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10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资治通鉴》这本书中所记载的,1300多年的历史书写下来。
公众号每周一、三、五上午10-11点发送,知乎不变,仍为11点多。不好意思,今天发晚了。
《隋唐300年》第69篇
一战成名,50岁李靖终成器
眼看李靖连孙吴的大腿还没有够着,就要去地下见孙吴了,他等待了半个世纪的贵人终于出现了。
峡州刺史许绍恰好是个非常有眼光的人,在和李靖的短暂接触中,竟然看出了李靖身怀大才。
于是,他在临死之前(第二年就病死了)给自己的同学兼好友(特相友爱)兼君主李渊,上了一封求请的奏疏,李靖这才免于一死。
人啊,再有才还是得有大运,许绍要是早死一年,或者峡州刺史不是许绍,李靖这位大唐第一名将的命,大概率就要报销到这里了。
又一次死里逃生之后,李靖终于意识到,不能再等了,冒死也得往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溜达,不然自己这条老命,早晚会被李渊给整没了。
幸运的是,就在李靖刚刚冒死挺进夔州之后,他人生中最大的机会终于来了。
几天之后,蛮人首领冉肇则突然反叛,率领万人进犯夔州。
29岁的赵郡王李孝恭也是个标准的硬汉,见敌军前来,二话不说,带着人就冲出了城门,和蛮人互砍了一通。可是,蛮人战斗力明显更加强悍,没过多久,他便被打了个大败亏输。
危难之时,李靖突然站了出来,给李孝恭献上了一计:敌军大胜,必然轻敌,夜袭其营,必胜无疑,然后……
李孝恭听罢大喜过望,按照谁出主意谁干活的原则,29岁李孝恭把夜袭的任务,交给了李靖这个49岁的中老年同志,你有能耐你上!
刚刚差点被李渊杀了的李靖,此刻的压力极大。他知道,此仗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否则不被敌人杀了,也要被李渊给杀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大概是对李靖此刻最好的描述。
当晚,李靖便挑选了800名精锐骑兵,人衔枚、马缚口,悄悄的溜达到了敌军营寨附近,突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幸运的是,事情果然如李靖所料,冉肇则根本没有料到唐军大败之后,还敢夜袭。一时间,蛮军军营大乱,士兵四散而逃,冉肇则只好骑上战马,带着亲兵就往回猛窜。
可是,窜了不久之后,他便再次落入了李靖的圈套。原来,李靖早已在他们的必经之地,埋下了数千伏兵。
一时间,唐军伏兵四起、喊杀震天。一战下来,俘获蛮兵五千多人,肇则庆也被生擒。
此战虽然规模不大,时间不长。但是,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李渊在京城收到战报之后,一下子便看到了李靖的治军、用兵的才能:
差点被怨杀,还愿以死报国,这是忠。
大败之后,还敢带人夜袭,这是胆。
夜袭前,如何挑选士兵,并鼓舞士气,这是智。
夜袭的路上,如何躲过哨兵,不被敌人发现,这是严。
开打之后,如何用800多人让上万的敌军大乱,这是才。
战场那么大,退路肯定不止一条,哪里是敌军撤退的必经之地,埋伏多少伏兵合适,这是谋。
所以,李渊又高兴,又尴尬的赶紧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对大臣们说:“朕听说,使功不如使过,看看朕多会用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
接着,他又赶紧给李靖连续写了两封亲笔信,一封以朝廷的名义,大肆夸赞了李靖一番。一封则以自己的名义,表示: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
看看李渊这笼络人心的水平,是真高啊。公事公办,私事私说,两者可不相关哦。
另外,这个“既往不咎”用的实在是好。表面上的意思是说,你当年告老子谋反的事,我不会再追究了。
但深层次的意思还有,老子两次想杀你的事,你也别记着了,咱俩重新开始,合合美美的过日子吧。
1000多年后的马云,不也是公事公办,私事私说,既往不咎,使功不如使过吗?
