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子
-1-
很多人都知道王小波说过的这句话: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我们再做分析,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中,其实又包括两大类人。
一类可能是我们会常常批评的。这类人典型的明哲保身的旁观者,只要事情与已无关,一定“沉黑是金”。
他们是主动的沉默者,能从沉默中得到种种的好处。
他们不问是非,不管公义。对他人的苦难冷漠以对。
他们在有些时候,又可能被视为老好人,或是精明者。他们八面玲珑,见风使舵。
而实际,这群人之中大多数令人憎恶,甚至可耻。
而另一类深默者,则可能多是我们常常同情的对象。
这类沉默者,才是真正的大多数。与第一种主动的深默者相对,他们是被迫的沉默者。
他们也是我们这个世界倍受欺负的一群。
世界之所以欺负他们,正因为他们是沉默的,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他们也就无法让外界表达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只能默默忍受。
 -2-
对于人类世界这样的沉默者,大半个世纪之前,一位叫鹏霍费尔的思想家就在他的一本叫《狱中简书》的著作中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
他呼吁这会知识分子要为这部分处于社会底层,没有能力为自己发声的人发声,代言。
于是,众多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转而关心社会底层,促进人类的公平正义。关心那些散布在社会各种角落被遗忘被忽视的社会底层。
然而,后来又有人发现,底层的拯救,仅靠知识分子为其代言发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帝只救自救之人。这样的底层者要想自己不被迫沉默,必需要自身具备发声的能力和勇气,最终能够自己为自己发声。
于是,又有不少知识分子,学者专家投身于文化教育,提高广大的社会底层知识水平,为他们进行思想启蒙。
这的确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然而,这条路却是尤为艰难。让这样的底层沉默者自己为自己代言发声,比为他们代言发声,实在是困难得多。
很多时候,他们未必是没有路径为自己发声,没有能力,而是不敢,甚至不愿。
于是,又想起鲁迅名言:哀其不幸,怨其不争!
-3-
就来看看最近发生的山东高考顶替事件吧。
不过是数年之内,仅已经查明的高考顶替事件就有200多起,实在惊人!
简直是到了肆无忌惮地步!
对于此事,众人都只看到高考的腐败,大学录取审查不严,甚至是有意为之。
然而,却少有人看到事情之所以可以如此肆无忌惮,与大多数被顶替的受害者的沉默软弱不无关系。
从目前已经报导出来的几起案例来看,并不是所有被顶替者都象陈春秀这样真的是到十多年后的今天才发现事情的真相,而是大多人其是早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如已有媒体公开报导的苟晶。作为两次被顶替者,她其实早些年就知道了事情真相。是她的班主任女儿顶替了自己上大学。而此时也是过去多年,一切都“木已成舟”,无法挽回。
虽然伤心,愤怒,可在她看来,无论怎么样做,都已经不能让自己再上大学了!
所以,想想,还是算了吧!
此时的苟晶可以说是小有成就,完全有能力和条件为自己当年的不公讨要说法。而她更多考虑的是对自己的实际意义:有什么好处呢?没有!一切都无法改变了!
然而,她就不会想到为公平正义本身而战。为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不要再有新的受害者而战。
于是,她便由当初被迫的沉默者变成了后来主动的沉默者。
想想,这200多位被顶替者中,有多少这样的沉默者。想想,肯定不少。
不然,但凡有几个为此要个公平,无论如何要让作恶者受到应有惩罚的人,这事也不可能这么多年,一直发生着,公然发生。
那些顶替者之所以能够前赴后继,毫无顾虑,不正是看到了她们的这种沉默么?
所以说,沉默者受欺负,其受并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受了欺负,依然沉默。
更甚至,自甘沉默,变相成了帮凶。
-4-

我们往往只看到社会底层者受到欺负,受到不公,却少看到她们的沉默。
这样的底层沉默者,即使将来有一天走出底层,甚至成为“精英栋梁”,恐怕都不会为这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做点什么。
——连自己遭受的不公都可沉默以对,又如何可能为他人所遭受的不公而抗争呐喊?!
于是,越来越多的沉默者。
我们与其说要拯救贫弱者,受欺凌者, 不如说更要拯救沉默者。
可又如何拯救呢?
——因为,常常,那些本是希望为拯救沉默者的人,却往往不得不自已也沉默了!
而这,才是最大的绝望与悲哀。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