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父母的语言》,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
2020年第43本书
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3200万的词汇学习差异。在此基础上,低收入家庭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只有高知家庭孩子的1/2。
注意谈论的并不是3000万个不同的词汇,而是说话的总量,包括那些重复的话语。
3000万词汇差距初现
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由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收入决定。来自各个阶层的42组家庭被选中参与此次的研究工作,其中处于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有13个,处于中等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有10个,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有13个,还有6个家庭处于贫困水平。研究者将持续关注孩子们从9个月到3岁的成长状况。
研究整整进行了三年。这三年中的每个月他们都会举行将近一小时的研讨会,整个会议的情况他们用音频和笔记记录下来了。
通过半年的观察和数据收集,研究者估算出了每个家庭和孩子对话的时间。当然,研究小组也曾在轮流走访中遇到一些相对“沉默”的家庭,父母和孩子几乎“零交流”。在一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发现有的家庭花了至少40分钟的时间和孩子对话交谈,而有的家庭仅花了20分钟。
久而久之,家庭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惊人。这同样也与每个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有关。在一个小时内,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平均听到的单词数量是2000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单词仅仅只有600个。另外,父母对孩子的回应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在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父母每小时对孩子的回应有250次,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回应每小时不到50次。就拿家长对孩子的口头批准来说,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每小时会听到大约40个口头批准,然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听到的口头批准只有4个。
从研究初期到研究结束,善于和孩子交流的父母会继续和孩子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而那些不善言辞的父母,即使孩子自己都会讲话了,他们同样不怎么爱和孩子说话。
孩子早期听到语言的多少真的可以影响他最终学习能力的高低吗?
早期的语言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即,父母应该对孩子说多少话,应该怎么和孩子说话。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语言越多,语言能力会越好,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没有太大关联。
真正的差异
良好的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恶劣的语言环境则产生消极影响,包括孩子对词语学习的消极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三岁时的智商。
“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词汇量增长得会越快,孩子三岁后测试出来的智商会越高。词汇量的确对孩子非常重要,但如果强制或禁止孩子接收词汇反而会扼杀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有的家长刚和孩子聊上,就开始使用一些强制性的语句,如“不要”“停下来”“不行”等。这就是我们曾经亲眼目睹过的在孩子语言学习过程中比较失败的例子。”
另外还有两个因素对语言学习和智力发育是有好处的。一个因素是父母用不同类别的词汇对孩子说话。如果父母给孩子说的单词种类本来就少,那就不要指望孩子到三岁时能说出丰富类别的单词来。另一个因素就是全家人有一起聊天的习惯。
孩子们长大后的言行会和自己的父母很像。甚至在孩子完全会说话后,他善不善谈就要看他父母在家如何表现和示范的了。”
儿童早期语言能力对孩子入学后学习能力是有直接、影响的。
跟孩子进行沟通时的三个重要特征:
·符号参与的共同注意力:母亲和孩子在分享某一活动时使用有意义的词汇和手势。
·沟通的流畅性与关联性:连通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流程。
·日常惯例与固定活动:例如玩“我先你后”的游戏,或者进行做饭或就寝等日常活动。
这些沟通要素共同构成了语言学习的最佳环境。
闲谈的重要性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倾向于在他们发起的谈话中持续进行反复的语言互动。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从开始讲话到结束的时间很短:一方说话,一方给出反应,除此之外再没别的内容了。这种差距非常重要,因为大脑进行丰富发育的必需营养素包含在“其他谈话”中。哈特与里斯利将这种母亲与孩子间的语言互动称作“社交舞蹈”。互动中的每一个步子、每一个反应都增加了语言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又会进一步加强孩子的智力发育。
对于我来说,最关键的差距是对肯定语(“做得好!”)和禁忌语(“住手”)的使用。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会训斥孩子,但频率远远低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群体。贫困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听到的负面语言是脑力劳动者家庭孩子的两倍多。这种差距会因孩子听到的词汇总量的不同而变得更大。原因是在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中,孩子听到的词汇总量要少得多,禁忌词和负面词汇与积极和肯定词汇的比例也较高。