老大都这么说了,李靖自然是提溜着18斤的大鲤鱼,高兴还来不及呢。于是,他趁热打铁,不久之后,便又琢磨出来了一个高质量的砍人论文:《论灭萧铣的10条计策》。
李渊看罢大喜,公元621年2月,便下诏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又以李孝恭不太精通军旅之事,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行军长史,“三军之任,一以委靖”。
就这样,李靖是鸟枪换大炮,一下子从四品散官,变成了战时的最高行政长官。
随后,李靖又劝说李孝恭攘外必先安内,先把四川各酋长的儿子们,都召集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委以官职,但其实是作为人质,以解除后顾之忧。
接着,便开始四川总动员,一边大造舟舰,一边组织士兵练习水战,随时准备沿江而下,解放萧铣。
就在大唐一枝花,在长江上游对着萧铣磨刀霍霍的时候,萧铣正在干吗呢?
说来也十分的可笑,他在窝里斗加裁军。
萧铣是后梁(西梁)宣帝的曾孙,隋炀帝的老婆萧皇后的侄子,当然,也是唐初名相萧瑀的侄子。
而萧瑀呢,我们前文说过,是李渊的小舅子,李世民的姑父。而来平定萧铣的大唐方面军总司令李孝恭,则是李渊的侄子。
那么,问题来了,萧铣和李孝恭是啥关系?
有点复杂,谁能想明白就去想吧,反正我是没整明白。
总之,不管是啥关系吧,从这一大串关系中,我们起码能得出一个结论:萧铣身世显赫,是标准的想吃红糖吃红糖,想吃白糖吃白糖的大富大贵之家。他应该是纨绔子弟,而不应该有不幸的童年。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而这一切,只能怪他那个坑孙的爷爷萧岩。
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吞并西梁时,萧瑀和他哥——当时的西梁皇帝萧琮,一起去了长安,继续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
但是,萧铣的爷爷萧岩(萧瑀他叔)则对杨坚灭国表示了严重的不满,他带领家人往南投奔了摇摇欲坠的陈国,被陈后主陈叔宝封为了扬州刺史。
可是没想到,2年之后的公元589年,隋朝便把陈国给灭了。于是,萧岩一家就成了人民的公敌、十恶不赦的叛徒,而当时萧铣只有6岁。
从那时起,萧铣便过上了鲁迅在《呐喊》里所说的日子:
“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只不过,萧铣比鲁讯跑的地方要少一些,去完当铺,他不用再去药店为父亲抓药了。因为他父亲也被杨坚给斩了,只留下了一个孤苦伶仃的母亲。
可是6岁的萧铣不知道父亲已经走了。每次跑出去当完东西,受完别人的污蔑后,他都会跑到家中,一遍又一遍的哭着向母亲要爸爸。但是每一次得到的,要么是母亲的训斥,要么是母亲抱着他痛哭的眼泪。
在一次又一次暴击之后,他终于从别人的蔑视的眼神和母亲的眼泪中知道了,爸爸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他幼小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复仇的火焰开始在心底燃烧。他知道没有人能够救他,除了他自己。
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整整15年。
公元604年,隋炀帝当上皇帝之后,萧铣这位苦大仇深的青年,才终于啃上了杀父仇人送来的大猪蹄。作为萧皇后的侄子,他被任命为了罗川县的县令(今汨罗市)。
看来,仇恨和生存比起来,还是生存重要。道德在生死存亡面前,只是工具。
可能是他的祖辈们有过反叛的经历,也可能是他自身的能力就有问题。所以,在县令这个位置上,他一待就是大约13年。一直到公元617年,天下大乱。
李渊晋阳起兵几个月后,岳州(今湖南岳阳市)校尉董景珍,带着手下的一群连长徐德基、郭华,张绣等人,也准备起兵反隋了。董景珍官最大,所以,大家一致推举他当带头大哥。
但是,董景珍却不想做带头大哥,原因我们之前讲过,在乱世当大哥,死亡率极高,成功率极低。于是,他便以自己身份低微,不能服众的理由给推辞了,并把时任罗川县令的萧铣给推了出来:
