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车位看答案

如果所有人都公平竞争,人们会更愿意选择合作,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然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公平本身是从恶意中产生的,这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来源。研究者基于最后通牒的游戏制作出一个数学模型:两位玩家探讨报酬如何分配,首先由第一位玩家提出分配方案(Donor),如果第二位玩家接受(Resipient),则双方按照既定方案分配;但如果第二位玩家拒绝接受,则两人谁都得不到报酬。
如图中所示,根据玩家间的博弈,最终的分配结果可以归为四类,分别是利他主义(Altruisam)、合作(Cooperation)、利己主义(Selfishness)以及恶意(Spite)。原先的实验已经证明:合作思想在经过多轮的游戏后开始逐步形成,所有人都公平分配报酬。但最新研究发现,当玩家开始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时——例如公平分配或不公平分配,其中接受或者拒绝不公平分配的人,有一些是出于恶意。研究者将这一结果在线发表于近日的《皇家学会学报B》上。
这些怀有恶意的玩家会拒绝第一位玩家的分配提议,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研究进一步证明,反社会行为最终将使得公平成为最佳选择,因为人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公平的分配方案。本质上说,当玩家开始采用不同策略时,即便是出于恶意的行为也会促成公平的结果。研究者警告不能将数学模型的模拟结果只归结到人类身上,他们还指出,如果公平是道德社会的基础,那么与其存在矛盾关系的情况是,恶意很可能在道德演化的过程中起到了某种作用。
简言之,烂好人往往是破坏公平秩序的罪魁祸首。难怪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来源:《皇家学会学报B》 发布时间:2014-2-27
参考文献:顾剑《管理伦理学》(第二版)第65页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