相对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孩子,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的孩子更不容易听到“你是对的”“很好”“你真聪明”等口头鼓励。而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每小时会听到30个肯定词,是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的两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的五倍。
 “你真棒/你是对的!”VS.“你真差劲/你错了!”(一年内)
“你真棒/你是对的!”VS.“你真差劲/你错了!”(四岁时)
为了更好地进行理解,你可以想象自己受到了两种不同类型话语的影响。当你不断地听到“你错了”“你真差劲”“你永远都成不了事”这样的话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不管你的父母实际上有多么爱你,都很难克服这种童年阴影。
大脑和语言处理速度
研究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的孩子时发现,父母说话的多少也存在很大的变化:从每天670个词汇到12000个词汇不等。研究还发现,不考虑社会经济地位时,孩子早期所处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处理速度之间存在重要联系。两岁时,听到很少谈话的孩子的词汇量较少,语言处理速度也较慢。而那些听到很多谈话的孩子则拥有较多的词汇量和较快的语言处理速度。这种情况适用于各个社会经济阶层。
一切都取决于大脑被词汇滋养的情况如何。
早期语言环境的决定性影响
安妮·弗纳尔德精心的研究表明那些早期语言环境中比较贫乏的孩子对语言的处理速度会更慢,而且效率也更低。
哈特和里斯利发现通过强化词汇介入,这些儿童在学习能力上并没有表现出差异性。他们的介入非常有效,但是如果早期语言环境不太理想,从而对大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那么是无法改善的。
时机决定一切
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基本的能力是获得一项更加复杂的技能的前提,每项技能都犹如修建一幢大楼,必须修建好了一个街区才能更好地修建下一个。
换言之,大脑发育以等级的形式出现,具有为更加复杂的技能所依靠的基本能力。因此,为了一项“简单的”技能而错失这扇良机的窗户,具有广泛的含义,因为进行新的学习时,可能会越来越困难。在语言的自然增长方面,这点尤为关键,在最初的三年内,除了有助于构建词汇与交谈技能,语言还为社交、情感以及认知能力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年纪越大越难学习新语言
在神经可塑的鼎盛时期,婴儿的大脑能够区分每一种语言的语音,包括德语的元音变音、汉语拼音、声门音和马赛族(Masai)语的轻微内爆音,也为学习该类语音的所属语言,甚至是不同语音的语言做好了准备。
正如库尔教授所说,婴儿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但是,这一项技能并不是永远具备的。和大脑最终会剪切掉没有使用或没有充分使用的突触的情况相似,听和说出任何语言的无限潜能很早就被修剪掉了,只留给我们使用母语的显著能力,而屏蔽了运用那些我们不使用的语音的能力。
帕特丽夏·库尔教授早期在日本对婴儿进行研究的经历对以上内容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七个月大的时候,婴儿还属于“世界公民”,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区分出英语中的“r”音和“l”音,但三个月后,这项能力就会消失。库尔教授利用不同语音对美国婴儿进行了研究,美国婴儿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以上两个案例中,意识到了神经可塑性的快速降低,大脑会“致力于”其所需语言的语音,并拒绝将神经细胞消耗在不需要的语言上。
语言的力量:从思维能力到人生观
父母的数学词汇与儿童的数学能力
苏珊·莱文在仔细观看录制视频时发现,数学谈话中产生的巨大变化使词汇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预期变化变得更加复杂。
在每次长达90分钟的5次家庭访问过程中,有的孩子只听到4个与数学有关的词汇,而有的孩子则听到了超过250个与数学有关的词汇。一周时间内,有的孩子共听到8个数学词汇,而有的孩子则听到了1799个数学词汇。
一年之内,听到1500个数学词汇的孩子与听到10万个数学词汇的孩子之间就会存在巨大的差距。
父母语言影响儿童的空间能力
在两年半的研究时间里,从孩子们14个月大时开始,每个孩子听到的空间谈话的数量和类型存在着明显差异。毫无疑问,在一共13.5个小时的记录时间里,一些孩子只听到了5个空间词汇,而另一些则听到了超过525个空间词汇。听到更多空间词汇的孩子也更有可能说出4~200个不等数量的空间词汇。
两年后,孩子们长到4岁半,苏珊的团队又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评估。听到和使用更多空间词汇的孩子在空间测试中表现得更出色。数据表明,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更聪明”,而是完全与他们所接触到的空间词汇有关。
父母语言如何影响儿童自我调控
理想的看护人语言在早期阶段能帮助孩子变得独立。每一句赞美、每一份为了鼓励和纠正而做出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优秀、独立和有所作为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策略。
当父母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向孩子解释规则的道理,以及为了管教不感情用事时,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就会得到提升。这些孩子不会立即给出反应性行为,而是更可能仔细地思考问题。
另一面是控制型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利用压力和权威来约束孩子行为的父母会让孩子在短期内顺从,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就会变差,并且在成年后还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自我控制的问题。
主要的管教类型有两种:
·命令型:对孩子的输入信息进行限制的命令,包括训斥和要求;
·建议提示型:诱发孩子的输入信息、意见或选择。
在两种父母讲话类型中,“建议和提示”从长远来看有助于自我调控技能,而命令却削弱了这种技能。
对于孩子来说最适宜的环境必定是温暖、培育型和积极回应的环境。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压力的有害环境是消极负面的,会抑制执行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并对孩子和孩子成年后产生影响。
“你真差劲”VS“你做了一件非常糟糕的事”
当然,父母的谈话内容不仅仅是称赞和鼓励好的行为,它还对不可接受的行为做出了反应。内疚和羞愧是情感光谱中的两个极端,它们是我们做错事后的两种反应。一方面,羞愧会渗透进我们的内心,反映的是我们自己眼中的自己。另一方面,内疚是对与自我感受相反的某些特定行为的具体感觉:这就是“差劲”与“做了一件糟糕事”的区别。