1、萧铣名门之后,名气很大(此话不假)。
2、萧铣有梁武帝萧衍的遗风,宽仁大度(纯粹瞎扯)。
3、隋朝官员戴官帽“进贤冠”时,就叫“起梁”,这是萧氏中兴的征兆(纯粹瞎扯)。

解释下,为啥隋朝官员戴官帽叫“起梁”。因为,隋朝时的官员,把帽子上的“官梁”当工牌用。官梁越多,级别就越高。
这个方法特别实用,就跟在脑门上刻了一个公章一样,两个不认识的官员见面,一数对方脑门上几根梁,立马就知道该耍官威,还是该低头哈腰。
萧铣在得到董景珍等人的支持后,终于将积压了几十年的仇恨全都释放了出来。
公元617年10月,萧铣在罗川县自称梁公,举起了造反的大旗。不到五天时间,周围的土匪们便纷纷归附,多达数万人。
随后,萧铣的势力便和之前的薛举、李轨一样,得到了火箭般的增长。
他的手下大将苏胡儿攻克了豫章郡,杨道生攻克了南郡,张绣平定了岭表。岭南也在隋炀帝死后归降。
于是,公元618年,萧铣便自立为帝,设置百官,全都依照梁朝旧例。控制了西至三峡,南到交趾(越南),北距汉水等广大地盘,兵力达到四十多万,成为了南方实力最强的枭雄。
但是,萧铣内部却有很大的问题,从起兵到灭亡,内斗就没有停止过。原因在于萧铣本人军事水平极其有限,并且,从一开始,他手下就没有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
萧铣在罗川举兵造反之后,第一个率军前来投奔他的,是当地的大土匪沈柳生。这人在归顺萧铣之前,还和萧铣互砍过一次,结果把萧铣打得大败亏输。
后来,他看到岳阳的大佬们都推举萧铣做老大,便害怕了起来,主动投奔了萧铣。萧铣也不计前嫌,将他封为了车骑大将军。
在沈柳生的示范作用下,这才有了5天时间,归附者数万的傲娇成绩。
但是,这沈柳生有个毛病,就是拥兵自重,做事还不动脑子。
后来,萧铣觉得罗川县太小,得把家搬到董景珍的岳州去。于是,他就带着全部家当,找董景珍去了。
沈柳生却觉得,如果到达岳州,在别人的地盘上,自己就没了权力。于是,他竟然把董景珍派来迎接萧铣的两个大使给杀了。
萧铣看到这种二百五行为,还以为他要发动兵变,当即表示这个老大我也不干了。
哪知道沈柳生根本没有要夺权的想法,就纯粹是一时冲动、脑子抽搐了。看到老大生气后,他赶紧下跪道歉。萧铣这才长舒一口大气,也赶紧就坡下驴,立刻赦免了他的罪行。
但是,一到达岳州,萧铣就翻脸不认人了,转身就让董景珍把沈柳生给杀了。哪知道,随后董景珍这一伙人,也开始像沈柳生一样,拥兵自重、擅自杀人了。
刚开始吧,萧铣也没有任何办法,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后来,公司做大做强之后,萧铣慢慢的有了点威信。然后,他便利用各个军阀之间的矛盾,放了一个大招:裁军兴农。实际上,就是要夺诸将的兵权。
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第一个表示了反对,准备造反。不过,没过多久,事情泄露,便被萧铣给杀了。
董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赶紧故技重施,下诏表示要赦免董景珍,并让他返回江陵(萧的首都)。董景珍又不是傻子,这种情况怎么可能回去,于是,他转身就投降了唐朝。
不久之后,萧铣又派遣手下大将张绣把董景珍给灭了。然后,他便将张绣提拔为了尚书令。结果张绣也不长记性,一拿到权力,也开始居功自傲了。萧铣一转身又把张绣给杀了。
反正,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萧铣最主要的开国功臣,被杀了至少4个。被削了兵权的,更是不计其数,这种朝廷要是能团结也就怪了。
而更重要的是,萧铣的地盘看着很大,但其实也很虚。因为荆州最重要两个门户——夷陵和襄阳,都牢牢的掌握在了大唐的手中。
这两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到底有多么重要,我们下篇再讲。
未完待续
建了一个读者群,
想加入的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拉大家进群
往期精选:
第61篇:悲哉李密,隋末最强枭雄终落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