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越又哭了,跟荧幕上大部分女明星梨花带雨的哭法不一样,她哭得全面崩溃,毫无章法,像只小花狗。昨晚火箭少女举行毕业典礼,我一点没概念,原来这个女团已经两年了,自从她们成团后,再没怎么关注过这群小女孩的演出。
怎么说呢,我对女团一直不太感冒,唱的歌跳的舞,就像太甜的糖,忽然兴起吃一点尚可,长期服用是无福消受。这两年陆陆续续看到的火箭少女新闻,有人光速变瘦,有人一不小心胖了跳的还是不行。后面那个人,通常都是杨超越,她让一些人开启了吐槽魔咒,功夫这么差,你怎么还不拼命努力?

你看娱乐圈很多人不是都拼了命努力的吗?什么唱歌练到失声,跳舞几近伤残。
杨超越一边哭一边很老实地诉苦:每天早上都要被姐妹们拉起来跳舞,已经很努力了,上场还是会跳错。她的哭除了恨自己不争气,更像一种宣泄:两年了,终于结束了。
结果昨晚她哭完,朋友圈大概十几个中年人都转发了她痛苦的视频,“我每天都好焦虑啊”那一段。年轻人或许只会嘲笑她,跳成这样,也能轻轻松松做明星哦?
我是一边笑着看22岁的女孩哭,一边觉得,哎呀,我太理解她了。
而且竟然觉得杨超越相当了不起,硬着头皮跳了两年的舞,没有任何天分,还是一天都没当逃兵。
我是到了这几年,活到三十多岁,才觉悟到有些事情需要硬闯这个道理,可是她每一天都在觉悟啊。
《城南旧事》里,林海音写英子要上台代表全体同学领小学毕业证书,她不敢去,她爸爸说:“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要说硬着头皮是什么滋味?
前两年的夏天,有一次助理给我接了个主持的活。她觉得这件事很简单,我那时候刚举办了几场签售,似乎也并不是一个上台就会害羞到张口结舌的人,还是可以落落大方像模像样站在所有人面前讲些话的。
我拒绝了几次,因为主持这活跟签售完全不一样,自己的书随便怎么讲,哪怕瞎讲一通,别人都不会觉得奇怪。但助理接来的活,是一个挺正式的活动,主持词很多,首先你得介绍为什么要搞一场发布会,接着大段篇幅介绍产品,看了眼那几页密密麻麻的词,深知自己做不到,完全背不下来。
最后助理好说歹说,不要紧的,你就随便讲好了。
看到钱的份上,我硬着头皮答应了。
那天上到台上,发现下面坐着大约七八十个神情肃穆的中年人,大概都是企业高管,百忙之中来参加发布会,互相间打着招呼:x总,好久不见。他们会喜欢的主持人,大概是董卿那种,即便介绍一粒米,都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公关在旁边不停关照我,等下揭幕仪式要请某某女士,千万不要念错她的名字;讲述经典那段我帮你找好了问答的kol,你记一下他们坐的位置。
我一下就傻了,满脑子都是记不住的词和记不住的名字。上场望着台下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一开始就像上了一匹刹不住的马车,说错好几个地方,同时观察到台下有人在不满地咂嘴。盛夏本来室内开着空调极其凉爽,几十双眼睛望过来,只觉得满头冒汗,妆都要花了。
那是三十岁后最窘迫的一次,活动结束后,主办方有一个香槟酒会,当你三十多岁,站在一大堆人中间,发现没有一个人搭理你,那种滋味是什么呢?
忽然我又回到了五岁,闹市中站着,发现爸妈都不在身边,茫然失措,只想大哭一场。
我以为这种挫败感会持续很久,但过了两天,大概还是年纪大了,没有像年轻时说垮就垮,一时失意就要出门浪迹天涯。以中年人的坚强,安慰自己说,这么难,不也过去了吗?
虽然在近百号人面前出了丑,好歹明白一个道理,自己是真不适合干这件事。
后来还是有很多线下活动,有一次到外地跟另一个作者一起做节目,发现我们这种人,一抛头露面就会抖得像筛子一样,他比我还紧张,于是我拿出大姐风范说:不要紧的,你就想着其实也没啥人看。那作者说,你肯定上台过好几百次。
我沉默不语,没告诉他是因为摔过一次狗啃泥。还有一次,又是硬着头皮接了个活动,刚下场,在一个小房间里吃盒饭,听到隔壁房间一起上台的女孩正在吐槽我:她也太紧张了,说那么快,整个人状态也不行,我都不好控场了。
我假装镇静不为所动继续吃着盒饭,其实很想跟个逃兵一样,赶紧走人。
有些人看起来像模像样,其实内心已经崩溃得一败涂地。
所以觉得杨超越不容易,每次崩溃完,她要跟我们中年人一样,收拾收拾,重新出发。你最多也就给自己一两天的时间,沉浸在失败里。
太忙了,没功夫伤感,也没功夫长时间心情不好。杨超越练了一天跳不会的舞,第二天还是得爬起来,她总让我有一种亲近感,那个农村长大,没接受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小镇女孩,有一天要被所有人用一种严苛的目光审视着,大骂:你为什么不行?

因为有些人就是天资普通啊,她不过是运气好,是上帝创造的另一个漂漂亮亮的礼物。
两年了,杨超越终于毕业了。
但是硬着头皮的人生,还远远没个完。
要说我从这些硬着头皮的困难上学会哪一点,有一点很明确,有些事情,真的是一辈子都学不会的。
不会跳舞的杨超越,或许能成为另一种气质完全不同的女明星呢?
- 往期文章:
- 我的新书来咯!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