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倾听术》,沟通技术,作者是松桥良纪,通过利用行为分析,助你不动声色掌控局面,轻松占有沟通主动权。
1、配合对方下巴的动作,以引导谈话
对于沟通而言,滔滔不绝并不是必要条件,能得到对方的回应才是最重要的。可以从对方肢体动作、声音以及言语表达三个方面入手,配合对方,拉近对方与你的距离,建立并强化彼此间的信任关系。
根据对方下巴的动作,调整自己的下巴 。”
想让客户满意的职业咨询人员。并不是一个劲儿地拼命说话 ,而是要配合对方才行。
有三个要点:肢体动作、声音和言语表达 。
肢体动作是指姿势、手势、脚摆放的位置、表情、身体的动作等与对方保持一致。
别以为很简单,如果不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的话,是很难做到准确调整节奏的。而且,因为你在倾听对方讲话的时候可能会忽视对方的身体语言,所以一开始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对方的肢体语言,和客户的关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但刻意模仿对方的手势很容易被人发现,会让人讨厌(我经常看到有初学者生硬地模仿对方的动作)。作者在关注客户的姿势、站立方式、坐下的方式、重心的位置等方面作了很多的尝试,出了自认为最有效的技巧——配合对方颈部的动作 。
平常和关系亲密的朋友聚会时,大家常常保持一致的肢体动作。
尤其是颈部的动作保持了高度一致。与脾气相投的人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但是面对脾气不同以及初次见面的人时应该怎么做呢?只要你有意识地去配合对方颈部的动作,就不会很难。
仔细观察对方的下巴,调整节奏配合对方,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也会拉近。这样,你不用不停地说,对方也能很自然地对你畅所欲言 。
2、“鹦鹉学舌”,诱导对方主动吐露心声
首先是听对方讲话,做到“知己知彼”。
但是,我们几乎很少看到一开始就能做得很好的人。我们要学会“倾听”,以了解对手。所有的交流都是从倾听开始的。
回溯包括两种:一种是将对方的谈话内容原样进行重复的“语言的回溯 ”,另一种是将对方谈话内容中隐藏的意义进行重复的“意义的回溯 ”。
只顾自己说,而不注重倾听对方说话的人,很容易重复对方说过的话,或者是在对方说的基础上掺杂自己的意见回复对方。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一定见效。
这样自以为是的行为,很可能会弄错对方真正想表达的重点。
单纯用对方话语中的部分内容回应对方确实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但是我们不能忘了把对方当作主角。
秘诀是不要加入自己的意见,有意识地单纯重复对方的话即可。这样,你对对方的认识就会不断加深,同时也向对方传递了“我深有同感”这一信息。
最简单的方法是,不加词尾感叹词,而是直接回应对方。
这样一来,既不会打乱对方说话的节奏,又能很好地引出对方接下来所要讲的话。
总之,为了做到了解对方,重复对方的语言,能够很好地引起对方的共鸣和理解。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并提出意见。这一点可以说是这门技巧中最重要的地方。
3、通过模仿对方动作来增加“同感区域”
“动作模仿”可以说是“肢体语言的信号”。对方有什么样的姿势和动作,你自己也采取相应的举止。
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人们“喜欢和自己类似的人”。而且所谓类似也并不一定是老乡或有共同的爱好,除了语言,我们也会因为相似而感到对方的友善。
特别是,如果能够在肢体动作上和对方合拍的话,就更容易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因为如果肢体语言相似的话,那就会使对方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安全感。挺直后背的人喜欢同样挺直后背的人,弓起后背的人也会无意识地把弓起后背的人当作同伴。也就是说,如果双方肢体语言合拍的话,那就无疑会增加双方的同感地带。
要“用轻微的动作去配合对方”。将对方的动作进行微缩,再重复对方的动作。比如配合对方的重心、“调整视线”、手部动作、姿势、重心和视线。
虽然有很多这样的“对身体语言的回应”,但不管是哪一种,注意使用的场合和对手的变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关心对方并仔细观察对方。
4、等待3秒钟,给对方留点时间
