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肺栓塞可能是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样本量少,肺栓塞的占比可能会被高估,有待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2019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疾病。截至2020年5月13日北京时间18:49,全球累计确诊约428万例,累计死亡约29万例,死亡率6.78%。
然而COVID-19的具体发病机制、死亡原因仍不明确!
鉴定死因的金标准仍然是尸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院内尸检率都在下降。对于COVID-19,病理学家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目前只有极少数死亡患者接受了完整的尸检,还有一些患者只检查了肺组织。
为了应对SARS-CoV-2的大流行性传播,德国汉堡联邦政府下令对所有确诊的COVID-19死亡患者进行强制性尸检 。[ 原文:In response to the pandemic spread of SARS–CoV-2, the authorities of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 of Hamburg ordered mandatory autopsies in all patients dying with a diagnosis of COVID-19 confirm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 ] 
倒是很出乎我的意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是目前首次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遗体CT、组织学、病毒学而进行的完整的尸检,通过多个角度探讨12例患者的死亡原因。
近期,题为《COVID-19患者的尸检结果和静脉血栓栓塞: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Autopsy Finding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内科学年鉴》杂志,对了解COVID-19的死亡原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研究属于前瞻性队列研究,展示的病例为德国汉堡12个连续的尸检病例,从第一例确诊的SARS-CoV-2阳性的死亡病例开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项研究给出了什么结果。
1
一般结果
12名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3岁,25%为女性。基础疾病包括肥胖、冠心病、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周动脉疾病、2型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两名患者在心肺复苏失败后出院,5名在ICU接受治疗后死亡,其余5名患者接受了最佳支持治疗,在非重症监护病房死亡。院外死亡的患者没有获得生化、血液学和凝血的实验室结果。
在其余患者中,初始实验室检查最显著特征是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升高以及10例中有4例轻度血小板减少。对6例患者进行降钙素原检测,除1例肺炎(病例10)外,其余均为阴性。
2
死亡前后胸部CT对比
图1
从死亡前后胸部对比的图片看出,死者主要表现是双肺多发毛玻璃、实变阴影。
3
血栓与死亡
4例患者死于大面积肺栓塞,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另外3例有新鲜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没有肺栓塞。所有深静脉血栓均累及双下肢。
图2
在这项研究的9名男性中,有6名(2/3)的前列腺静脉丛中也有新的血栓形成。
图3
4
死亡患者病理表现
在所有12例尸检中,除病例6外,所有病例均可见既往的心脏病表现,包括高度冠状动脉硬化(7/12)、提示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瘢痕(6/12)、充血性心肌病。
除此之外,最常见的伴随疾病是肺气肿(6/12)和缺血性肠炎(3/12)。通常这些情况在临死前就为治疗医生所知。
这些病例中能观察到明显的肥胖趋势(平均体重指数为28.7 kg/m2。然而,病例9因为有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为严重的恶液质(体重指数为15.4 kg/m2
所有12例患者死亡原因都是肺或肺血管系统损伤。大多数病例出现肺充血、重量增加,肺组织质地坚硬而易碎,基本上没有空气,部分病例可见局灶性化脓性支气管肺炎改变,3例有脾脏肿大。
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主要表现为透明膜形成、肺部细胞活化、微血管血栓栓塞、毛细血管充血和富含蛋白质的间质水肿。
图4
对7例咽部黏膜进行了检查,其中6例出现充血和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咽炎征象。1例(病例3)右心室出现淋巴细胞性心肌炎。
图5
其他表现主要是各器官休克的相关表现。
5
病毒学检查
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大脑等部位都检测到病毒,肺部、咽部病毒浓度最高。
12例患者的肺部都检测到病毒,9例患者咽部检测到病毒,6例呈中度病毒血症,其中5名患者的其他组织(心脏、肝脏或肾脏)中也检测到病毒RNA且病毒浓度超过血液。
无病毒血症的患者在其他组织中显示无病毒或病毒载量低。只有4例患者在脑和隐静脉中检测到病毒RNA。
1/3患者死于肺栓塞,

警示我们什么?
遗体解剖为COVID-19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临床上要高度警惕肺栓塞,但不是每个人都要怀疑肺栓塞、更不是每个人都要常规预防性抗凝,诊断肺栓塞还是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提供的一个病例或许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一名42岁男性,肥胖(体重指数34 kg/m2,有哮喘病史,因呼吸衰竭行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
无高凝的个人史及家族史。
SARS-CoV-2检测呈阳性。患者BNP、肌钙蛋白和D-二聚体正常。门诊超声心动图示双心室大小和功能正常。
虽然D-二聚体正常,无高凝的个人史及家族史,但考虑到患者机械通气需要长期卧床,还是给予依诺肝素预防静脉血栓。
在ICU第8天,患者出现急性低血压,并迅速进展到无脉冲电活动的心脏骤停。
怎么办?
在中国,这个就很麻烦,一般只能常规心肺复苏!医生灵光乍现,想到某个特殊治疗,但是一想到医疗纠纷,可能马上按下暂停键!
这个患者最终是怎么处理的呢?
给予心肺复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静脉溶栓,最终患者恢复了自主循环。超声心动图示急性右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随后行增强CT证实存在血栓阻塞左肺动脉。
后记
呼吸系统病变是导致COVID-19死亡的主要器官,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肺泡损伤,肺部严重的炎症反应,考虑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血栓形成、肺栓塞可能是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样本量少,肺栓塞的占比可能会被高估,有待更多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另外,文章中作者说到,SARS-CoV-2 从中国湖北省传播到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 [ 原文:Since it was first detected in December 2019, the nove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 spread from the central Chinese province of Hubei to almost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 ,我觉得不够严谨,目前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新冠病毒就一定源自武汉。
资料来源:
1.Dominic Wichmann , Jan-Peter Sperhake , Marc Lütgehetmann.Autopsy Findings and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DOI: 10.7326/M20-2003
2.Acute Cor Pulmonale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DOI: 10.1056/NEJMc2010459.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作者:云南省一院 孙丹雄
校对:臧恒佳
排版潘颖
责编:郑华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