重”的巧妙平衡。
“轻”的一面,来自这部纪录片的“表”。

从其逗比搞笑的宣传海报就可见一斑——
在每一集的开头,都有一个类似手机短信的提示音:

“叮叮叮~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于是网友们就纷纷回复“已查收”的弹幕,实现了影片和观众之间的默契互动。
片中的解说词,也不再是央视向来一本正经的风格,转而走向活泼逗趣的路子。
比如在第一季里,把陶鹰鼎说成是“一只有着胖胖腿的鹰”
在第二季中,把素纱襌衣的蚕丝来源说成是“健壮肥胖的蚕宝宝”
到了第三季,又把唐代仕女俑说成“大唐的一枚胖妹子”
用网友的话来评价:官方卖萌,才最为致命。

当然,最能体现这部纪录片“轻”的一面,在于它的时长。
每一集的时长,都只有短短的五分钟。
用简短的时间内,将一种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制作手艺、人文意义等方面逐一道来。
这既充分展现了文物的价值,又以短小精悍的传播方式,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关注。
用“轻”来形容这部纪录片,指向的是它的“表”。
而“重”,对应的是这部影片的“里”。
用总导演徐欢的话来说:
“我们是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语言,用白话描述了一遍国宝。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就要想办法让观众感兴趣。但这个感兴趣,绝不是哗众取宠,也不能哗众取宠。”
为此,主创团队走遍全国各地,访问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多处考古遗址。
最终,从全国300多万件珍贵文物中,甄选出了跨越千年的100件国宝。
在排列方式上,主创团队也十分走心。

入选的100件国宝,按照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顺序,分为四季来展示——
第一季国宝的跨越时间为新石器时代到战国;第二季为秦汉到三国两晋;第三季为两晋南北朝到唐宋;第四季为元明清。
比如在最新的第三季的第一集,讲述的是《洛神赋图》
的传奇故事。

黄初三年,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
黄昏时,疲惫的一行人到达洛水,停下车马休息。
此时,一阵微风吹起,平静的水面上出现一位伊人凌波而来。
伊人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瞬间击中了曹植的内心。
他用华丽的辞藻形容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又如云笼月,雪回风般朦胧。”
曹植解下玉佩相赠,表达对洛神的深切爱慕。
二人情意缠绵,无奈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
天地间的神灵,都为这未及开始、就已结束的相逢叹息——
风神屏翳收敛晚风,水神川后止息波涛,河伯冯夷击响神鼓,女娲发出清冷的歌声。
而伊人终跨上玉鸾,乘六龙云车离去。
曹植逆流而上却追而不得,最终只能怅然踏上归途。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洛神赋图》共存世9个版本,母本应当创作于公元6世纪,传为东晋顾恺之所作。
从初识,到相知,再到离别。
顾恺之用三个部分来呈现了这段缠绵悱恻的传奇故事。
而主角曹植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被作者生动地呈现在画卷上,使观者被洛神与曹植间的真挚感情所感染。
和《洛神赋图》一样拥有传奇故事的国宝,是第七集讲述的花树状金步摇
步摇,是在中国古代红极一时的头戴饰品。
片中展示的这对花树装金步摇,出土于北燕皇族冯素弗与妻子合葬墓。
基座用来和头发缠绕固定,工匠以金博山上缭绕的步摇枝为托,经手工弯曲后做出几个圆环。
极薄的金缀叶若即若离地挂在圆环上,生出颤动感。
被佩戴于头顶后,当主人走动时,—步一摇动。
它们随风如树轻摆,像是一树金色的花开,万束光来。
6个多世纪以来,这些轻如薄翼的金缀叶,明明灭灭间连缀起的是一部亚洲装饰美学的交流史。
从十六国到唐,政权频繁交替,分裂统一。
唯有步摇所代表的头饰美学亘古不变,已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
除了上述的这两件文物之外,片中还记录了不少造型奇特、功能各异的珍贵国宝。
比如,用来盛水的鎏金银壶、用于纪念唐太宗战马的石刻昭陵六骏,以及用来战斗的近身冷兵器水晶缀十字铁刀等等。
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
它们以古老的身躯,诉说着祖先留下的智慧,展示着璀璨的华夏文明。
为了充分表达对古人的解读和致敬,片中的旁白文案也极富诗意。
给大家放几段文案感受一下:
我们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盛大,且歌且舞而来。
我们曼妙丰姿里,就是生命;我们轻盈飞过处,就是天空。
我们用“仿佛”这个词语描绘心念的状态。
彷佛天地间、时光里,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每一刻都是一场雕刻。
就在此刻,就在这里,世界在这里大同。
记忆中的女子云鬓花颜,行走在美好里,莲步轻盈。
日月星辰里,她的金步摇缠金流光,金枝叶长坠荡漾。
无垠星河间,跟随她的足迹,看到了一步一欢喜。

值得一提的是,优美的解说词,并不是这部纪录片的唯一追求。
为了让此片更加科学严谨,创作组有着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
学术顾问从前期就介入,参与选题、开题,之后由导演负责执行。
成片之后,要经过文博专家商讨和评议。
到了播出前的最终阶段,还要经国家文物局专家把关。
在如此严格的制作程序之下,才有了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100件既生动有趣,又干货满满的国宝故事。
在谈及此片的创作初衷时,总导演徐欢说道:
“希望这一百个五分钟,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五分钟请你点进去,激发你更渴望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
乍一听,很像街头吆喝的小贩。
但恰恰是这种朴实无华、用心安利国宝文物和中华文明的精神,却让人感动。
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台词所说: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被认识、被了解、被关注和铭记,才是赋予这些国宝生命力的最佳方式。
*本文作者:张不才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