父母用来应对不可接受行为的语言在决定孩子的自我感受方面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变得积极,但由于孩子与期望不同,我们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进行批评,会帮助他们明白自己是“善良的”,只是犯了一个可挽救的错误,而不是让他们发现自己“很差劲”。
最后,格兰特教授指出,在培养孩子的善良和道德感时,还存在比父母的语言更有力量的东西。拥有善良、有道德感且品行端正的父母也大有助益。
3T原则:优化大脑发育的亲子沟通
不管父母在跟孩子谈论尿布的气味儿也好,花朵的颜色也好,或者三角状的物体时,3T原则都应参与其中。因为语料丰富的早教语言环境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T:共情关注
在3T原则中,“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条。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时机成熟,父母再跟孩子谈论它。换句话说,孩子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哪怕孩子太小了,听不懂大人的话,或者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遵循这一条原则,即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这就是通过父母的语言来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假如父母不遵循“共情关注”原则,剩下的原则也不会发生作用。
“共情关注”的核心目的就是父母的回应。
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
1.观察;
2.理解;
3.行动。
无论孩子的行为出于怎样的目的、是否恰当,父母都应给予孩子温暖的回应。孩子只有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温暖,才能茁壮成长。
第二个T:充分交流
第二条原则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话语。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它们的使用方式。
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是双向的,它并不是大人主导的单向对话。双方交谈的内容,自然也是子女关注的内容。就双向和单向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站在“3000万词汇倡议”团队的立场,只有父母和子女全身心投入交流,充分交流才能发挥作用。
讲述
当你一边干活一边絮叨手上的活时,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讲述是让其沉浸于语言环境的好方法。
“来吧,宝贝我们换片新尿布。”
“现在我们要把牙膏挤到牙刷上。”
“来,一点儿一点儿挤。干得真棒!”
平行谈话
当父母讲述他们正在从事的活动时,平行谈话的焦点就落到了孩子的身上。理想状态下,父母和孩子一边谈论当下发生的事情,一边有眼神的交流。
“钥匙可不能吃!它不是食物。”
“你打算用那把钥匙开车吗?”
“那是开门的钥匙。”
“来吧,用钥匙把门打开。”
少用代词
对于成年人来说,代词的使用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它存活于脑海里,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它的指代关系。
跟孩子讲代词,孩子会感到很困惑:迈克尔叔叔、奶奶、淹死的人?明白了吧。
如果孩子递给你一幅潦草的图画,你会有怎样的回应呢?
“我喜欢它!” (不,你根本不喜欢。)
“我喜欢你的画!” (是的,你真的喜欢!)
每一种称谓都代表着词汇本身,以及孩子对事物的理解。称谓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有促进的作用。
脱离语境的语言:非现时的交流
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一起做某事的经历、孩子最近喜爱的玩具、以前认识的小伙伴,等等。由于没有直接环境,即语境提供的线索,孩子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回应“脱离语境的语言”,那么他在学校的成绩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言语的拓展、扩充和支架
言语扩充是在孩子现有的词汇水平上,帮助他们进行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需要增添一些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短语来达到扩充的效果。
比如,“这个冰淇淋的味道不错”可扩充为“这个草莓冰淇淋太好吃了,但真的好凉!”
言语拓展、扩充和支架都是孩子在表达沟通能力形成之前,父母可以采用的一些打基础的好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去探索更详尽、复杂的交流模式,同时还能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第三个T:轮流谈话
第三条原则叫作“轮流谈话”,它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它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父母必须“共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跟孩子“充分交流”。此外,无论是父母发起的互动,还是父母正在回应孩子发起的互动,成功的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就能跟父母进行流畅的交流。我们知道,婴儿的啼哭是在告诉父母:尿布湿了需要更换。如果婴儿揉了揉眼睛,说明到点了该睡觉了。和婴儿的沟通,一定得学会解读他们提供的线索才行,得弄明白这些线索背后的意义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与婴儿的交流可能不是我们熟悉的模式,但在这样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婴儿的智力不仅得到了开发,还建立起了他们对父母的依恋情结。
随着孩子慢慢地学会走路,“轮流谈话”也发生了变化。虽然孩子此时说的是自创的词语,或者某些词语的发音不完整,或者偶尔才说一些父母可以理解的词语,但父母一定要抓住他们的语言信号,好好地回应后,再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在这个阶段,父母能否做到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现有付费课程  
① 
打败拖延症:
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