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论是心理学家Delroy Paulhus和Kevin Williams在2002年提出的。它说的是:自恋、心理变态、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三种人格特质构成了人性中的“黑暗三角”。
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个概念其实是50年前由心理学家Richard Christie等人发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操纵和利用他人,为达目的不讲道德不讲原则,同时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不相信人性的真诚和美好。
马基雅维利主义,这个名字来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家马基雅维利。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君主论》。
自恋指的就是自负、特有优越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应该享受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特权。
心理变态可以说是黑暗三角中最可怕的一角,它的特点是:高度冲动,追求刺激,同时缺乏共情心——什么叫做缺乏共情心?说通俗点就是无法感受到别人的感受,就算看到别人满脸痛苦,心里也没有感觉。这也是心理变态最重要的一个特点。
在天桥难题中,心理变态者会无情把胖子推下桥。
下面的图是心理变态者在职业中分布(英国样本)。
左边的是心理变态高分的职业,右边是心理变态低分的而职业。
那么,为什么要把这三个东西放到一块儿,弄成一个组合出道呢?让它们各自单飞不好吗?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三个特质彼此之间存在正相关的联系。另外,它们虽然各有差异,但却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都对他人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例如,著名电影《教父》中的主角迈克尔·科莱昂,运营了一个庞大的组织,甚至领导最亲近的家人为他工作(马基雅维利主义);遇到事情对 最亲近的人也冷酷无情(精神病态特质);认为他是惟一能够领导家族 的人( 自恋特质)。因此,尽管有这些“黑暗”特质,他还是被看作这部电影的英雄人物,因为他是家族集团利益的坚强捍卫者,能够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家人。可见“黑暗人格”特质有自己的魅力和适应价值。当然,我们在个人层面合理运用的同时,也要警惕它们在集体层面产生的破坏性。
这里要强调一下,“黑暗三角”人格理论研究的并不是极端的心理异常(比如连环杀人犯),它的探讨范围其实是广大的普通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自恋、有点心理变态、有点马基雅维利主义,只不过是程度的高低罢了。
Dirty Dozen
这是一套12道题的问卷,名为Dirty Dozen,由心理学家Peter Jonason和Gregory Webster开发。

规则是这样的:对于以下陈述,非常不同意选1,比较不同意选2,有点不同意选3,中立选4,有点同意选5,比较同意选6,非常同意选7。
Dirty Dozen
1. 我倾向于通过操纵别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2. 我通常不会自责或悔恨。
3. 我希望别人仰慕我。
4. 我不太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
5. 我曾经通过欺诈或撒谎,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6. 我比较冷漠,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
7. 我曾经通过恭维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8. 我倾向于追求名望或地位。
9. 我倾向于认为人皆自私,我对人性充满怀疑。
10. 我会利用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11. 我期望别人给我特殊优待。
12. 我希望别人注意我。
分数的计算非常简单,只要把每道题的答案全部加起来得出一个总数就行。在Webster的一项研究中,参与者的平均分数在36分左右,大部分人都在33-39分之间,而如果分数超过45分,那就可以算是……非常暗黑了。
不过,这里必须补充一点:自测结果仅供参考,不可代替专业评估。受到年代、国家、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群体的测试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三位自测得分
另外,这套问卷除了计算总分之外,还可以分别计算三个项目的得分,每个项目四道题——
自恋是第3、8、11、12题;
心理变态是第2、4、6、9题;
马基雅维利主义是第1、5、7、10题。
黑暗度高的人,有哪些特点?
“黑暗三角”人格理论从问世起就备受关注,这十多年来相关的研究少说了发表了几百篇论文。其中,心理学家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些在“黑暗三角”测试中拿了高分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这里为大家总结了你们可能最感兴趣的两个方面。
首先当然是交配行为。呃,这里不是我用词粗俗啊……这是人家论文里的原话——mating behavior。研究发现,黑暗分数高的人,更倾向于采取短期交配策略;此外,他们更容易出轨、也更容易去搞别人的对象。
其中,心理变态者会更冲动、更具有侵略性;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会更克制、更有策略地去维系一段关系。
哦,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嘴:在大量的相关研究中,男性的黑暗三角得分总是高于女性。
如果你是学生,黑暗分数高的人更喜欢走捷径。当然,他们走捷径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心理变态者更容易考试作弊、抄别人的卷子;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则更容易剽窃文章。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抄卷子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而剽窃文章则需要一定的计划性和自控力。
参考文献

[1] Paulhus D L, Williams K M.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2, 36(6): 556-563.
[2] Jonason P K, Webster G D. The dirty dozen: A concise measure of the dark triad[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2010, 22(2): 420.
[3] Furnham A, Richards S C, Paulhus D L.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A 10 year review[J].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013, 7(3): 199-216.
[4] Webster G D, Jonason P K. Putting the “IRT” in “Dirty”: Item Response Theory analyses of the Dark Triad Dirty Dozen—An efficient measure of narcissism, psychopathy, and Machiavellianism[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3, 54(2): 302-306.
[5] Psychology Today. Shedding Light on Psychology’s Dark Triad.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fulfillment-any-age/201301/shedding-light-psychology-s-dark-tria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