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传的神话认为,即使我们无法尊重领导者本人的能力,我们也应尊重那个领导职位。这是不可能的,尊重的对象只能是人。”
——Robert K. Greenleaf
问题:
(1)为什么说能叫出身边经常出现的清洁工名字的经理人更优秀?为什么说领导者也是服务者?什么叫仆人领导力?
(2)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顺从,为什么说这与服务精神一脉相通?仆人理论是如何通过顺从而不是反抗获得权力的?
(3)大贪官和坤是凭借什么能力,在从政九年后就坐到大学士,并身兼六部部长的?
(4)把信送给加西亚需要怎样的服务精神?为什么说想做好服务公司就要超越顾客的需求令顾客喜出望外,从显性信号中发现大量隐性信号,为什么是制造感动和惊喜的基础?
何为仆人式领导?让我们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在《东方之旅》一书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有一群人前往东方进行一次探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很有主见,并愿意充当领导的角色。服务于他们的是一位叫李奥(Leo)的仆人,他负责为所有人提供生活服务。他的乐观主义和他的歌声总是陪伴着他们,鼓舞着他们。有李奥的陪伴,这一次探险旅行似乎成了一次美妙的观光旅游,一切都出乎意料的顺利。但是有一天,李奥突然消失不见了。这群人立刻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所有人都试图说服别人听从他的建议,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最后,整个探险活动被迫停止下来。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失去了仆人李奥,他们就失去了领导。
这个简单的故事后来引发了一场管理学的革命。
197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CEO罗伯特·格林利夫(Robert K. Greenleaf)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写出了《仆人式领导》一书,在该书中,首次提出了仆人式领导的概念。
“仆人式领导”将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角色融为一体,一个角色是“仆人”,另外一个角色是“领导者”。在Greenleaf看来,只有将这两者的角色实现完美的统一,才能真正催生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正如Greenleaf在讲述“仆人式领导”灵感来源时所指出的:“在李奥的故事中,李奥先做仆人,后来才做领导,这种描述可能让人步入歧途,其实他从始至终一直都是真正的领导。因为,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他的正式角色是仆人,他的领导作用看不出来。当他失踪的时候,整个团体处于瘫痪状态,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位伪装的仆人,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领导。两种角色集于一身的李奥,是一个象征性的完整人。”
基于这样的一个认识,Greenleaf给那些希望成为领导者的人们提出了朴实的忠告,“时下流传的神话认为,即使我们无法尊重领导者本人的能力,我们也应尊重那个领导职位。这是不可能的,尊重的对象只能是人。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要求所有的领导者都应当诚实,因为即使在能力平平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诚实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圣经》:在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做你们的佣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做众人的奴仆。
揭示了关于领导的一个真正的本质:“领导的基础不是权力,而是权威,权威是建立在爱、服务和牺牲基础上的。”
格林利夫认为,“作为仆人式领导,首先要有天生愿意服侍他人的心,服侍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通过有意识的选择,促使一个人渴望去领导别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表现在这位做仆人的对别人的关心上,即确保别人最迫切的需要得到优先满足。”
当一个领导人愿意像仆人般服侍他的下属时,并决心满足其心理的基本需求如爱、自尊及自我实现,与他们建立关爱、尊重、信任、接纳的关系,就能获得领导人的威信及影响力,还能以此激励他们发挥个人最大的潜能,全心投入心力、才能及创造力,为达成共同目标奋战不懈。
格林利夫认为,“仆人式领导”有如下十大特征:
  • 聆听(Listening)。仆人式领导以对方为优先,定意要透过用心聆听,触及别人的心灵,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聆听,并伴以经常性的反思,对仆人式领导来说,非常重要。
  • 同理心(Empathy)。仆人式领袖尝试了解与同情对方, 关注的不再是个人荣辱得失,乃是接纳与肯定团队内其他成员付出的劳苦,并予以欣赏。
  • 医治(Healing)。疗伤之道是是仆人式领导的强大武器,能够帮助他们跨越过渡转型、重组整合的各个艰难时期。仆人式领导的一项强大之力就在于他能够帮助他人以及他自己疗伤,一位经历过伤痛、并已痊愈的领袖正是人们所期待的。
  • 醒觉(Awareness)。觉醒、尤其是自我醒觉是仆人式领导的另一显著特征,他不会陶醉于过去或现在的成功,他知道有些时候需要被挑战,受搅动,才不会安于现状。
  • 说服(Persuasion)。仆人式领导不是仗着职权或威信来统御,乃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析之佐据”的说式,劝服别人认同计划或工作,让人心服口服,而不是勉强为之。
  • 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仆人式领袖敢于发梦,对他来说,再过夸张的梦想亦有成为现实的可能。尽管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但在处理问题时,却脚踏实地,他能够巧妙地平衡“概念化”的意向与日常事务的现实情境,两者皆为必需。
  • 先见(foresight)。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仆人式领导也会犯错误,但他却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汲取教训,在行动中做出反思,从而获得对未来行为决策的先见。
  • 管家(Stewardship)。人们所求于管家的,是要其有衷心。仆人式领导就怀有管家的衷心,为组织内成员服务,为组织所处的社区服务。
  • 委身于他人成长(Commitment to the Growth of People)。仆人式领导用心帮助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成长,使人更强壮、更聪慧、更自由、更自主。
  • 构建社群(Building Community)。仆人式领导不会“一将功成万骨枯”,他要构建生生不息、基业长存的社群,并工作、服务于其中。
有西方学者称耶稣才是「仆人式领导」的原创者,引《马太福音》为证:「…… 你们当中谁要做大人物,谁就得做你们的仆人;谁要居首,就得做你们的奴仆 (Whoever wants to become great among you must be your servant, and whoever wants to be first must be your slave.)……。」


有趣的是:比《马太福音》早四、五百年问世的《道德经》,已有类似论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再次验证,顺应人性的领导,道、神、圣、贤最在行了!
《道德经》第17章又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管理领域大师彼得·德鲁克,曾为其著作亲自撰写序言,并称Greenleaf为——“我所遇到过的最智慧的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