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四个主角谁最自由?

A、唐僧;B、孙悟空;C、猪八戒;D、沙僧。
有人说是猪八戒,有人说是孙悟空。他哥两是比较公认的两个自由主义者。
猪八戒在取经之前,支配的行动的力量是一个字:贪。贪吃和贪色。猪八戒的行为比较放纵,他有一张贪吃的嘴,不管去哪儿,都想让自己吃到那个时刻最想吃的食物。他还有一颗贪色的心,只要见到美女,那是眼也花了,头也晕了,脚也软了。身体也不停使唤了——魔鬼附体了,自己成为一个傀儡。
一个人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它就是欲望的奴隶。
再看孙悟空,在取经之前,支配的行动的力量是一个字:嗔。什么叫嗔?一种是怒,生气,比如嗔怒,嗔喝,嗔斥等。第二种对人不满,怪罪,比如嗔怪,嗔责。通俗的说是:仇恨心和愤怒心。孙悟空一言不合就要回花果山,一生气就大闹天宫。还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一个人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他就是性情和脾气的奴隶,自然成不了佛。
沙僧呢?
没有多少人认为沙僧是自由的。沙僧挑着担子,任劳任怨,不贪吃、不贪喝,也不贪恋女色。
但是,这不是他不自由的理由。沙僧不自由是因为他痴啊。痴不是智商低,不是傻,而是执着,不该坚持的瞎坚持。有人嘲笑沙僧会说三句话: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啦、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啦、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啦、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啦!基本上只要孙悟空一离开,唐僧一准被抓。猴子回来沙僧准会这四句。但是这不是他的痴。
佛教中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佛教中,贪嗔痴是三毒。
所以,在取经之前,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僧,都是不自由的。他们只贪嗔痴的奴隶。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之后呢?猪八戒不想回高老庄了,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也自动脱落了,沙僧也能明白事理辨别是非了。他们成佛了。他们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
整部《西游记》写的就是唐僧师徒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所谓必然王国,就是受制于自然规律,不得不受这种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必然王国人的行为遵循的自然法则、物理法则。
而所谓自由王国,就是主动与自然规律对抗。但是对抗不是盲目的,而是认识和掌握了必然性和规律,充分发挥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的这样一种状态。自由王国人的行为遵循的是自我立法。
有人在看《西游记》的时候,感到疑惑的一个问题是:观音菩萨为什么不把经文直接给唐僧,而要他们四人骑着白龙马,辛辛苦苦走那么远呢?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一个人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的就是修炼,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是修行。《西游记》讲述了从动物到人的修炼和修行的过程。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是自由的,裁纸刀是不自由的。”说的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由。郭德纲说:“人和猪的区别:猪一直是猪,而人有时候不是人。”人的本质特征虽然是自由,但是这只是理论上对人本质的界定。
实际上,人也可能放弃自由、逃避自由。萨特:人到底是英雄还是狗熊,一念选择之间,没有自由就谈不上选择。孔子说:“吾欲仁,斯仁至矣。”言下之意是,你不想做正人君子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一帮大学生躺在宿舍里,已经早上九点了,你说起不起来去上课呢?有人就说:哎呀,起来也未必赶得到教室,到教室也未必听得懂,听得懂考试也未必能过,过得了也未必能毕业,毕业了之后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也未必能挣到钱,挣到钱也未必能娶上一个好媳妇,所以还是接着睡吧。这种把选择权交给外部事物,就是一种放弃做人的最本质的特征,换句话说,中了贪嗔痴的毒。
大学生不自律就无所谓自由

在1998年,任正非抛出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任正非对“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理解更多是从如何实现华为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理解的。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什么叫“自由”,火车从北京到广州沿着轨道走,而不翻车,这就是“自由”。“自由”是相对于“必然”而言的,“自由”是对客观的认识。人为地制定一些规则,进行引导、制约,使之运行合理就是“自由”。
孔子说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就是“自由”。“必然”是对客观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还不能驾驭和控制这些规律,主观还受到客观的支配。例如:粮食现在还不能很大的丰产,水灾和地震还不断给人类造成危害,我们的交换机软件如何发展与稳定……
因此,任正非要求华为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各级管理者、各个部门都必须不断地检讨昨天,规划明天。紧紧围绕目标导向,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
在《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中,任正非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华为的第二次创业,二是《华为基本法》。事实上,这两个问题是同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华为的第二次创业是以《基本法》为开端的。而这种自我立法的做法正式华为自由的体现。
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高效能人士的第一个习惯就叫做“积极主动”。如果因为领导宣布“谁今晚加班就给谁发奖金”,你为了拿这个奖金而选择加班,你就不是积极主动,而是消极被动——外界怎么刺激,你就怎么反应。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行动,显得没有自由意志,跟奴隶或者细菌没区别。
如果你做得更高级一点,在根本没有奖金政策的情况下“主动”加班,以期获得老板的好感,你是不是就算积极主动了呢?也不算。因为你加班的终极目的仍然是为了自身利益,你仍然是在对物质刺激做出反应。 
真正的积极主动,是你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身,而不被外界刺激所左右。你的自由意志独立于外界限制,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你有选择何回应的自由和能力。
柯维没有明说,但他说的这一套积极主动,其实就是康德哲学的道德观。
在康德看来,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相反。功利主义认为增加快乐、减少痛苦就是道德的,但康德认为痛苦和快乐不是我们至高无上的主宰。自然本性受法则支配,如因果法则。《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孙悟空取经之前基本上受因果法则的支配。猪八戒行为离不开“食色性也”,孙悟空也是大闹天宫。他们都不是是自由的。唯一自由的人是唐僧。因为自由就是自律。
情商是“忍”的水平,是道德的别称

按照康德的观点,真正自由的是取经之后,猪八戒不愿回到高老庄、孙悟空无需紧箍咒。康德认为意愿被自然刺激(或饥饿,或食欲,或欲望)决定是“他律”行为而不是“自主”行为,因为你是自己本性的奴隶,你怎么可能是自由的呢?自由来自理性的选择。
根据康德,仅当我的意愿是自主决定的时候才是自由的。人类有某种令我们自重的尊严的理由,起源于我们都是理性存在物,因而有行动和自由选择能力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呢?根据我给自己的法则,我们必须有能力,如果我们有自主自由的能力,我们必须有能力不根据自然法则行动,不根据强加于我们的法则行动。按照道德标准行事、超越动物的本能和倾向,是人类的本领,但是人类的这种本领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的社会就是既有道德模范,也有流氓恶棍。
说的是人比物品高贵。人是自由的,人的尊严来自他的自由。所谓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雪碧广告:服从你的渴望
郭德纲说:“沾酒不醉是喝的少,见色不迷是摸不着。以德服人是打不过,淡泊名利是实在没招……”
大贪官山东齐河县财政局局长说,他为什么成为贪官呢?因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澡。
贪官在没受贿的时候是自由的,一旦受贿他就绝对不是自由之身。贪官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在面临诱惑的时候的它们没有选择,唯一的选择是按照本能行事。而贪官有选择,他可以选择按照本能行事,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行为标准。所谓“无欲则刚”,我给我自己的法则,不是根据身体的自然法则或因果法则,而是根据法则行动,这种自主行动就是自由的。
所以,自由是道德的前提。一个人没有自由,他就不可能有道德的行为。一个人有自由但是放弃自由,他就是堕落。
曾仕强:中国人的自由与美国人的自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过是自甘堕落的托词罢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