你有“超级沉默恐惧症”吗?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把沉默当作敌人,而应该把它当作朋友。等待3秒钟,给对方留点时间,是成为善于倾听的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实际上,在谈话过程中如果突然陷入沉默,有很多人都会陷入恐慌,这时候就可能出现莫名的担心或者说太多话的情况。
我们不应该把沉默当成敌人,而应该把它当成朋友 。
也就是说,在对方说完以后我们不要害怕沉默,给对话留下点空白。
如果用时间来表示的话,只要3秒钟就好。这等待的3秒钟将是我们成为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需要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不是马上开口说话,而是稍稍给对方留一些时间,这样对方自己也许就会打开心扉。
顺便提一下,在法国,人们把这种对方沉默下来思考的时间称为“天使降临的瞬间”,这是灵感闪现的瞬间。不去打扰对方思考,而是在一旁静静等候,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善于倾听的人。
还有“配合对方的语速”,也是那些善于沟通的人自然而然会做的事情。
配合对方说话的速度,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做到。
如果对方的语速很慢,自己也要慢慢地说。
如果对方说话的速度很快,我们也要加快自己说话的速度。
这样的话,沟通技能就会提高。
此外,配合对方说话的声调也有很好的效果 。
如果对方的声调很低,我们的声调也应该比平时的声调稍微低一点,用一种低沉平稳的语调来说话。
如果对方声调很高亢,我们也可以用稍高一点的语调来与对方交流。
就像这样,仔细观察对方的声音并加以配合,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这是拉近双方距离的一条捷径。
5、调整看不见的“呼吸”
当沟通顺利进行时,注意调整你的呼吸。用文字表述的话,就是在标点符号处换气。只要用心去做,即使对方看不到你,也能与你保持步调一致。
两个不善言语的人,在沉默的时候通常和对方看着同一个方向,调整自己的眼神。
更加有效的方法是调整呼吸,也就是这里说的“呼吸的频率”。
配合着对方的呼吸,调整自己的呼吸,使双方的呼吸同步。在做到这一点之前,最佳的选择就是耐心等待。
呼吸的观察和频率调整,说起来好像很难,不过效果却非常显著。
首次实践的时候:
·对方说话的时候→呼气
·对方沉默的时候→吸气
只要记住这一点,基本上就不会有问题了。
人们说话的时候是在呼气的,用文字表述的话就是“在标点符号处”进行换气。
当沟通顺利进行时,注意调整你的呼吸。只要你刻意去做,即使看不见对方,对方也能感受得到。
若不仔细观察对方并做出回应,那么无论是“听”还是“说”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换言之,如果只是考虑自己这一方,交流是无法进行下去的。
6、发自内心倾听对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沟通时对方能准确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只是小概率事件,要善于将头脑中的意识和现实存在区分开来,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改变接受现实的方式。
无论是自己说话的时候,还是听对方说话的时候,都要根据对方手中的地图来改变自己。
倾听的一方和说话的一方都要改变自己。
只有这样,交流才能够不断深入。
这样就能真心倾听对方说话,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意思可以准确传达给对方只是偶然事件,对方理解不了才是必然事件 ”。
发自内心倾听对方说的话就是理解对方的想法,和对方产生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要学习倾听技巧的原因。
你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内心深处赞同这一行为的意识引发的,所有的行为都可能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实现其价值 。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现有付费课程  
① 
打败拖延症:
我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
  关于warfalcon公众号  
①目前有2000+篇自我成长相关实用类文章
4年进入有道云笔记最有价值公号top10
6年占据印象笔记收藏服务总榜top1
④知乎同名,回答被100万+人收藏
文章搜索传送门
↓↓↓
加入一百天行动
↓↓↓
喜欢记得点在看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