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我去深圳出差,顺便去见一个很久没见,但是有十年情谊的朋友。
晚上吃完饭回到酒店,八点多的光景,朋友给我发微信:“换双舒服点的运动鞋,出来,我带你走走去。”
我问朋友:“去哪啊?”朋友很神秘:“你和我走就行了!”
出门转地铁,我记得是在福田站下车。原来她是要带我夜爬莲花山。我心里想:“深圳人真会玩!”
走得一身汗,筋骨活动开了,心里很舒坦。走着走着到了山顶,前面赫然是一尊邓小平的铜像。
我一直听说过这个铜像,然而从来没有来过。是夜深处,我们站在莲花山的山顶,向南眺望是深圳的中心城区。越过福田区,往西看应该是深圳湾了吧。我往那个方向眺望,南山的山深湾的水,多少金钱堆成堆!

徐徐凉风真凉快,有人往小平的铜像前放了大捧的鲜花。旁边一位老伯用手机放起了歌《走进新时代》。
突然那么一瞬,看着脚下深圳城的灯火辉煌,听着歌,眼泪莫名就激动的流了出来。
我一向自诩不是微博上无脑爱国的小粉红,我一向自诩是一个决定之前都要经过清晰的逻辑链考虑的理智老母亲,但那一刻的我,竟然跟着老伯手机放声高歌,没有丝毫忸怩,而在山顶上的深圳市民发自内心的热情,感染了我。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要来了。
大幕徐徐拉开,没有人不会被卷入其中。

今年疫情的一天,我们开车行驶在路上的时候,开着音乐广播,随机地听着歌曲。
(这一直是我家的一个习惯,在车上,我们不会播放我们选定爱听的固定歌曲,而是会随机让信息进来,被我们筛选。这样,我们的信息选择机制就不会把我们的头脑越限制越窄。)
这时候,随机飘进我们耳朵里的是一首《北京欢迎你》。啊,这首歌,太熟悉了。
开头是北京老胡同的鸽子哨音,然后是晨跑的细碎跑步声,最后是群星合唱。
迎接另一个晨曦带来全新空气气息改变情味不变茶香飘满情谊,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
2008年的奥运会,十二年了。已经是又一个鼠年的轮回。
当时的我后知后觉,全然不知2008年对后世意味着什么。那年金融危机、股市大跌,但历史的趋势已然显露。
同样后知后觉的我,在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之后还浑然不知:所谓一叶知秋,就是从一片叶子中看到秋天的大势。
我一直到2018年12月底才看到那本写我国自主研发芯片的历史记述书《“芯”想事成—中国芯片产业的博弈与突围》。我看到不掌握核心技术,是多么容易在大国博弈中锁喉,才看到国家高层对尖端科技奋起直追的决意,才明白——
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使我们及我们的孩子,财富、资产乃至命运变化的线索,还是两个字:科技。
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要来了。

你当然可以说,毛豆妈,这些都是直觉的判断,没有什么理性根据呀!
你爬个山看到深圳市民的活力、你听到一首12年前奥运会的歌曲,就感知到大时代要来了吗?
当然不是,除了感性与直觉的认知,还有原因就是我们之前信息的积累。
大家看到以下的陈述,也许会说我们家变态,但是确实,我们对理财和投资有超乎寻常的兴趣。
我和队友都不爱刷剧,我家晚上茶余饭后一个共同的项目竟然是:去那些上市公司的门户首页下载年度报告,去研究他们枯燥的财务报表!
毛豆看累了他自己书以后,就翻我们的书,他会盯着书后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也会盯着我们看的那些科技史书,比如吴军老师的《浪潮之巅》。
作为一个不到7岁的孩子,他当然看不懂,但是这不妨碍他看着一些名词眼熟,比如负债、所有者权益,也不影响我们把这种对公司研究的热爱传递给他。
有一天,我竟然发现,毛豆在我的书上做了笔记。他用画线、勾圈、写数字的方式,表现了对我看的东西的好奇。
这可能是一种在童年早期的熏染吧。
我们研究这些,不光是为了赚钱。因为我们看得多,投的少,看的大部分公司都不会投(当然原因也是好公司没有那么多),看那些科技史的书,也都没有非常直接的益处。
但研究这些东西,间接的益处非常大——我们清楚看见,人生短短不满百年,但我们幸运生在一个大潮的前端。
科技的进步不是匀速的,不是平稳的,是沉寂几十年上百年后突然有几十年的勃发,而我们,就处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时,我们还处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的上升期!
晚上我和队友看书与研究财务报表时,有时候会看到会计上的小把戏而共同会心一笑,嘲笑嘲笑A股的烂公司,但更多的时候是会发出惊叹:“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有大胆的想象力!”
我和很多父母一样,会按照倒推法养孩子,不过倒推法的起始点不同。
很多父母的倒推法起始点是:
孩子要找个好工作——
因此要上个好大学——
因此要考个好高中——
因此要考个好初中——
因此要好好做题上辅导班。
在我看来,我家的倒推法起点是这样的:
逻辑起点是:
这个时代太牛逼了,顺势而为孩子就可以过得足够好,积攒足够多的财富
——因此要有大局观、识别历史趋势的能力、要有财富观念、有科技素养
——科技发展的太快,因此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假设他能活100岁,他就必须学习到临终的前一天。
 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是袁庚的传记,从中我受到了莫大的激励。蛇口工业区总指挥,时年82岁的袁庚老人,每天都要上网聊天,还用网页查资料,丝毫不落伍,要知道那是2000年啊,网络远没今天这么发达!
——因此孩子必须对学习有主动的兴趣,最重要的是知道这些知识的价值
——因此他必须从小懂得公司的必要知识,知道如何识别好公司,复利的积累从娃娃抓起,最好在人生早期就开始滚雪球。
——因此他必须有通识教育的学习贯穿终生,就像我们俩,35岁+还在学习不同行业公司的质地,定性分析那些公司是做什么的;
——他需要有强大的美感感受与设计能力,因为这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能与机器抗衡的优势……
这就是我家的教育目标。学校不教没关系,本来学校的KPI考核体系也和我们不同——
我们会,我们自己教。
最开始,在我们家里,研究科技、研究未来大趋势,也是为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理由——买股票。股票,是我家理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分析公司的质地、要分析行业的前景、要判断哪个公司会成为龙头,这些逼迫我们去不停的学习、去分析、去缕清、去判断、去前瞻——
然而,到了最后,我和队友惊讶地发现,这些绝不仅仅是指和理财相关,对趋势的判定成了我们育儿思想的重要指导!
因为我们是为未来培养孩子的,而不是培养一个只能适应过去的孩子 。
未来的每一个大潮,我们希望毛豆能成为其中的弄潮儿。
顺势而为,见微知著,是为智者——
这是一对爱研究大趋势的父母对儿子的希冀。
于是,这篇文章写给未来,也是一个预言。我想十年后再回头来看这篇文章,看自己的预言是否成真。
从这周开始,我将陆续细化分享,这个大时代,对我们的育儿观有怎样的冲击。端午节写了将近1万字,明天我们接着见!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逗比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