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关注”以色列计划”让你全面深入认识以色列!勿错过其精彩内容~
鹰嘴豆泥(Hummus)是用鹰嘴豆加以橄榄油和柠檬汁拌成的中东特有食物,通常当地人用他蘸着Pita饼吃,当然鹰嘴豆泥也是“万金油”,你也能配上各类蔬菜蘸着吃。

鹰嘴豆泥的营养价值
鹰嘴豆泥的主要原材料即鹰嘴豆(chickpea),因其面形奇特,因为豆子的头有一个小钩,尖如鹰嘴,故称此名。鹰嘴豆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高营养豆类资源,经对比研究表明: 鹰嘴豆与其他豆类在营养物质的全面性、蛋白质功效比值、生物利用价值和消化吸收率指标上,远远高于其它各种豆类,鹰嘴豆因此赢得了“豆中之王”的美称,被誉为 “珍珠果仁”。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烹饪中经常使用的鹰嘴豆可以让人产生快乐和幸福感。

以色列和鹰嘴豆泥
以色列有学者曾指出鹰嘴豆泥最早可追溯到《圣经》
On the first time Ruth and Boaz had met in Bethlehem, he offered her some humus: “And at meal-time Boaz said unto her, Come hither, and eat of the bread, and dip thy morsel in the vinegar” (Ruth 2-14). 
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对路得说:你到这里来吃饼,将饼蘸在里。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他们把烘了的穗子递给他。他吃饱了,还有余剩。(路得记 2:14)
这里用了“醋”其实是“轻微的误译”。在古希伯来语的圣经里,原词是Hometz。听起来有点像“鹰嘴豆泥”的发音。(“Hometz”在现代希伯来语中的意思为“醋”。)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证实。最多也只能说明鹰嘴豆早在公元前就开始流行于中东地区。据有关“以色列人鹰嘴豆泥的饮食习惯”,一项最新调查显示, 全国范围内93%的以色列人,每周要吃一次以上的鹰嘴豆泥。近70%的以色列人家里的冰箱里常备鹰嘴豆泥。在这些受访者中约有60%在超市里购买鹰嘴豆泥,15%是在当地餐馆购买,13%的人是家庭自制。可见以色列人对鹰嘴豆泥的挚爱。

历史上的鹰嘴豆泥大战
在过去几年里,黎巴嫩和以色列曾经挑起了一场“鹰嘴豆泥大战”。2008年,黎巴嫩试图起将鹰嘴豆泥纳入为自己的“国菜”。于是这一对中东冤家都尝试创造最大的鹰嘴豆泥世界纪录。2010年1月,以色列人用了4500磅的原料在特拉维夫制作了世界上最大的鹰嘴豆泥,以此证明以国才是这道菜的发源地。

而在2010年5月8日,300名来自黎巴嫩的厨师上周六齐聚首都贝鲁特,捣碎了近10吨的鹰嘴豆以制作鹰嘴豆泥,10452公斤的鹰嘴豆泥足足是以色列的两倍。

然而两国对鹰嘴豆泥的热爱能否成为以色列和黎巴嫩,乃至和中东其他地区和平相处的一条捷径呢?
用鹰嘴豆泥纪录片呼唤和平
2012年澳大利亚导演特雷弗·格拉汉姆拍摄了纪录片《Make Hummus,not war》(要鹰嘴豆泥,不要战争)。这部纪录片讲述了格拉汉姆在鹰嘴豆泥小吃店,在贝鲁特、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和纽约的厨房里进行的一次充满幽默的旅程。其间他遇到了中东饮食界的女元老克劳迪娅·罗登,这位身兼热心者、犹太移民、权威人物、政治活动家、鹰嘴豆种植者、小说家和教长多重身份的女性,对鹰嘴豆泥有着一种近乎宗教的狂热。

“鹰嘴豆泥和鹰嘴豆是我们共通的人性的一个象征。” 特雷弗·格拉汉姆如是说。他巧妙的以探寻鹰嘴豆泥的起源为线索,将镜头穿梭于贝鲁特、特拉维夫、耶路撒冷和纽约的不同厨房空间,多时间多维度的用画面为观众展现了各个国家的共同点是大于分歧的。

以色列导演Oren Rosenfeld的电影《Hummus》(鹰嘴豆泥)预告
2015年年底,来自以色列的Oren Rosenfeld拍摄了一部以鹰嘴豆泥为主题的电影《Hummus》。电影中一共有三个主要角色 -辛勤工作的穆斯林妇女,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犹太人和接管了父亲餐馆的基督徒阿拉伯青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鹰嘴豆泥的热爱。
以上的两部影片异曲同工之处即其跨越了种族,年龄,性别和文化。既然鹰嘴豆泥能够广泛的被接受接纳被热爱,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就如文章开头的视频里所说的,每当从新闻里看到各种中东战乱的新闻时,想想我们都挚爱的鹰嘴豆泥,能否用拒绝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和分歧呢?

猜你喜欢

以色列计划 | 专注于以色列与中东问题及中以关系!
Israel Plan | Related with Israel
中以联合的以色列专业非营利机构!
An NPO organization for Israel
文化 | 经济 | 旅游 | 军事 | 历史 | 科技 | 信仰 | 艺术
点击标题下方“以色列计划”一键关注
来稿及建议:[email protected]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